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公文,来自于周瑜的主公孙权。孙权听闻周瑜已攻占南郡,非常高兴,遂加封周瑜为南郡太守,屯驻江陵。
另一份公文,来自于周瑜的盟友刘备。刘备听闻周瑜已攻占南郡,也非常高兴,遂分别致书于周瑜、孙权二人,索要南郡之地。
周瑜对刘备的无理要求有些哭笑不得。——谁人不知,这南郡物产丰饶,又地处荆州核心地带,战略地位何其重要。而且,为了争得这块宝地,周瑜自己也是战得伤痕累累,差点把性命都搭进去。如今他千辛万苦才夺了南郡,只凭刘备一句话,就要他拱手送人,谁人又肯做这种傻事?
但令周瑜意想不到的是:孙权对刘备的提议竟然表示赞同,在拜周瑜为南郡太守不久,他又改为下令,让周瑜率军返回京城,将该地转交给刘备。
孙权并非是一时糊涂,他有自己的难处。事实上,自从赤壁之战打响以来,曹操、孙权二大势力的纷争从没有停止过,并逐渐形成了两大战场。一处战场,即在江陵,由周瑜在此督战;另一处战场,则在合肥(东汉属九江郡,在今安徽省合肥市),由孙权亲自挂帅,在该地督战。
赤壁之战结束后不久,官拜扬州刺史,长期镇守合肥的曹军将领刘馥去世,又因曹军主力大多滞留在荆州和北方之故,合肥城中仅得守军数千人。孙权得知这一消息,随即率军将合肥团团包围,昼夜攻打,结果打了几个月,愣是未能攻下。
这下好了,孙权的一通打草惊蛇,让曹操意外地认识到了合肥的重要性。——从事后来看,这座城池,的确是天下少有的易守难攻之城(孙权一生,曾四次率军攻打合肥,全部失败);除此之外,合肥还有一个极大的妙处,那就是该地位居长江上游,且距离吴地很近,如果曹操假以时日,能重新打造一支精锐水军,便能顺江东下,直捣孙权统治的核心地带。
于是,曹操听说合肥告急,不辞辛劳,又从北方赶到了合肥,以增援该地。待他兵到,孙权已退。饶是如此,曹操也不敢大意,特留下了一位猛人继任合肥守将一职,才放心离去。
那位猛人,就是张辽。
孙权听说过张辽的厉害,便与下属商议此事。鲁肃提议道:“要胜张辽,除非用周都督领兵,方有胜算。不如召周瑜回京,共商攻取合肥事宜。”
孙权觉得这话倒也在理,本想听从,可是他再一想:不对啊,一旦将周瑜调回来,江陵怎么办?要知道,合肥固然重要,但江陵也不容有失,若是让曹仁再夺回去,自己这边又未能攻下合肥,那就真叫得不偿失了。
正因为这一难题,让孙权决定答应刘备的请求,把南郡交给对方。不过孙权也再三声明:这南郡可不是“送”给你的,是借给“你”的,他日我若是要收回来,你刘备可得如数奉还哦!
“这是自然,请孙将军放心。”一旁的刘备点头不迭。他唯恐孙权不肯借,刚从荆南千里迢迢地赶到了江东。为了表示诚意,他此行除了携带有重礼,还预备下聘书一份,以求娶孙权之妹。
孙权答应了。
至此,孙、刘两大集团的合作,正式进入了“蜜月期”。历史的发展轨迹,又重新和诸葛亮的预想一致。然而就在此时,周瑜回来了!
周瑜回来后第一件事,就是质问孙权:“主公为何要将南郡转交给刘备?”
孙权知道周瑜为了拿下该地,吃了太多苦,因此对他的愤怒表示理解。然后,他就开始劝说周瑜了:“赤壁之战我军之所以获胜,正因为合了孙、刘二军之力;而曹操虽然败走北方,实力仍在我二军之上。既然如此,何不延续之前计策,用刘备屯守江陵,敌住曹军一部;我军则在九江、徐州等地征战,敌住曹军另一部。二军分工协作,齐头并进,即便不能彻底打败曹贼,至少能立于不败之地。”
乍一看,此言极为有理,但周瑜听后,却是连连冷笑。他再问孙权:“这番话,是谁教主公的?”
“鲁肃。”
“主公可立即下令,处斩此人!”
孙权听了这话,不觉大惊失色。因为那鲁肃不仅和周瑜是好友,而且曾有大恩于周瑜。——十多年前,就在孙策带着一干先父旧部,刚刚向江东发起进攻时,周瑜为助其一臂之力,曾在居巢一带募集军粮。居巢县中最有名的富户,就是鲁肃。
鲁肃家中有两大粮仓,皆用于储存大米,各不下三十万斤。在详细听取了周瑜的难处后,鲁肃将他带到粮仓前,随手一指,问对方道:“我只有这两座粮仓,可赠你一座,够不够?”
这就叫仗义疏财,周瑜当时听了,激动得热泪盈眶。结果孙策得了这批军粮后,果然是如虎添翼,迅速平定了江东地区。而鲁肃也因为周瑜的推荐,之后归附至孙权帐下,担任要职。
以上是友情、恩情,接下来再说二人的政治主张。在对待“曹操南征”一事上,鲁肃从始至终都是最激烈的主战义士,这一点,即便同为“主张派”的周瑜也自愧不如。要不是鲁肃的一句“天下人皆可降曹操,唯独主公您一人万万不可投降。”只怕周瑜也没有机会上演赤壁之战以弱胜强的好戏了。
可是,这二位一直以来肝胆相照、志同道合的好友,终究在“该如何对待刘备”的问题上,产生了重大分歧。
周瑜的观点:要和对待曹操一样,继续主战。
鲁肃的观点:要和对待曹操的方式相反,改为主和。
刘备加入抗曹联军,刘备占领荆南四郡,刘备和孙权缔结姻亲,刘备索取南郡……以上种种,无一不是在鲁肃的支持下,刘备才得以实现。此时的刘备,已经悄然完成了蜕变,他不再是那个无立锥之地的流浪者了,事实上,荆州的大部分领土,都已被刘备握在了手中。
握有大半个荆州的刘备,实力已逐渐向孙权看齐。
鲁肃要的就是这个效果,只有实力足够强大的盟友,才能西挡刘璋、北挡曹操,成为江东以西的坚实屏障;也只有这样的盟友,才能保证孙权心无旁骛,专心向北,与曹军在江东以北鏖战。
这,其实就是另一种形式的“三分天下”之计。只不过到了鲁肃这里,把团结的对象由孙权改作了刘备而已。
而周瑜之所以对此强烈反对,甚至不惜与鲁肃化友为敌,只因他心中另有打算。
——为什么一定要三分天下,二分天下岂不是更好?
他对孙权分析道:“刘备此人,实为一代枭雄,观其帐下,关羽、张飞、诸葛亮等人,亦是少有的人杰。如果任由此人继续壮大,那么譬如养虎,日久必成大患。依末将之见,主公非但不能借南郡于刘备,且应当控制此人,严禁其军队离开荆南。”
“那么,如何才能控制此人?”孙权问周瑜道。
“主公可趁刘备眼下正在江东,为之大兴土木,营建豪宅,并赏赐其美女、宝物,以迷惑其志;同时以孙、刘二家份属同盟为由,将关羽、张飞等人,皆调入末将麾下。如此一来,刘备便形同软禁,其要回荆州回不得;关羽、张飞二人因刘备不在,纵是万人敌,也成了无根之水,此后只能听从末将调遣。末将待时机成熟,便可拜此二人为先锋,随我一道西征蜀中;待拿下蜀中,又可挥师北上,直捣汉中。无需数年,巴蜀、汉中皆可属主公治下。到那时,主公可与西凉马超结盟,并用孙瑜(孙权堂兄)领一军,镇守汉中,想那汉中地势险峻,又有马超作为牵制,可保荆州以西常年无虞;至于主公一心欲得的合肥,不过是一座小城,该地非但易守难攻,且远离许都、洛阳,得与不得,几无差别,主公可选上将一人,率一支偏师与张辽隔江对峙,曹军不善水战,一时绝不敢再轻易渡江。待以上诸事布置妥后,我周瑜自与主公同率一军,坐镇江陵,先取襄阳,作为北伐基地,然后便可稳扎稳打,徐徐以图北方大计了。”
高明,果真是高明!周瑜此计若得成功,非但刘备割据益州、荆州以争天下的计划将沦为泡影;更关键的是,若孙权真的占有了江东、荆州、益州三地,统一了整个南方,那么他与曹操在实力上将不相仲伯,统一天下,也将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
孙权被曹操压制了多年,从未想过自己也会有咸鱼翻身的一天。他大喜过后,突然又敏锐地发现了一个问题:“大都督此计固然极好,但曹操也绝非等闲之辈,假若他趁着都督西征的契机,再度发兵南下,我用何物抵挡?”
“请主公放心,在末将归来之前,曹操绝不会轻举妄动的。”周瑜自信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