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可以直接切换白天和夜间模式!

《先秦名将传奇》,《秦汉名将传奇》的样书已拿到,且在下月中旬即将全面上市,我的兴奋感也已渐渐消退,是时候恢复工作了,嗯,继续努力。

欲知陆逊心中图谋的到底是何计策,当从之前的襄樊之战中来寻找线索。那一战,是吕蒙扬名后世的一战,因为他的缘故,关羽丢失了荆州,蜀国集团从此走向衰落。但是,吕蒙只是打败关羽的那个人,如果没有陆逊,关羽虽然同样会战败,却未必会身死。

因为陆逊完美地执行了孙权的命令,把关羽从荆州逃往蜀中的必经之地提前给占领了。

这个必经之地上文已提到过,名叫夷陵。

从地图上俯瞰三国,益州、荆州二地,都是相当辽阔,仅仅一个益州,就几乎与整个河北四州的面积持平。汉武帝当日在划分十三州时,之所以厚此薄彼,在南方置下这两个大州,主要原因之一,在于这二州看起来虽大,可惜山多、水多、平原少,因此可供百姓居住之地实质上要减去一半。

再细看这二州的连接地带,那更是山川密布,冠绝天下,故有“蜀道难,难于上青天”一说。此前的巫地、秭归二县,属吴、蜀二国边界,就都建在山谷之中,若非有大军开道,普通百姓想徒步跋涉,绝非易事。那么,早年刘备入蜀,夺取益州时,他兵力并不多,又是如何从荆州抵达益州的呢?

答案是:走水路。

但益州—巫地—秭归之间的水路,同样是以险峻闻名——其间有三座水上狭道,壮丽雄奇、举世无双,分别名为:瞿塘峡、巫峡、西陵峡,合称“三峡”(瞿塘峡位于三峡最西,西陵峡位于三峡最东)。水面最窄之处,不过三十丈,更兼江流湍急,船队东西往来都得排成一字长蛇阵。所以,黄权当日曾力谏刘璋:刘备居心叵测,可封锁入蜀通道,也就是三峡水道,若这一提议被采纳,以刘备当时的兵力,想得到益州几乎是绝无可能。

夷陵,就紧靠着西陵峡,位于三峡以东。

这是个了不得的战略位置,简单来说,从益州乘船往荆州来,过了三峡,下一站就是夷陵;从荆州往益州去,想进入三峡水域,也必须先打夷陵过。

陆逊把夷陵一封锁,关羽想逃回蜀中,就只得“走小路”,也就是爬山了,结果才爬到半山腰,就被早已埋伏在山上的吴军被擒住了。

从关羽丢失了夷陵的那一刻起,他的死,便是定局。

陆逊身为知兵善战者,其自信,就落在这“夷陵”二字身上。在被孙权拜作大都督的第一日起,他便总督七员上将,马不停蹄赶到夷陵,并下令李异等人:放弃阵地,至夷陵会合!

“待那刘备出了三峡,再与之决战!”

李异作为一员普通的悍将,只有一腔热血,不识天文,不识地理,对陆逊的计划自然懵懂不知;同样,刘备那边打了一辈子败仗,对此等精妙的计划也蒙在鼓里。在得水军将领吴班、陈式来报,称蜀军先锋已势入破竹,一举闯出三峡险地的消息后,刘备大为振奋,亲乘快舟赶往前线视察。结果这一视察下来,刘备的兴奋劲随即消散得一干二净。

在他前方,吴军早已尽集国中战船,足足有数百艘之多,拦住了夷陵下游。考虑到水军正是吴军的最强优势,若是双方就此在水面上展开厮杀,蜀军毫无胜算。

那么,陆军呢,冯习率领的另一支陆上部队,此时又在哪里?

没法子啊,巫地—秭归一带,山地实在太多了,冯习这一路过来,几百里之内几乎没有平原。他虽是逢山开路,遇水搭桥,努力赶来会合,但还在巫山山脉(巫山山脉,为中国地势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西为四川盆地,东为长江中下游平原)上慢慢爬着呢。

到了年末,冯习所部姗姗来迟,终于抵达夷陵。但此时的刘备,已不在前线。——和陆逊只需负责打仗不一样,刘备作为夷陵之战蜀军方面的总指挥,另一个身份,乃是蜀国皇帝。所以到了正月,以汉社稷继承者自居的他,须得返回成都,率群臣拜祭高祖皇帝、世祖皇帝的祖庙。陆逊趁此时机,下达了偷袭蜀军的命令!

一战下来,蜀军因无防备,五员偏将被杀,千余人阵亡。消息传到成都,刘备彻底被激怒。他在亲眼目睹了夷陵一带独特的地形之后,本已认识到此战想要取得大胜殊为不易,便打算见好就收,就以夷陵作为两国的边界。这样,他好歹也收复了方圆数百里的疆土,算是没有白辛苦一场。可是那陆逊小儿,竟然不知天高地厚,执意要将战事继续下去……如果不痛击此人,今后还有谁会将他这位“大汉天子”放在眼里?

“传朕旨意,再征调兵马五万,克日随朕赶赴前线。此番不痛击吴军,朕绝不回朝!”刘备祭祀祖庙过后,重新穿上戎装,发下重誓。

可是,鉴于东汉末年战争不断,人口数量早已大幅减少。东汉强盛时,总人口有五千余万,基本和西汉强盛时相等;但到了三国时期,魏、吴、蜀三国的人口数量全加起来,也不过一千万左右。蜀国作为最弱的一国,总人口才一百万,更兼其之前已出兵四万抵达夷陵,又要留数万将士常年守卫汉中、成都,这时再想另行征调五万援军,谈何容易?经过丞相诸葛亮等人多番努力,最终也只凑得出援军二万五千人。

刘备带着二万五千人,就这样怀着一种悲壮的情愫上路了。此次随他一道东征的,还有重臣黄权、马良、张南等人,皆是蜀国之栋梁。消息传到吴国,陆逊再显谨慎本色,他晓谕三军道:“刘备此番出兵,已是决心搏命,今其锐气正盛,不可当也,不如权且再避让之。”遂传令下去,将吴军主力再度撤退,移至猇亭(在今湖北宜昌市猇亭区)地界扎营。

——是以“夷陵之战”,也称“猇亭之战”。典故由此而来。

猇亭位于夷陵东南,更往东去,便是江陵城了。陆逊率军退至此地后,即日,又作出以下部署:

朱然率一军,约五千人,负责镇守江陵,并接济诸路军队粮草。

潘璋率一军,约五千人,负责镇守猇亭以北,夷陵—麦城一线。

孙桓率一军,约五千人,负责镇守猇亭东南,夷道(地名,在今湖北宜都市)之地。

步骘,鲜于单共率一军,约五千人,负责镇守夷道以南的长沙、武陵等地。

以上四路兵马布置妥后,陆逊手中兵力尚有三万。陆逊与韩当二人,就率这三万主力,专心驻守猇亭,静候刘备的到来。

纵横华夏之名将传奇(两千年逐鹿中原史)》小说在线阅读_第431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猪猪然2011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纵横华夏之名将传奇(两千年逐鹿中原史)第431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