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是公孙渊的不是了!明明是你嫌郡守的官职小,想要称王,人家孙权才派了使团不远万里来隆重地册封你。你倒好,非但无半点感恩之心,又是杀吴国使者,又是夺人军队、财物,还去魏国那儿邀功,这口恶气孙权岂能轻易咽得下?孙权为此勃然大怒,拔剑而起,环顾群臣道:“朕已年近六十,治国达三十余年,从赤壁之战到夷陵之战,可谓是历经艰险,仍能游刃有余。不想今日却被一猖狂鼠辈戏弄,着实教人气涌如山。朕发誓,此生必将亲手砍掉公孙渊首级,将之扔入大海,若不能教训此等鼠辈,朕无颜再为一国之君!”
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在发过誓言之后,孙权便令吴军水师全体入海,由他亲率,远征辽东。消息传到荆州,陆逊星夜返回朝中,劝阻孙权道:“听闻陛下要亲征辽东,臣觉得此事不妥。一则,辽东有兵将近十万人,和我军实力相当,此次战端若开,必是旷日持久,我军远道作战,又是途径海路,后勤如何保障;二则,我东吴最大的敌人,始终是魏国,万一魏国趁此时机出兵南征,则东吴空虚,一战亡矣!”
孙权叹口气,明白陆逊是对的,遂打消了远征辽东的念头。但是,他思来想去,毕竟难以咽下这口气,于是教陆逊替他谋划一计策——害杀也好,偷袭也罢,总计不能让背信弃义的公孙渊就此逍遥法外。陆逊干脆回道:“陛下又何必为此忧虑呢,以公孙渊的为人,无情无义,狼子野心,来日必遭天谴。几年之内,他不死于陛下之手,也自会死于旁人之手。”孙权听后,这才怒气大消。
再说辽东方面,公孙渊自从和吴国结下了梁子,起初也担心孙权会出兵前来讨伐,之后几个月,他见吴国那边全无动静,心中的忐忑方才消除。与之同时,魏国皇帝已派人前来,嘉奖他斩杀吴国使者,断绝与吴国盟约的举措,在之前辽东太守的官职基础上,另加拜他为大司马,并封之为安乐公,依旧总督辽东、玄菟、乐浪等东北各郡。
按说,这下公孙渊该满意了。他只闹腾了几个月,就从吴国那儿得了一万军队,几十艘战船;又从魏国那儿得到了一番嘉奖,正式晋升为“公爵”,可谓是赚得盆满钵溢。可是,公孙渊不开心哪——“公爵”再大,终究还是比“王爵”低一等,唉,早知如此,还不如就向孙权称臣算了。
当然,这事他也只能在心中想想,谁都知道,这时若有辽东使者去见孙权,等于是送人头。而且,这一年是公元233年,诸葛亮尚在人世,曹睿也还是那个英明睿智、勤理朝政的魏明帝,公孙渊对于这样的帝王,尚不敢轻举妄动。
终于,到了关键的公元235年,公孙渊发现:称王的机会来了!
因为曹睿不再是之前的那位“明帝”,他开始纵情享乐,不理国事。公孙渊之所以这些年来一直默默地守在辽东,屈就于“安乐公”之位,只因他明白:称王之事容易,只要扯面大旗就行,但如此一来,就等于是与强大的魏国化友为敌。一旦他称王,那和接受孙权的册封没有两样,魏国肯定不会让一个不安定因素存在于辽东,他与魏军的决战不可避免。
一旦开战,结果只有两个,要么胜,要么败。
胜了,入主中原从此不再是梦想,别说称王,称帝都行;败了,那只有一个结局,他将一无所有。
由于魏明帝的堕落,让公孙渊觉得有了向魏宣战的底气,于是他利用孙权“慷慨送来”的财宝作为军费,在辽东一带紧锣密鼓的招兵买马起来。而这一举动,很快就引起了一人的注意。
这人不是旁人,正是新上任的幽州刺史,名叫毌丘俭。由于公孙渊的存在,当时的幽州地界,实则是一分为二。西边的半部,属魏国,归毌丘俭管辖;东边的半部,属辽东,归公孙渊管辖(二者之间还夹杂着乌桓、鲜卑等胡人部落,不过这些胡人一向对魏国或者辽东称臣)。毌丘俭是将门之后(其父毌丘兴曾任武威太守),对魏国朝廷可谓是忠心耿耿。结果他一看,什么,那位辽东的邻居都已被册封为公爵了还不满足,竟然还想生事?
我这就启奏朝廷,讨伐你公孙渊!
毌丘俭的奏疏送到洛阳时,魏明帝正忙着盖宫殿,选宫妃,本不想理会这事。不过毌丘俭早就料到这一手,他在奏疏中,除了列举了公孙渊近年来多次与吴国暗中通使,并大肆扩充兵马等罪证,另有写道:“自从陛下登基以来,无任何功绩可载入史册——不过这也难怪,吴、蜀两国依仗山川险阻,未可轻易平定。今公孙渊心怀不轨,此正可谓天赐功绩于陛下,若得允准,微臣这便率幽州一旅之师前往讨之,辽东可一战而定。”
这便是毌丘俭的高明处了。他这份奏疏,表面上看,语气还算敬畏,实则是把魏明帝给狠狠地训了一通。——若不然,他做了十几年皇帝,怎么一点功绩都没有呢?
按照毌丘俭的说法:诸葛亮屡次北伐失败,那是司马懿的功劳,和您曹睿没关系;孙权屡次北伐失败,那是孙权无能,和您曹睿也没关系。现在好了,您争取功绩的机会来了,只要陛下下诏,由臣率军讨伐公孙渊,待平定辽东之后,这份您祖父、先父都未能完成的伟大事业——统一辽东,功绩属于臣毌丘俭,也同样属于陛下您。
魏明帝阅过奏疏,果然准奏,他虽然近年来沉迷于享乐,但并没有就此丧失明辨是非的能力。他明白,能像毌丘俭这样直言上书的人,那都是忠臣,再说了,毌丘俭在奏疏中并未要求朝廷为之增援一兵一卒,若能就此轻易的将辽东纳入治下,何乐而不为呢。
魏国统一辽东之战,就此打响。而那位竭力请战的毌丘俭,也很快显示出了他作为将门之后的杰出军事才能。在得到魏明帝允准出战的诏书后,他并没有急急忙忙发兵前往辽东,他只是第一时间派出使者,质问鲜卑、乌桓等各部胡人首领:“本刺史奉诏讨伐公孙渊,你等是相助魏国,还是相助辽东?”
“那还用说,当然是相助魏国了!”各部胡人首领争相答道。
“那就随刺史大人一起出兵吧!”
由此,毌丘俭不用朝廷增发兵马,便在幽州地界轻易集结了近十万联军,从兵力上看,他已不在公孙渊之下。然后,毌丘俭方率领这支规模浩大的联军挥师东进,不日,便顺利进抵辽遂。
辽遂是地名,就位于辽水附近。公孙渊得守军来报,深知毌丘俭这次是动真格的了,他既已无退路,只得干脆撕破脸面,全力起兵反击。这么久以来,由于他的种种不安分,天下人已几乎都知道他迟早要称王,要背反魏国,而且还知道他这人是朝三暮四,薄情寡义。但是所有人都忽略了一件事,那就是他的军事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