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可以看到当前章节及切换阅读主题!

客观的说,钟会、姜维二人,都可算是三国后期杰出的人物。他们之所以想不到偷渡阴平之策,只因有史以来,还从来没有军队进入过成都以北那片神秘的山区。甚至,这片山区连名字都没有。所以说,邓艾的计策之妙,在于他敢突破常规思维,开创了一种全新的偷袭战法。这种战法的精髓,不同于钟会的“快”,姜维的“耗”,而在于一个“奇”字。

不过,也正因为太“奇”了,邓艾此次上路,就遇到了大麻烦——没向导。没向导的后果,就是魏军很快就在山区之中迷了路。邓艾父子作为统帅,本是骑马而行,见状只得下马,攀登至高处观察周围地势。这一观察不打紧,只见从此地往南去,一路险崖壁立,深谷如渊,云雾弥漫,山风怒号,二人不禁倒吸了一口冷气。邓忠遂对邓艾道:“父亲大人明鉴,若依您之计继续行军,唯有令将士们尽数放弃战马和马车了。我与士兵皆可无马,但父亲年已七旬,怎受得了这等奔波之苦;况且我等三万人所用的物资极其繁多,不用马车运载,怎么送至数百里之外,不如及早撤军。”邓艾眉头紧皱,不作回应。

下山后,邓艾传令:将仅有的数百匹战马,用麻布包裹马蹄,以防将士牵着它们行走时脚下打滑;又结成长绳索若干,但凡马车到了不能上去之处,便用绳索将之吊上山去。——是为“悬车束马”,以形容山路险阻。除此之外,邓艾还挑选出千余精兵,走在大军之前,于各处深渊之间建造栈阁(也就是栈道)。经过这番调度,三万魏军此后向南行军数百里,方得畅通无阻,并于该年十月下旬,抵达蜀国重镇江油北郊。

江油,位于成都平原西北,魏军抵达这里后,已是临近蜀国腹心。就在白发苍苍的邓艾为自己的奇策即将成功而满心欢喜时,他先前派出的千余精兵之中,这时有人哭着来报:“老将军,大事不妙!”

邓艾一惊,忙问:“怎么个不妙法?”

那来报的士兵涕泪交加,绝望跪地道:“前面……前面,前面仅有一个悬崖,再也无路可行了!”

“什么!”邓艾的欢喜一扫而空,亲自带人上前去看。果不其然,那江油城位于山下,而魏军这时位于山上,两地落差不止百丈。又因那山峰极其陡峭,从侧面看,几乎等于垂直,魏军若想下得山去,绝无可能。

这对邓艾来说,无异于致命的打击!更可怕的是,由于他策划的这次进攻属于山地偷袭,三万魏军只能轻装上阵,经过之前几百里的漫漫山路,军中所携带的物资累日消耗,早已仅存不多。于是,当邓艾又问押粮官,军中粮食还能支撑几日时,军粮官道:“启禀将军,至多三日。”

至多三日,那就是说,邓艾这时即便碍于地形,想放弃对蜀国腹地的进攻,改作撤退,也已是回不去了。

什么叫进退维谷、濒临绝境?——邓艾当下的处境即是。所以当他在先后听到这两个消息后,立即哭了,而且是大声痛哭。他不甘心,不甘心哪,数十年的日夜苦读,数百里的艰辛奔波,一身的伤痕累累,为的是什么,为的不就是攻灭蜀国,从而以“军神”之名义被载入青史吗?可是老天偏偏和他开了一个重大的玩笑,在他即将抵达终点的一刻,才愕然发现,再前进一步,就是深渊。

若换作旁人,“偷渡阴平”之策也就是到此为止了,并且这人在饿死之前还会反复埋怨自己:“早知如此,我何必要想出这么个馊计策?”但邓艾显然不是一般人,他恸哭一场之后,很快就恢复了冷静,寻思道:三日的时间非常宝贵,与其坐以待毙,还不如利用这点时间想个办法,尽快下山。

——对啊,只要能够下山,攻占江油城,那么一切问题不就都解决了?

——可是,怎么才能下山呢?

邓艾再次来到了悬崖边上,小心翼翼地向下俯瞰,只见山间枯叶纷飞,山下遍地金黄,原来是秋冬时节,山上的落叶被风吹动,皆从高处向低处掉落,最终归积于山脚之下。邓艾见此情景,一如醍醐灌顶,他急切地召唤邓忠道:“忠儿,快来……快来……为父有计下山了!”

邓忠因牵挂父亲安危,一直跟随在他身侧保护,见邓艾说有计下山,自然欢喜,忙接过口道:“是何计策?”

“滚下去!”

“这……”邓忠瞬间石化了。

邓艾没察觉到儿子的异状,尚沉浸在自我的喜悦之中,他自言自语道:“为父生平以研究地势为乐,每见高山大川,就如见至宝,非得要前往勘察一番才肯甘休,因我患有口吃,每当我指点山川之时,总少不得有人讥笑我。然而,今日之事,也唯有我邓艾,若换作那些讥笑我的人在场,哼哼,我实在想不出哪一位能够化解这等危局……”

邓艾的口吃疾病有一特点,那就是他一旦有了妙计,言语间的结结巴巴便不见了。说了这么多,他见儿子那儿没半点回应,扫了一眼仍在发呆的邓忠,又接着道:“方才,我见那山下的落叶层层累积,堆得甚高;加上我军此来,因不知何时才能攻陷成都,车中已预备了许多过冬用的棉布、毛毡。——因此,可令将士们用棉布、毛毡将周身上下牢牢裹紧,然后从山上一滚而下,我想,即便他们重重地摔倒在那些落叶之中,应该也是死不了的……忠儿,你觉得此计怎样?”

邓忠依然一动不动,继续保持“石化”状态。

邓艾笑了,“也罢,这一计,原非你等俗人能够领会其中妙处,就这么着吧!”

邓艾于是兴冲冲的去颁布他煞费苦心才想出的“裹毡下山”之计了。结果令他万万没想到的是,该计策一经公布,三万将士集体强烈反对。想想也是啊,这么高的山(高度达几百米),即使什么都不做,光看看山下就已脚底发软了,竟然还得让他们再从山上直接滚下去——这种滚法,和跳下去有什么区别?!即使邓艾再三强调,不是让士兵们直接滚,而是让他们裹上棉布和毡布再滚,士兵们也不肯从命,他们表示:虽然不下山就得饿死,但是滚下山的话也是摔死,同样是死,还是饿死的好,好歹还能留个全尸呢……

邓艾见此情状,没有再为难这群胆小鬼,他只是悠悠地叹了口气,半响后,说道:“好罢,那老夫率先下山,给你们做个亲身示范,怎样?”

“父亲!”邓忠听得这句话,终于从“石化”状态瞬间恢复成正常状态,急忙上前阻拦。

“我心意已决,这一计势在必行,你就别提为父操心了……对了忠儿,一定得帮我将毡布裹牢些哦!”

魏军士兵们纷纷围了过来,他们这次终于被邓艾大无畏的精神感动,改口表示:如果老将军滚下山还没壮烈牺牲的话,我等会继您之后也集体滚下山去,绝对不会再有一人退缩……说话间,邓忠等人已经将主帅邓艾内三层,外三层的裹得跟大雪球一样,并特意选用最结实的绳索,在外牢牢固定了许多道。

“推我下山吧!”在得知裹毡工作已经完成的消息后,“大雪球”内部,传来邓艾沉闷的声音。

“噗!……”

“老将军……”在邓艾被推下山去的那一刻,山上哭声一片。

约莫过了半个时辰,邓忠守在崖边,隐隐约约听见山下有人在叫唤,他忙下令还在哭泣的士兵们住口。这下,他听清楚了,的确是父亲苍老的声音。

“都下来吧,我还没死!”

魏军将士们大喜,终肯争先裹毡下山,到当日黄昏,除极少数人运气不佳摔死之外,三万人基本都在山下陆陆续续会合。邓艾对邓忠笑道:“全怪你,将那毡布裹得太紧,害得为父挣扎了半天方得出来,险些不是摔死,而是闷死在其中。”邓忠虽然挨骂,也是难掩欢喜,问邓艾道:“眼看日落了,是否下令军士们就地扎营?”

“还扎什么营啊,三军将士,听我军令,夜袭江油城!”邓艾收起笑容,以主帅身份号令三军完毕。尔后,他回过头去,仰看刚才从上滚下的那座山丘,对将士们道:“我军这一路过来,全是艰险山路,幸得悬车束马、建造栈阁方得通过。既然这片山区尚无名称,以后就称之为‘马阁山’吧!”

纵横华夏之名将传奇(两千年逐鹿中原史)》小说在线阅读_第470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猪猪然2011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纵横华夏之名将传奇(两千年逐鹿中原史)第470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