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可以直接切换白天和夜间模式!

这么一来,司马懿等于是当着满朝文武的面立下了军令状,不管战场形势如何变幻莫测,给他的时间只有一年。这事毕竟非同小可,魏明帝想想,担心司马懿会为此晚节不保,于是在军事会议散后,又暗下召司马懿入宫,二人单独议事。

魏明帝道:“今日,司马爱卿虽然勇气可嘉,但据朕细细想来,要在一百日之内拿下辽东全境,绝非易事。那么,到底是何缘故,让爱卿如此胸有成竹呢?”

司马懿道:“此事简单,兵法有云,多算胜,少算不胜。——微臣眼下虽尚未出兵,但已知公孙渊的迎战策略无非以下三种。一,尽数放弃领地,逃往鲜卑、高句丽等处避难;二,分散守军,据守辽东各处城邑;三,集齐辽东一带的所有兵马,全力守卫辽遂之地与国都襄平。”

“那在爱卿看来,三策之中,他会用哪一策?”魏明帝点点头,再问司马懿道。

“放弃辽东全境,不与魏军交战,实为上策,但公孙渊刚自立为燕王不久,必然舍不得这么做;分散守军,据守辽东各处城邑,为中策,因为如此一来,臣即便有通天之能,今日攻一地,明日攻一地,也无法在短短的一百日之内强攻下数十座城池;而集齐全部兵力,独守辽遂、襄平,为下下之策,但公孙渊必然会选择该策略,这也是微臣自信的由来。”

“哦,为何会如此肯定?”

“也很简单,因为老夫是智者,可惜他公孙渊并不是!”司马懿说到这里,手抚长须,眼中发出了精光。

三个月后,幽州以东有哨探前来,禀报司马懿道:“不出大都督所料,今辽东得知魏国出兵,守军已分作两大部。一部由公孙渊亲率,镇守国都襄平;一部由公孙渊部下卑衍、杨祚二人统领,驻扎于辽遂一带。两部燕军,各有数万人之多。”

“毌丘将军,你对此事有何看法?”司马懿问身旁一人道。

那人正是毌丘俭,上次一战,他因出战失利,又逼反了公孙渊,本该下狱论罪。幸好司马懿虽是“智者”,但他对辽东地势不太熟悉,急需一位好的向导,因此在魏明帝面前保举了毌丘俭,让这小子戴罪立功。当下,毌丘俭便将辽遂一带的地形详细说了,并且指出一个关键问题:即一旦遭遇暴雨,附近的辽水极容易暴涨,这事极可能成为决定此次辽东之战胜还是败的关键因素。

司马懿笑了:“这种罕见的大雨,怎么可能年年会有,将军就不必杞人忧天了。”

毌丘俭当然也不希望这事再次发生——这次出征辽东,是他从罪人变成功臣的最佳机会。若是再次作战不利,司马懿作为主帅,自然责无旁贷;他作为副手,又是带罪之人,很可能一并掉脑袋的。

魏军这时已进入幽州地界,辽东就在眼前。司马懿掐算下日程,打这一日开始,可就进入“一百日倒计时”了。于是他传令下去:将士们,向辽遂方向加速前进!

四万大军发一声喊,自此昼夜兼程而行,到六月上旬,已至辽遂。在辽遂,还是上次公孙渊驻军的那座山上,燕军将领卑衍、杨祚二人领兵四万,已在此地严阵以待。

从兵力上看,魏、燕二军人数相当,可是司马懿统领的乃是一等一的魏国精锐,本可依仗武器精良、士兵健壮,强攻上山便是。但司马懿在山下查勘了一圈,连连摇头,说这一战打不得。为何?只因那卑衍、杨祚早已在山上驻军多时,他俩见闲着也是闲着,干脆令燕军在山下围着山丘挖了一圈大大的壕沟,又在壕沟之后提前设置好了鹿角、弓弩等物,打造出一道坚不可摧的防线,因而司马懿说打不得。

“直接去襄平吧!”司马懿下令全军——绕道。

这一下,可把卑衍、杨祚二人给急坏了,公孙渊给了他二人整整半数的燕国军队,可不是让他俩坐在山头看热闹的。万一司马懿一举攻破襄平,俘虏了公孙渊,那他俩把这座山头守得再好,又有何意义?

没法子,二人只得匆匆召集山上的四万燕军,下山追击司马懿。经过好一番努力,这些汗流浃背的燕军才将那些已无用处的鹿角、弓弩移开,又在壕沟上填出了一条行军通道,才算成功下得山来。

卑衍、杨祚二人并不知道,就在他们不远处的丛林中,有几双眼睛,正全神贯注地盯着他们的一举一动。而且还有很细微的声音,是几个人在对话。

“大都督这一计,好像是叫围魏救赵,是吧?”

“不对,不对。大都督如果去了襄平,已将公孙渊围住,这二人又恰好在攻打幽州,被迫回师去救,才是围魏救赵。可是大都督眼下就埋伏在辽遂以东呢,应该叫引蛇出洞之计才是!”

“那还等什么,赶紧去报讯吧。”

两部燕军,镇守辽遂的一部就此覆没,司马懿接下来的作战目标,只剩下一个公孙渊了。

七月,司马懿包围公孙渊于燕国都城:襄平。

他的一百日倒计时,还剩下两个月。

纵横华夏之名将传奇(两千年逐鹿中原史)》小说在线阅读_第457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猪猪然2011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纵横华夏之名将传奇(两千年逐鹿中原史)第457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