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军的粮草,到这时已消耗了大半,外加张郃、费耀二支援军的马蹄声已依稀可闻,诸葛亮叹息过后,只得宣布二次北伐失败,下令全军撤退。如果说上一战,诸葛亮之所以失败,还能归咎于“书呆子”马谡;那么此次陈仓之战,诸葛亮可谓是输得体无完肤,把蜀军的颜面都丢光了。郝昭望着他狼狈远去的背影,忍不住大声笑道:“我道那诸葛亮有何神通,原来不过是徒有虚名之辈。”
既然如此,即便他真的有兵马三十万,又有何可惧!郝昭一时血气上涌,竟下令副将王双,南下追击蜀军。
王双是魏国著名的猛将,号称有万夫不当之勇,一得军令,跳上马背便去了。紧随在他身后的,是五百魏军骑兵——人虽不多,但要知道,正是这些人,刚刚打败了气势汹汹来袭的数万蜀军,个个骑术精湛,箭法通神。而他们眼下要追击的,不过是一群四散奔走、斗志全无的败兵而已,郝昭目视着他们远去,深信他们会再次创造出奇迹。
结果,才过一日,郝昭派出的后续骑哨便送来噩耗:“将军,王双死了,五百士兵,也都全死了……”
郝昭倒吸一口冷气,难以置信地问道:“竟无一人生还?”
“陈仓道中,遍地是我� 尸体,无一人生还!”
又过几日,张郃、费耀二路援军来到,听闻此事,也深觉不可思议。鉴于蜀军此次来战陈仓,虽然无功而返,但其先败后胜,并以一招近乎“回马枪”的方式,全歼王双所部,使得张郃、费耀等人深觉诸葛亮用兵颇为诡异,一时不敢擅离陈仓。直到来年春季,在陇西以南,再有大事发生。——官拜雍州刺史,曾平定多起羌族叛乱的又一魏国名将郭淮送来急报:“蜀军再度出兵,现已夺取武都、阴平二郡。”
武都、阴平二郡,位于汉中西北、祁山以南。在诸葛亮首次北伐失败后,魏国因担心蜀军再度从祁山道出兵北上,于是派兵夺取了这两郡,封锁了祁山道。结果,才不过半年时间,诸葛亮竟连续发动了两次速战速决的闪电战役——陈仓之战、武都、阴平之战。魏国虽成功保住了陈仓,却使得武都、阴平二郡得而复失,又让蜀军夺回了祁山道。与之同时,一个重大的难题也抛给了总督西线军务的魏大将军曹真:看样子,诸葛亮是打仗已打上瘾了,不北伐成功,肯定不会善罢甘休。那么,蜀军的下一次北伐,会走哪条路线呢?
这个问题,类似于“打地鼠游戏”,秦岭六道(陈仓道、褒斜道、傥骆道、子午道、库谷道、武关道),以及祁山道,甚至是其他不知名的山间小路,每一条通道的北端出口,魏军都需仔细盯着,因为诸葛亮带领的蜀军随时可能途径其中的一条,攻入关中、陇西。而郝昭虽然善守,毕竟只有一人,并无法真正解决曹真的难题。于是痛苦的曹真陷入了漫长的思索:怎么样才能一劳永逸的解决西线之患呢?
直到一日,曹真终于恍然大悟:我魏国实力远强于蜀国,为何要一直采取守势?既然守,守不住,那为何不主动进攻,将蜀国一举攻灭!
他随即上奏魏明帝,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建议魏军兵分五路,全面伐蜀。按照其设想:五路兵马之中,有三路为主力,统帅分别为曹真自己、张郃、司马懿;另有两路兵马负责策应,统帅分别为郭淮、费耀。显而易见,曹真这次是想动真格的了,他举荐的五人,皆为魏国眼下最顶尖的将才,用“全明星阵容”来形容也绝不为过。如果这个建议得以实行,那么蜀国必遭灭顶之灾。
孰料,魏明帝对此尚未表态,已有大臣出面反对。谁呢?——四辅之一,已改任司空的陈群。陈群分析道:“我大魏地处北方,欲收复蜀地,必得先取汉中。昔日以皇帝之能,讨伐一区区张鲁,尚大费周章,消耗钱粮无数,方才艰难得胜。为何?只因秦岭各道狭窄,粮草、辎重转运不易。今诸葛亮之才,不在曹真之下,若双方果真在汉中对决,此战非一年半载能分出胜负。万一诸葛亮用计封锁秦岭,截断我军粮道,则曹真进退不得,岂非有全军覆没之险?”
魏明帝听后,深觉陈群之言有理,于是否决曹真所奏。曹真急道:“下臣忠心耿耿,可昭日月,若无十分把握,岂敢倡议出兵?况且我军若不伐蜀,那诸葛亮向来以大汉丞相自居,必定仍要前来侵扰,只恐微臣之后,再无人能扼住其锋芒了。”
正是这席话,让魏明帝心意大转,颁诏下去:就依曹真之议,兵发五路,进击汉中!——因为旁人不知曹真的忠心,曹睿却是真真切切的看在眼里。朋友们有所不知,曹真并非是曹氏子弟,他的父亲并不姓曹,而是姓秦,名为秦邵。据《魏略》记载:秦邵与曹操有手足之情,堪比刘备与关羽、张飞。一次战斗中,魏军因为中伏,惨遭兵败,秦邵为掩护曹操撤退,毫不犹豫地取过曹操盔甲以引开追兵,从而以自己的性命挽救了曹操。事后,曹操得知秦邵战死,深感哀伤,遂将秦邵之子秦真收为养子,改名曹真。及至曹操驾崩,曹真已成魏军虎将,其每每出战,必身先士卒,拼得一身伤痕累累,像秦邵保护曹操一样,竭力佑护着魏国江山。为此,曹丕亦视他为兄弟,非但拜曹真为大将军,假节钺,使之总督西方军事;且在临终之际,亲手将儿子曹睿托付于他。
对曹睿而言,曹真不但是他的臣子,也是他的叔父。而且这位叔父和周瑜一样,虽然才略过人,忠心耿耿,但因操劳过度,偏偏身子骨不太硬朗。所以他深信:曹真此番请战,为的不只是建功立业,名留青史;他是真正担心自己这位侄儿,在没有他的日子里,将难以与诸葛亮继续抗衡。
——叔父,去吧,不管你能否成功,朕都将永远铭记你的忠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