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可以直接切换白天和夜间模式!

十二万魏军这才算领教了钟会的厉害,因见其斩将立威,法令严酷,皆争相前进,无一人胆敢落后。待魏军过了秦岭,汉中一带的蜀军早已坚壁清野,集中在汉城、乐城、阳平关三地驻扎。——在这之前,蜀国从第一任太守魏延开始,镇守汉中的策略一直是“攘敌于国门之外”,即用主要兵力封锁秦岭各道隘口,尽量不让魏军进入汉中腹地,之后蒋琬、费祎等人,也大多沿用该策略;及至姜维成为大将军,他见魏延的策略虽能较好的抵挡魏军的攻势,但每次都无法重创敌军,于是策划了一个新的战术:“纵敌入国,坚壁待之”,即解除对秦岭各道隘口的封锁,并将全军军民迁徙到汉中境内的汉城、乐城、阳平关三地,只守不战。这一策略的关键,不在于守,而在于耗,因为蜀军在退守这三地之后,城外已无蜀国百姓,也无可食之粮,大队魏军求战不得,不久便会因为粮草告罄而退兵,那时三处蜀军便可弃守转攻,轻易地重创敌人。

该策略看似不错,只可惜,姜维这次面对的不是一个敌人,而是邓艾、钟会、诸葛绪三路兵马。就在钟会向汉、乐二城,以及阳平关发起猛攻的同时,邓艾的西路军、诸葛绪的中路军,也按照预定作战计划分别抵达了沓中和阴平。姜维深知“汉中乃益州之咽喉,若无汉中,则无蜀地”的道理,他见钟会进兵神速,不敢与邓艾缠斗,遂放弃沓中,一路且战且退,赶往汉中增援。不料他才走了一半,东方有军士跌跌撞撞来报:“大将军,阳平关守将已投降钟会了。”

上文说过,阳平关是姜维前往汉中的必经之路,此地失守之后,姜维已无能力前往汉中。故姜维得知此讯,长叹一声道:“我于沓中屯田,本是为避黄皓之祸,不想会因此而失去汉中。”于是他被迫中途改道,率军往阴平桥方向撤退。结果还没等他抵达阴平桥桥头,该方向也有败兵前来,告姜维道:“大将军,阴平也已被诸葛绪夺取。”

阳平关、阴平桥这两大重要隘口的接连失守,说明姜维所部已成了孤军,深陷在钟会、邓艾、诸葛绪三路魏军的包围之中。姜维的部将们泄气了,他们劝姜维道:“陛下被黄皓蛊惑,迟迟不发援军前来。如今前无去路,后有追兵,凭我等区区几万兵马,如何能战胜十八万魏军?——不如向钟会投降!”

姜维听后大怒:“我等受诸葛丞相大恩,当继承其遗志,北伐中原。今中原未得,我等岂能言败?”说完,他一边继续向阴平方向进军,一边遣人下战书于诸葛绪,要求与之决战。部下们见状,又劝姜维道:“大将军即便不愿投降,也当知道那阴平一带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此地既然已被诸葛绪得了,我等要回成都,要么绕道而行,要么趁魏军不备实施偷袭,岂能与之列阵而战?”姜维道:“此事非你等所知,待诸葛绪看过了战书,自有分晓。”

那送战书的使者去了不久,姜维另派骑兵数人,悄悄尾随其后,观察诸葛绪动静。不出一日,那几名骑兵回报:“诸葛绪畏惧大将军虎威,已放弃阴平,转移至三十里外驻扎。”姜维得了这个消息,方才长出了一口气,对将士们道:“幸得上天垂怜,保存汉国社稷有望了。”然后他催促士兵,火速通过阴平。

姜维之兵过了阴平不久,成都的刘禅面对着一堆败报,也终于明白军情紧急,遂派八旬老将廖化带着三万兵马,赶来增援姜维。姜维至此已拥有七八万兵力。姜维与廖化等人分析道:“诸葛绪才能平平,不足为虑,其见我避开邓艾、钟会,专攻他一路兵马,因此胆怯退走。但钟会大军一到,诸葛绪必会作其向导,领着十余万魏军卷土重来。阴平固然地势险峻,但从此地往东去数百里,仍有一条途径可通往成都。我等不如退守剑阁。”廖化道:“末将也正有此意。”于是姜维下令蜀军:放弃阴平,退至剑阁再筑防线。

剑阁之地,位于成都以北三百里。此地有高山两座,一名叫大剑山,一名叫小剑山。两山之中另有关卡,便是险峻程度堪与函谷关媲美的“剑阁关”,为诸葛亮生前特意派人修建。

姜维退兵至剑阁关不久,用兵以争分夺秒见长的钟会留下一小部分兵力围困住汉、乐两座孤城,自己与诸葛绪合兵,率魏军十余万随后赶到。这时的钟会,可谓春风得意——由于魏军此次伐蜀从出师以来就连战连捷,连下沓中、汉中、阴平等地,堪称势如破竹,在京师坐镇的“伐蜀最高指挥官”司马昭已被魏帝正式册封为晋王,享有方圆七百里的春秋晋国之地。司马昭派人至前线慰劳有功将士,尤其是钟会,司马昭激励他道:只要你钟会能拿下成都,本王保你荣登三公之位。

即使没有这番话,钟会为了第一名将的荣誉,也早就决定和姜维拼了。可是,拼过之后,钟会才突然意识到,事情好像有点不大妙。

看起来,基本失去了汉中全境的蜀国由于丧失了三分之一的国土,在局面上已极度处于劣势;姜维连战连败,一路丧城失地,也已无回天之能。然而,若忽视以上这些表面现象,从深层分析魏、蜀两军的作战策略,我们会发现:取胜的钥匙反而握在姜维的手里。

因为钟会的作战策略是一个字:快;而姜维的作战策略也是一个字:耗。剑阁关,这座诸葛亮留下的遗产,正是打消耗战的不二宝地。

此后一个月,士气、兵力皆占巨大优势的魏军,被牢牢堵在剑阁以北,但凡接近关下者,无不被居高临下的蜀军射杀。吴国方面,也已明白蜀国是真的有难,终肯派遣丁封、孙异二人领兵数万,向蜀地赶来。就在钟会前进受挫,焦头烂额之际,偏偏军中粮官又来告他:“我军一路疾驰,长驱百里,孤军深入,运粮不便。将军,军中粮食已不多了。”

钟会遂亲自前往剑阁关下,令人高声传话,欲求见姜维。姜维知道钟会已无能为力,止住身旁的弓弩手,问关下的钟会道:“钟大将军,所来何事?”

钟会略一筹谋,随即满脸堆笑道:“将军文武全才,韬略盖世,功成名就于巴蜀,声名远扬于华夏,远近之人无人不知道您的威名。不过据我所知,昔年您也曾是魏人,与钟会同朝为臣,为何我们就不能化敌为友呢?还请您开关放我入内,钟会保证一定将您当亲兄弟看待!”

姜维大笑:“都说钟将军博学多闻,文采了得,今日一见,果然如此。不过我受诸葛丞相大恩,是绝不会投降的。你再不离开,我可教人放箭咯。”

钟会还想再劝说一番,但见对方弓弩手已纷纷弯弓搭箭瞄准自己,只得狼狈回营。到营中后,他随即下令三军:“随我回关中吧!”

第一名将的荣誉就这么没了,自视甚高的钟会岂能甘心?可是从他差人绘制的地图来看,这剑阁绝就绝在“要想去成都,唯有此路一条”。另外,由于汉、乐二城的守军这时仍在他身后负隅抵抗,魏军如果到了粮草尽绝的那一刻才撤退的话,极有可能遭蜀军前后堵击。是以钟会为全身而退,不得不冒着触怒司马昭的风险,下令全军班师。

纵横华夏之名将传奇(两千年逐鹿中原史)》小说在线阅读_第468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猪猪然2011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纵横华夏之名将传奇(两千年逐鹿中原史)第468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