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亭之地的具体位置,一直以来众说纷纭。根据当代学者推测,当位于今甘肃省秦安县城东北约四十公里处。从此次诸葛亮北伐,再往前回溯约二百年,汉光武帝就曾为如何兵发陇西,打败隗嚣而大伤脑筋,因为那陇山上的各处隘口,确实和张郃说的一样,处处艰险狭长,并无十分开阔之地。后来他幸得马援提点,搞清了“陇山四关”的具体位置,才完成了对陇西地区的征服。
也许是这个缘故,东汉统一之后,深觉从凉州到长安东西往来不便,于是另行开凿了一条连接关中与陇西的通道,正是“街亭道”(街亭道是在东汉时期开凿的说法,是笔者的推断,因为之前非但毫无记载,且熟谙地理如马援,也从未向汉光武帝说过有这条道可发兵入陇)。结果此道一被开凿完毕,便成了兵家必争之地。
之所以说他兵家必争,是因为与陇山上的其他隘口相比,街亭道稍显开阔,最宽之处达十余里,可容得数万大军列阵而行。在通道两侧,南北皆是险峻高山,更兼河谷环绕其间,因此水源充足,易守难攻,端的是一座绝佳要塞。在得知蜀军已提前占据街亭的消息后,魏明帝茶饭不思,忙令老将张郃率军五万,克日前往收复该地。
鉴于街亭的得与失,直接关系到诸葛亮首次北伐之战的成与败,战争的焦点,至此从诸葛亮、赵云、曹真等大名鼎鼎的主帅的身上脱离开来,转移到了一位此前默默无闻的小将军身上。这位小将军,便是诸葛亮的第三个杀手锏:马谡。
马谡,马良之弟。在夷陵之战中,因蜀军战略失当,马良不幸阵亡,刘备撤退至白帝城之后,深为马良之死自责,于是加拜马良之子马秉为骑都尉。马秉之外,马良的其他亲属如马谡等人,但凡身怀才能的,刘备也皆予以拔擢。
到刘备去世,诸葛亮接管蜀国大权,马谡愈发脱颖而出,渐渐活跃于蜀国政坛。因为这马谡的身上,有一个最大的优点,是一般人不具备的:不但饱读兵书,而且熟知历史。诸葛亮正因为看中了这一点,所以将他努力栽培,希望有朝一日蜀国能多一位常胜将军。
有朋友这时可能要问了:若是想做常胜将军,饱读兵书自然是必须的;但是,熟知历史这一点,真能对打仗起到什么帮助?
对于这个问题,马谡可以自豪地回答:当然!
因为即便像诸葛亮这样的伟大军事家、政治家、发明家,尚须虚心向他求教问题。之前在平定南中之乱时,诸葛亮事先对战争已做了精心准备,对他而言,雍闿、朱褒等人,与草芥无异,要打败他们可说是毫无难度。真正让他为难的是,杀了雍闿、朱褒之后,还有像孟获这样千千万万的夷人,他们也不服朝廷,该如何让他们心悦诚服?面对诸葛亮的困惑,马谡在送行的途中,建议诸葛亮可尝试采用“攻心之策”。即效仿昔日乐毅征服齐国那样,用非武力的方法,从心理上征服对手。毕竟蜀国国力本来就很弱,将来还需集中全力北伐,因此与其杀戮叛军,不如教叛军归顺蜀汉朝廷,从而借夷人之力,壮大北伐的力量。诸葛亮听后,对此深为赞同,之后他任用孟获为官,并长期在南中四郡施行仁政,也大多是遵循了马谡的提议。
同时,这招攻心之策,也让马谡从此平步青云;及至到此番蜀军大举进兵陇西,马谡已是诸葛亮的行军参谋。
在得知魏国皇帝亲自驰援关中的消息后,陇西地区的蜀军很快从之前节节获胜的喜悦中平静下来——曹睿既敢前来关中,说明魏国又集结了一支强大的援军,当务之急,街亭作为阻挡魏国援军进入陇西的关键要塞,须得一位最杰出的将领前往镇守。诸葛亮自己本是最佳人选,但他还需筹谋怎么尽快拿下其余的两郡;赵云也不错,可是还有个曹真需要他对付。于是诸葛亮把所有将领召集起来,让大伙集思广益,公推出一位最合适的人选。
人选很快就有了,而且是两个:魏延、吴懿。这二人皆是常年手握重兵镇守边关的大将,纵是张郃,也须忌他俩三分。按理说,事情到这里就好办了,诸葛亮要搞选举,人也选出来了,那就直接从中选一个派到街亭去得了呗。可是,诸葛亮接下来却做了一个出人意料的安排,他表示:本次选举结果作废,因为街亭守将人选我早就想好了,这么好的青年才俊,你等怎么统统把他给忘了呢?
不用说,这位青年才俊,自然就是马谡了。
这一下,别说魏延、吴懿二人面面相觑,马谡自己也有点懵。天地良心,他也清楚当参谋只要动动嘴皮子,但当将军可是要流血死人的,因此他压根就没想过要竞争这个重要职位。可是诸葛丞相的命令一旦颁布,那也不是他一个小小行军参谋胆敢违抗的,于是马谡咬咬牙,只得强颜欢笑答谢丞相。
马谡就这样悲壮地前往街亭上任了,在他身后,诸葛亮却露出了自信的笑容。——作为天下数一数二的智者,他既然违拗众意,独独选择了马谡,自然有他的理由。
这个理由,就是马谡从未上过战场。
从未上过战场之人,自然会对诸葛亮的安排言听计从,从而将他精心设计的一套“街亭防守计划”完美执行下去。事实上,这次张郃率数万大军增援陇西,早已在诸葛亮的预料之中,因此他再次做了一回发明家,继连弩之后,又设计了两件新式武器。
第一件新式武器,名叫扎马钉。众所周知,曹军以骑兵见长,张郃更是不世出的骑兵专家,而蜀军多是步兵,因此要想在人数处于劣势的情况下与曹军抗衡,就必须强迫魏军下马。这个扎马钉,就是用来“请”曹军下马用的,细看该物的造型,和铁蒺藜类似,即在一个小球上均匀地布置有四个铁刺,其巧妙之处在于,这个扎马铁,如何蜀军如何将它抛掷出去,它必有一根铁刺直直地朝着上方,用来扎伤战马的马蹄,堪称是再合适不过了。
第二件新式武器,名叫木车。诸葛亮也知道,光靠扎马钉,想把数千,甚至数万匹曹军战马全部扎伤,一匹不漏,可能性不大,因此他又另外催促工匠们赶制了一批新式木车。这种木车拥有结实的车厢,既笨重又累赘,用来运粮并不方便,它的作用在于:当战场上,大队曹军奋勇冲过“扎马钉阵”,仍有部分将士幸运地留在马背上,能继续向前发动冲击时,这批木车排成长线,可以跟墙一样,将他们死死拦住;然后,埋伏在木车后方的蜀军将士便可从容地纷纷操持起连弩进行反击,并且是一击十发……
太完美,太完美了!从古至今,再没有什么防御体系,能比诸葛亮设计的这套防御体系更能克制骑兵。因此,马谡只要老老实实地按照嘱咐行事,即使他没有上过战场,也是稳赢。
相比之下,魏延、吴懿都是身经百战的老将,他们自恃才高,岂会刻板地躲在木车背后放箭。万一他俩杀得兴起,主动冲上去与魏军交战,那么,这才是诸葛亮真正担心的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