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传至江东,孙权大喜,忙遣使者携带财币、牛酒等物赶往前线,以犒劳三军,并知会周瑜道:“周都督于乌林一战,巧施火计,今曹军上下但闻都督之名,无不闻风丧胆。可携此战大胜之威,趁胜追击。”周瑜领命过了,就将孙权赏赐之物尽数分发于将士手中,军中一片欢腾,都称愿效死命。于是周瑜吩咐下去,所有将士重新登船,向赤壁上游进发。
赤壁上游,就是荆州腹地南郡了。刘备那边,见周瑜欲攻取荆州,可着急坏了。根据他与诸葛亮事先拟定的计划(即《隆中对》),赤壁之战过后,天下大势理应向“三足鼎立”的方向发展——曹操占据北方,孙权占据东南,我刘备则占据荆州和益州。因此,这荆州之地,若给曹操继续占着,自然是不行的;可是,若给孙权横刀夺爱,抢先一步占去,那同样是大大不妙。想到这里,刘备忙与诸葛亮商议。诸葛亮羽扇轻摇,轻描淡写笑道:“当日主公欲向鲁肃求救,在下说不可,为的正是今日。主公大可放心,这荆州之地,早晚归您所有。”
“哦,军师何出此言?”
“主公须知:我军与孙权军相比,虽然人数更少,且无许多战船,但在与曹军对战的过程中,我军从始至终坚持抵抗,更无半分向孙权哀求之意。因此,赤壁之战,与其说是孙权大胜,不如说是主公、孙权二人的共同胜利。主公可凭此遣使往见孙权,索要我方应得的战利品。”
“什么战利品?”
“武陵、长沙、桂阳、零陵四郡。”
诸葛亮所说的四郡,皆属荆州,位于江陵以南。四郡的太守,分别为:金旋、韩玄、赵范、刘度,多则拥兵数万,少则拥兵数千。孙权见过刘备使者过后,一来考虑到周瑜即将攻打由曹仁镇守的江陵,分身不暇;二来考虑到那四郡地处荆州最南部,算不得富庶之地,果然同意其所请。刘备遂上表朝廷,举荐刘琦为“荆州刺史”;同时,他以刘琦的名义,令赵云率一部兵马南下,去“劝说”那四郡太守归降。金旋、韩玄、赵范、刘度几人本就是刘表的部下,如今见猛将赵云气势汹汹而来,奉得又是刘表之子刘琦的命令,无一不开城纳降。于是,数月之间,荆南四郡皆归刘备所有。
刘备得四郡之后,兵力迅速膨胀,已将有十万人。而与之同时,在四郡以北,周瑜也已带着他的三万军队,抵达了江陵城下。由于曹操之前返回北方时,并没有带走多少军队,因此曹仁手握的兵力,并不在周瑜之下。经过这些日子的休整,曹仁见自家士兵已从赤壁之战的阴影中恢复了过来,便决定依托城池之利,好好打一场翻身仗。
结果,曹仁这边早等晚等,枕戈旦待;那边周瑜却浑似巡视一般,只顾带着兵马在附近转悠,迟迟未前来攻城。等了大半个月,就在曹仁逐渐失去了耐心之时,手下哨探来报:“将军,周瑜已率军离开江陵,迁往对岸驻扎。”
什么!曹仁听知这个消息,自然惊奇。鉴于此时的周瑜,已经一战扬名天下,曹仁对这个白面书生全然不敢有丝毫小觑之心,忙又令人继续探查其动向。又探了半个月,城外哨兵又有消息带来,这次却是个好消息。
“周瑜驻军南岸,另遣部将甘宁率军五千,往攻夷陵。夷陵守将袭肃对此措不及防,已然开城投降。”
之所以说是好消息,只因那位袭肃非是曹军将领,而是益州牧刘璋的部下。考虑到周瑜之兵并就不多,单单对付一个曹仁都够呛,若再同时与曹仁、刘璋二人为敌,堪称犯了兵家大忌。想到这里,曹仁顿时来了精神,传下令去:留一半兵马守城,其余兵马随我克日西进,势必生擒甘宁方回!
很快,甘宁就被曹仁的大军给团团围住了。
可能是因为马镫已逐渐在华夏地区普及开来的缘故,东汉末年,是个盛产猛将的时代。如曹操帐下的典韦、张辽、徐晃,刘备帐下的关羽、张飞、赵云,都堪称是“万人敌”。相较而言,甘宁也不遑多让,是为孙权帐下的第一猛将。他早年本是盗贼出身,常身佩铃铛,衣着光鲜外出劫财,故人称“锦帆贼”。后迷途知返,勤习韬略,投入到孙权帐下,深得主上重用。曹仁也知此人勇猛,因此将他围困在夷陵之后,不再过分紧逼,他下令副将徐晃,在城外虚设营寨,多树旌旗,显出一副即将发动总攻的架势;自己则统帅主力大军潜伏在城郊,静待周瑜前来救援。结果等了将近十日,周瑜援军迟迟不到,曹仁斟酌过后,又生一计,他下令徐晃:“即日起,你等须全力攻城,务必多杀伤守城军士;同时,暗中撤去城围一角,任由城中逃兵外出。”徐晃接令,同时问曹仁道:“若甘宁趁此机会遣人去见周瑜,告知他夷陵一带的军情,又该怎办?”曹仁道:“我下此令,正为教周瑜中计。你且试想:我军围城已达十日,周瑜援军为何不到?——只因他兵力不多,总计才二万余人,又须分兵镇守南岸营地。因此除非甘宁亲自开口向他哀求,且带去‘我军已投入主力攻城’的消息,他必不敢前来。”徐晃听后,这才心悦诚服。
当日,徐晃、甘宁二人各带所部士兵,就围着夷陵城展开厮杀。由于双方都是好汉,这一仗打得难分难解。甘宁眼见城外营寨遍地,唯恐这只是曹军的第一波攻势,之后的攻势还会加剧,忙遣亲信往江南告急,一路过去,无人阻拦。周瑜见过信使,召部将商议对策,部将中大多数人皆道:“我等兵少,又要镇守此处营地,不如继续观望,暂不去救。”说这话的,以程普、黄盖等一干老将为首。周瑜听后,连连摇头,不作表态。另有少数人,对此驳斥道:“甘宁为我江东大业,正亲冒矢石在前方激战;若我等静守在此,见死不救,又于心何忍?依我等之见,当立即分兵去救!”说这话的,以吕蒙、凌统等一干年轻将领为首。周瑜听后,脸上这才微微露出喜色,问这几人道:“我若率军去解夷陵之围,营中可留用之兵不过数千人,倘若曹仁另遣一军前来劫营,谁可担此重任?”
周瑜话音方落,凌统已站出道:“纵便曹仁亲自领军前来,十日之内,末将可保此营不失!”周瑜大喜,果断下令:就由凌统负责镇守军营,分兵五千人予他;其余的,随本都督一道北上,去解夷陵之围!
周瑜率军离开江陵南岸,向西疾行三百里,到达一地,名叫猇亭(今湖北宜昌市猇亭区)。再由猇亭渡过长江北上,便是夷陵地界。到此地后,周瑜首先令军士寻找山林之地憩息,全部隐匿于林中,然后召过吕蒙,嘱咐他道:“吕将军,你可率军三千,先过江去,至夷陵城郊下寨。”吕蒙全无推辞,便要整军前去。周瑜见状,又叫住他道:“不过,你此次北上,却不可用吕‘字’旗号。”说完,叫过一旁的执旗官,亲手将代表自己主帅身份的牙旗赠予他。吕蒙一愣,本想发问,不过转念一想,又旋即止住了。他满怀敬佩的向周瑜拱手,以军礼略作一揖,即持旗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