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两路蜀军撤退得及时,到汉中后,诸葛亮差人清点人数,除马谡带去镇守街亭的那数千人之外,其他将士大多安然无恙归来。总计此次战役,蜀军可说是虎头蛇尾,在距离攻占凉州全境几乎只有一步之遥的前提下,诸葛亮的第三个杀手锏非但未能帮助他一锤定音,反而让他痛失好局。因此,诸葛亮一到汉中,就颁下命令:斩马谡!
马谡人头落地的瞬间,诸葛亮泪如雨下。因为这一战表面上看是败于马谡,实则是败于他自己。昔日刘备临终时,便曾特意嘱咐他道:“马谡此人言过其实,才能平庸,丞相他日切记不可委任以大事!”诸葛亮不听。之后众将又公推魏延、吴懿镇守街亭,诸葛亮还是不听。马谡死后,诸葛亮愧疚难当,遂上书后主,自请贬官三等,降职为右将军。后主准奏,但令诸葛亮仍行丞相事。
对诸葛亮而言,更不幸的是:经过他的这一番敲打,魏国也开始重新审视蜀国这位对手。在这之前,一来是有魏延守在汉中,二来是蜀国的实力较弱,长期采取守势,魏国只顾与吴国纠缠,无须分心西方。这次诸葛亮率军北伐,前期势如破竹,魏明帝曹睿虽通过亲征的方式保住了凉州之地,其实也已被吓得不轻。在陆续收复了南安、天水、安定三郡后,魏明帝率军回京,临行时,他问曹真道:“诸葛亮此番退兵,不久后必会再来,大将军身系关中、陇西之安危,当用何计策应对?”
曹真已认识到诸葛亮的厉害,仔细想过后,他回答道:“微臣举荐一人,若得他相助,臣可保潼关以西常年无事。”
经魏明帝点头,一人就此走马上任,担任陈仓太守。
转眼间,半年已过,是为公元228年冬季。诸葛亮在汉中,听闻吴国大都督陆逊,与魏国大司马曹休在石亭(在今安徽声潜山县东北)一带展开大战,吴军大胜曹军,立即宣布开启第二次北伐行动。因上次北伐蜀军虽然败退,但兵力、军器损失极小,故此次出征,以上两物一应俱全。
唯一不全的是:粮草。
蜀国是小国、弱国、穷国,这样的国家,根本不具备一年之内发动两次大规模战役的能力。可是,鉴于吴国那边并无兴兵北伐的志向(陆逊击败曹休后,曹休不久病逝,但孙权却并未趁此机会下令陆逊继续率军北上,而是将他调回荆州镇守),想再等来一次石亭之战不知道要到什么时候。于是诸葛亮只得咬咬牙:没粮?——没粮也得出兵!
后主刘禅完全遵照了先父的遗嘱,对诸葛亮向来是言听计从。上次诸葛亮贬官三等,刘禅却仍旧保留了他丞相的实权,便是明证。不过这次,刘禅不得不多问一句:“丞相此番用兵,只得一个月粮草,如何取胜?”
“只需一个月,臣便可攻下长安!”
诸葛亮的自信,来源于他又改良了一种新式武器,名叫井阑。之所以说改良,而不是发明,只因这种名叫井阑的武器,在春秋时期便出现过。此后近千年过去了,因极少有人真正使用它,于是井阑的构造方法和作战价值,也仅仅存在于传说中。诸葛亮在此次出征之前,已令人打造了数百座井阑,他深信,这种秘密武器一旦面世,绝对会让魏军大吃一惊。
鉴于此次北伐,蜀军的粮草只够月余之需,诸葛亮未再选择从祁山道迂回进兵,而是效仿昔日韩信,率军直趋陈仓,这样就能绕开陇西,直接兵临长安城下。之前细作送来的情报也印证了诸葛亮这个选择的合理性:在陈仓一带,留守的魏军只有一千人。
果然,当得知陈仓已被数万蜀军团团包围得消息后,魏明帝急得连连顿足——上次他行事镇定,只因蜀军的目标只是凉州,莫说蜀军夺不走,即便夺走了,魏军凭借强大的兵力优势也能再夺回来;而这次不同,诸葛亮看样子是要釜底抽薪,直接来夺他的西都了。
他随即下令曹真、张郃:“你二人立即亲率援军,赶赴陈仓!”
曹真、张郃二人此前奉命收复陇西三郡,如今虽已成功收复失地,但尚滞留在陇西未归。张郃得了皇帝命令,二话不说就带着兵马上路了,曹真却是微微一笑,对部下费耀道:“本将军早已料知诸葛亮此次出兵,必先取陈仓。放心吧,陈仓守将是我举荐之人,有他在,诸葛亮绝无可能离开陈仓一步!”于是自己也懒得去了,只拨出一小队兵马,让费耀代替自己前去救援。
事实证明,曹真的自信绝非托大。那陈仓守将,名叫郝昭,向来以善守而闻名。自他到任的第一日起,他便亲自上阵,日夜督促将士加固陈仓防线。及至诸葛亮二次北伐率军到时,陈仓已被他修治得固若金汤、滴水不漏。诸葛亮一看这阵势,已知魏军有备,为免去一场恶战,从而节约行军时间,他先是派出一位郝昭的同乡,让他往城下劝降。
“郝将军,陈仓守军只得一千人,而我军足足有三十万之众(号称三十万)。你我相识一场,速速投降吧,何必自取灭亡?”郝昭的同乡在城下高声叫道。
孰料,郝昭对同乡的好意置若罔闻,他干脆回复道:“诸葛老儿呢,叫他速速前来攻城!”
这何止是拒绝,简直是挑衅。诸葛亮一听这话,顿时火冒三丈,下令身后的数万将士:“攻城!”
很快,三日过去了,在数万蜀军排山倒海的攻势下,陈仓防线依然稳如泰山。因为那郝昭也是个喜欢琢磨新式武器的奇人,之前他在派人修筑城墙的同时,又特意令人备置下了大量棉絮,浸泡在灯油之中。如今随着陈仓之战打响,郝昭颁令下去,魏军士兵在放箭之前,所用的箭矢必须用浸过灯油的棉絮将箭簇紧紧包裹住,然后点燃,方可射出。
随着此令下达,陈仓一带“火箭”纷飞,蜀军将士的皮甲、布甲,沾者必着,被烧焦者不计其数;诸葛亮又下令用云梯攻城,但因云梯非是木制,便是竹制,同样是沾者必着,被摔死者不计其数;诸葛亮又下令用冲车撞开城门,但冲车刚推出去没多远,很快也被大火焚毁。
忍无可忍之下,诸葛亮终于下令:上秘密武器——井阑!
在一片“吱吱嘎嘎”声中,上百台井阑被蜀军卖力推至城墙附近。细看该物,形状似木制塔楼,高度达百余尺,约合三四十米,因此远远高出了城墙。它的巧妙之处在于,在每个“木制塔楼”下,都安有滑轮,因此可随心所欲地调整和城墙之间的距离,以确保魏军的弓箭射程无法将其射到;而蜀军方面因为居高临下,却能在井阑的上端架起连弩,轻易扫射魏军。
当日官渡之战,袁绍曾筑起土山,居高临下打击曹军,井阑的作用和土山的作用其实类似。相比土山而言,井阑的制作更为简易,且方便携带,还能在战斗过程中不时地调整一下方位,这是其优势所在。随着井阑一出,郝昭的火箭这下子没用武之地了,随着蜀军在井阑上方全面开火,射程远不及对方的魏军瞬间溃败。
历经千辛万苦,耗费多日工夫,蜀军终于打开了陈仓大门,杀入了城内。结果诸葛亮进城一看,随即傻眼了:什么?怎么刚夺下一座城池,又来一座城池?
在他前方,郝昭披甲持剑,正站在城墙上,戏谑地笑看着他……
原来,郝昭数月前在加固陈仓城墙时,因担心诸葛亮擅出奇谋,光靠一道城墙只怕难以将蜀军拦住,遂特意又在城内修筑了一座内城。——从高空俯瞰陈仓防线,其实是个“回”字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