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五月,曹爽哭了,因为他发现:在汉中以北,所有撤军的通道都已被蜀军封锁。说起来,这还是拜秦岭独特的地形所赐,费祎的兵力虽不及曹爽,但只要分出一半士兵交给姜维,让他将陈仓、褒斜、傥骆等通往关中的栈道提前占据,十万魏军便成了瓮中之鳖、网中之鱼。曹爽已无攻打汉中的勇气,只得仓皇带人去争夺那几条狭道,结果因姜维战计得当,魏军再次战败。
费祎趁势经汉中杀出,与姜维南北夹击,十万魏军全面崩溃。曹爽仅得数百人护卫,侥幸逃入关内。这一战结束后,魏国元气大伤,除大量的精锐将士战死之外,损失的牛马、兵器不计其数;而祸不单行的是,雍(东汉末年,朝廷为方便管理,将凉州东部与三辅地区合并,另置雍州刺史部;凉州西部八郡仍属凉州刺史部)、凉地区的羌胡各部首领因见魏国主帅无能,此后又陆续降于蜀国,多亏雍州刺史郭淮临危不乱,及时出兵陇西进行镇压,魏国才勉强保住了雍、凉二州。
曹爽吃了这次大亏,终知行军之事非己所长,之后究其一生不敢再沾染兵事。然而,他狂悖的性格却一点没改,因担心有人弹劾自己,曹爽回朝之后,即安排党羽监视朝中大小官员,凡是不肯顺从于自己全部替换;另派人巡视地方州郡,勒令各地长官须得向他定期进贡财物。百官身处水深火热之中,只得让司马懿再次出面,去劝劝曹爽,却被司马懿府上看守告知:太傅身患重病,从此将不再入朝。
司马懿病了,这对曹爽来说正可谓是个天大的好消息,因为朝廷上下,真正让他畏惧的只有司马懿一人。可是他又不能公然拿司马懿怎么样,要知道,这位厉害的老头对他可是有恩的。于是自司马懿患病不出之后,曹爽行事愈发肆无忌惮,非但纵容他的亲信、党羽胡作非为,自己也常常越礼犯上——据史料记载,曹爽曾私下穿戴帝王服饰,其所用的饮食,车马也和皇帝所用的几乎一致;这还不算,因魏明帝去世的早,他遗留下的那些妃子还十分年轻貌美,曹爽竟然从中挑选了七八位,纳作自己的妻妾。其胆大之程度,从中可见一斑。
事实上,这时的曹爽,已经等同于皇帝了。太后他想软禁就软禁,官员他想罚就罚,想杀就杀,皇帝也没他这么威风。但在曹爽心中,始终觉得有一丝不甘,那就是他身为大将军,本该横刀立马,威震天下,现在却只能躲在宫里摆弄摆弄权术这套东西,那算什么大将军呢?
只怪曹爽没那个能力,但仍有部下投其所好,献计道:古时天子以狩猎立威,大将军若在宫里待得闷了,何不外出狩猎一番,以扬尚武之美名?
曹爽一听,连声说好,打仗他是不行,欺负欺负小动物还是没问题的。从此,他在享乐之余,又成了一位狩猎爱好者,隔三岔五便见曹爽带着几千人马外出游玩,而且还把他的所有兄弟、亲信都叫上,以壮大声势。曹爽亲信之中,有一人名叫桓范,这人向来以深谋远虑而闻名,算得上是一位智者。他提醒曹爽道:“大将军,您次次狩猎,都是带齐所有人出宫。万一洛阳有变,谁可控制大局呢?”
曹爽自信笑道:“整个魏国,上至宫廷,下至州郡,都对本将军俯首帖耳,谁能反我?”
“依在下看——司马懿能!”
在桓范看来,司马懿一向身体健朗,这次突然宣布患病,实在蹊跷。加上司马懿又有过装病的前科,曹爽必须对其加以防范。曹爽自恃大权在握,听后虽对此不以为然,但同时也多了一个心眼。恰好一日,朝廷新任的荆州刺史李胜要前往荆州上任,曹爽知李胜是司马懿的旧部,便授意他去向司马懿辞行,借机打探一下司马懿的病情是真是假。李胜畏惧于曹爽的权势,不敢不从。
在登门拜访司马懿之前,李胜的心情是复杂的,因为曹爽安排给他的任务,实则是做一名“间谍”,万一司马懿真的是在府中装病,那么他如实上报的话,老领导司马懿必死无疑;而若是不如实上报,一旦让曹爽发觉,死的便是他自己。但在见过司马懿之面后,李胜忐忑的心情随即化作了悲痛,因为这位太傅大人不但真的病了,而且已是病入膏肓。
司马懿见是李胜前来,挣扎着起身想要更衣,可是颤抖的双手连却衣服都拿不住;另有两位侍女端了粥来,想要侍候司马懿进食,司马懿勉强喝了几口,嘴里的粥便不由自主的流了下来,将他的胸前弄得一塌糊涂。李胜看过之后,想起二人之前的共事情谊,悲从心起,忍不住大哭道:“老将军,想不到您病得如此沉重,天子还小,大魏江山还指望着您哪!”
司马懿刚想开口说话,已是剧烈地咳嗽起来,过了许久,他才稍稍平复,艰难地回答李胜道:“你说什么?……我听不见!”
李胜赶紧上前,靠着司马懿耳边道:“太傅大人,您好好保重吧,下官要去荆州上任了,今日是特来向您辞行的。”
“哦,你要去并州啦,那里胡人众多,你可得小心防备啊……咳咳……你这一走,我二人是无缘见面了。将来您若是回朝,可得提携一下我的两位儿子啊。”
“太傅,我去的是荆州,不是并州。”李胜见司马懿听岔了,耐心纠正他道。
“哦,我就是说并州胡人多啊,你去后,得努力才行啊!”
“我是去南边的荆州,荆——州——,您老听明白了吗,我不是去北方。”
司马懿努力思考了半响,终于好像明白些了:“哦,你是去荆州啊,那地方不错,咳咳……”司马懿还想说些什么,却再次剧烈地咳嗽起来,只得草草停止谈话。
李胜于是回见曹爽,将司马懿的病情如实说了,并且道:“此人虽然尚未死去,但形神分离,离死不远了。”曹爽这才彻底放下心来,对司马懿再无戒备。
公元249年正月,距离魏明帝驾崩已有十年。魏帝曹芳离开洛阳,前往高平陵(魏明帝的陵墓所在地)祭拜义父,魏国大将军曹爽与兄弟曹羲、曹训等人率甲士数千随行。留守洛阳的官员中,太尉蒋济一向与司马懿交好,并且唯有他一人察觉到司马懿之前是在装病,于是他悄悄前往太傅府上报讯。刚入府中,蒋济赫然见到司马懿神采奕奕,已身穿朝服坐在那等他。
司马懿问蒋济道:“曹爽众人都出城了么?”在得到肯定的回答后,司马懿笑道:“老夫卧床数年,为的便是今日,蒋济,你随我一道入朝吧!”
蒋济明白,司马懿这是要发动政变了。出于对曹爽的反感,蒋济是有心帮司马懿一把,可是再一想,他名义上虽然是个太尉,但所有的禁军都只听从曹爽兄弟指挥,他与司马懿并无兵权啊。对于这个问题,司马懿干脆回道:“这好办,等到了永宁宫,你我便有兵权了。”
因为在永宁宫中,住着一位重要人物——被曹爽软禁的郭太后。也是曹爽大意疏忽,司马懿、蒋济二人到时,永宁宫内外并无曹爽亲信看守。司马懿见过太后,即弹劾曹爽有专断朝纲、兵败汉中、夺先帝妃子等罪行,希望能由她做主,下懿旨罢免曹爽的大将军一职,并剥夺其兵权。
太后与曹爽本就是势不两立,因此凡是司马懿的提议,她一律准奏。懿旨下达后,洛阳城中所有的官员、将领都傻眼了——按说,郭太后已被软禁多年,天子曹芳又并非郭太后所生,他们不该听她的指挥;可是,谁让曹爽那么多兄弟、亲信,偏偏一个都不在呢。
哦不对,其实有个人还是在的——桓范。他不愧是智者,一见司马懿杀气腾腾的将太后请了出来,知道自己势单力孤,这时与对方决战胜算不大,遂策马飞奔逃出洛阳,往高平陵报讯去了。
桓范走后,洛阳城彻底被司马懿掌控,他的儿子司马师、司马昭在太后的相助下,陆续接管了宫廷禁卫。司马懿令长子司马师屯兵城门,严戒任何人进出,自己另率军一支,占据了城外的洛水浮桥。该军驻扎完毕后,司马懿令人当场起草奏疏,送到尚滞留在高平陵的曹芳手中,再次弹劾曹爽兄弟乱政大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