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主题”可以切换皮肤和字体大小!

邓艾随司马懿走了,但他提出的一系列合理化建议却在魏国东南得以贯彻实施。此后数年,魏国在淮北、淮南等地大兴水利,新开凿水渠达三百里,可灌溉农田达二万顷,魏国凭此再度富足起来,非但东南守军无须朝廷再增发一粒粮食上前线,反而能够将种出来吃不完的大量粮食上缴朝廷。按说,这事完全是邓艾的功劳,他该从此平步青云才对;但是,没有。

因为曹爽很生气!

郭太后、皇帝不顾他的意见,把司马懿送上前线一事,无疑大大损坏了曹爽的威信。本来这也就算了,大敌当前,他与司马懿之间的私人恩怨必须得放一放嘛,偏偏那司马懿打败了诸葛恪不说,又跑去前线视察,并且批准了邓艾的“兴修水利,屯田制吴”策略。随着司马懿再立两功,请求恢复他兵权、辅政大臣地位的声音在朝中再度响起;而曹爽这位仅靠祖上蒙荫得了官位的“首辅”“大将军”,心中对此极是惧怕。为此,他重新剥夺了司马懿兵权不说,甚至还迁怒于郭太后,之后将这位喜欢多管闲事的“后宫之主”迁到永宁宫居住(即打入冷宫),不允许其再过问政事。但这还不够,因为还有许多朝廷重臣是正直的,他们并不屈服于曹爽的淫威。有个别胆大的就质问曹爽了:“如今吴兵虽遭太傅重创,一时不足为患,但蜀国自诸葛亮死后,已休整多年。若该国有敌犯境,大将军不准太傅掌军,届时用谁去抵挡?”

是啊,你曹爽又没军事才能,凭什么总揽军政大权,不让有更能力的司马懿插手军事呢?

曹爽一想,也是这么个理,便与他的幕僚商议。正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曹爽的幕僚能有什么高人,大多是些趋炎附势之徒。这些人七嘴八舌献计道:“这还不好办,他司马懿的威信是从军功而来,大将军也只需主持一场大型战役,并且获胜,那就不怕旁人对您不敬了。”

公元244年,恰奉蜀国大将军蒋琬病重,不能料理政事。曹爽得知此事,觉得建功立业的良机来了,急不可耐的要率军亲征。要知道,他的政敌司马懿从军一生,最大的功绩也不过是统一辽东,如果曹爽能够先后攻占汉中、成都,将益州并入魏国版图,那么他确实可以做到在战功上超越司马懿。

曹爽越想越是兴奋,很快便集齐了十万精兵,驻扎长安,自己也辞别皇帝,往长安赴任。临走时,一人却将他拉住了,劝他不要去。

正是司马懿。

“大将军,蒋琬虽然患病,不能领军。但蜀国尚有费祎、姜维等人在,不可轻敌啊。”

司马懿已重新做回了太傅,这种军国大事已轮不到他插手了。而且,司马懿明知曹爽不爱听他的忠言,却仍然跑来劝告曹爽,只因那十万精兵之中,许多人都曾随司马懿南征北战,那些人是无辜的。要他眼睁睁看着这些人随不知天高地厚的曹爽赶去送死,他于心何忍?

可惜曹爽不领这份情,看着白发苍苍的司马懿,他只是轻蔑一笑:“哦,太傅莫非是担心晚辈伐蜀成功,从此一战名扬天下?”

那就没什么好说的了。司马懿暗自叹息一声,拱手施一礼,便默然退下。

此时,蜀国因已终止北伐多年,在汉中只驻有三万军队,更兼蒋琬患病,军中人心惶惶,得知曹爽率军十万南征,蜀国上下一时不知所措。后主刘禅询问朝臣,谁可前往汉中,抵御魏军入侵,朝臣皆道:“非费祎将军不可。”刘禅又问蒋琬:“谁可接替大将军一职?”蒋琬也推荐费祎,并且说姜维是天水人士,熟知魏国军情,诸葛丞相生前对此人十分看重,可让他辅佐费祎,二人共同退敌。刘禅遂颁诏下去:升任费祎为大将军,兼任益州刺史;升任姜维为镇西大将军,兼任凉州刺史,二人立即赶赴前线指挥作战。

费祎、姜维二人本就是忠臣,得后主提拔,皆感激涕零而去。但后主仔细想想,对新任大将军费祎的才能尚不能完全信任,因为这次他所面对的,是三倍于蜀军的强大敌人,一旦汉中失守,那蜀国也就完了。于是,他派出了一位自己的亲信,名叫来敏的,让他去试探一下费祎的才能。

来敏到费祎军中时,费祎已另行召集了五千援军,准备休整一夜,第二日一早便启程往汉中去。来敏不点明来意,只说趁着大军尚未动身,请求与费祎对弈一局,费祎心知对弈是假,对方来的真正目的是后主对自己放心不下,于是欣然同意。二人对弈一宿,到了第二日黎明,军中有将官来报,说士兵们已经集合完毕,大将军可以下令出发了。

费祎见二人的最后一盘棋,尚自胜负未分,只是点点头,说知道了,然后继续下棋无误。但来敏因牵挂着军事,担心因为下棋的缘故耽误了军队的行程那可就不妙了,此后情绪紊乱,不过一刻钟棋局便全面崩盘。他再看费祎,见对方神色如常,既未因为下棋获胜而露出一丝喜悦,也未因为大敌当前而露出一丝忧色,拱手称赞道:“我可以回去禀报陛下了,此战有大将军在,我军一定会获胜的!”

正如司马懿和来敏预测的一样,曹爽的兵力虽多,根本不是费祎的对手。加上蜀军是防守一方,又占了地利的优势,这一仗才打了一个月,来势汹汹的十万魏军便多次战败。曹爽从无作战经验,一看这形势,才明白灭蜀之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那是千难万难,只得叫来他的那些幕僚商议接下来的对策。结果,这些幕僚也都懵了,竟分作两派吵了起来:一派主张继续伐蜀,一派主张下令撤军。

曹爽在两个意见之中左右摇摆,想继续打下去吧,他也知取胜无望,若立即撤军吧,又担心让那些朝臣取笑——尤其是司马懿。于是他干脆两种意见都不听,做了一个折中的选择:他收拢军队,屯兵于汉中近郊,并下令全军紧急加固营地,从此不再主动出击蜀军。

见魏军大老远的跑到蜀国来,才打了几仗就不打了,竟忙着盖房子,蜀军将士们都不明白曹爽在搞什么名堂。费祎不愧是蜀汉历史上的四大名相(蜀汉四大名相,指的是诸葛亮、蒋琬、费祎、董允四人)之一,他一眼就看穿了曹爽此举的目的。

“曹爽实为怯战,但又恐劳师动众到此,草草班师会惹人耻笑,因此他赖在城外不走。待数月一过,其军中粮草消耗殆尽之时,他就能以军中无粮为由体面撤退了。”

这就太可笑了,想当年,司马懿出征辽东,都要掐算着时间打仗,从与敌人遭遇到结束战争只有三个月,多一日粮食都不够用;如今换了个败家子曹爽,竟然也掐算着时间打仗,不过他掐算的时间不是什么时候可以取胜,而竟然是什么时候可以让士兵们把粮食吃掉。更讽刺的是,曹爽之所以拥有此次大规模远征的机会,还得益于他最不喜欢的司马懿启用了邓艾的“屯田策”,若无此策,只怕魏国现有的家当用来补贴东、西两处防线都不够,哪有机会让他风风光光的带着十万人长期在外溜达。对于这种看起来死要面子,实则不要脸的人,费祎当然有办法对付他。

先不说费祎有何办法,只说曹爽刚刚调整过战术,洛阳方面已有书信前来,劝说曹爽退兵。写这封的不是旁人,又是司马懿。看得出来,司马懿对他的那些老部下是有真感情的,不然以他的智慧和阅历,他当然明白接连两次激怒曹爽是什么后果。且在这封信中,司马懿一改之前对曹爽恭恭敬敬的语气,变得十分强硬:“从前,武皇帝(曹操)与刘备在汉中大战,几乎大败,将军是知道的。以汉中独特的地形地貌,连武皇帝都无法取胜,那将军又为何要在该地长期逗留呢?赶紧下令撤军吧,如今所有对战争有利的地势都已被蜀军占据,再不走,可就全军覆没了!”

司马懿玩了一辈子心理战,虚虚实实、实实虚虚的,这次可谓是把心都掏出来了,曹爽看过此信,也是惊得一身冷汗。不过他踱步数圈,又不禁自言自语道:“此战,我出兵之际,司马懿便出言劝阻;若是司马懿教我撤退,我便撤退,那岂不是更加说明我无能?”

不行,不能全听他的!

那不听行不行呢,后果:全军覆没——那肯定也不行!

那就听一半吧,如今是四月中旬,一到五月,本将军就带着全军撤退。

曹爽根本没有想到,就在他艰难地做出了这个最终决定的同时,汉中城内,费祎正在召见镇西大将军姜维,下令他:“动手!”

纵横华夏之名将传奇(两千年逐鹿中原史)》小说在线阅读_第463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猪猪然2011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纵横华夏之名将传奇(两千年逐鹿中原史)第463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