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可以直接切换白天和夜间模式!

有这支军队在手,曹操欲效仿“卫、霍”,打一场精彩的“闪电战”。可是他没想到的是,闪电战还没开打,闪电却已经来了。就在曹军一万多人重新踏上征途不久,幽州一带,忽然电闪雷鸣,大雨瓢泼不止,而且一连下了许多日,使得行军通道泥泞不堪,根本容不得骑兵驱驰。曹操因军中粮草不多,对此十分忧虑,只得加紧寻找其他的进兵路线,以求脱离此困。功夫不负有心人,就在当地便有一位名士,名叫田畴,以熟知塞外地形闻名。他见了曹操之后,进言道:“从此地再往东北去,已进入无终(一说在今天津蓟县,一说在今河北玉田县)地界,每年夏秋两季,历来是多雨难行。不过曹公勿忧,因为在下另外知道一条路线,也能抵达柳城,只不过呢……”说到这里,田畴似乎想起一件事,突然打住不说了。

曹操忙问:“只不过什么?”

“只不过从这条路线行军的话,比原先的路线要长得多。而且,在这条路线之上,既有高山险峻,又有鲜卑人等胡人出没,只怕曹公的速战速决之计会受到严重影响,让那蹋顿等人察觉到我军的意图。”

原来如此!曹操本已面露喜色,听到这里,迅速又陷入了深深的忧虑。是啊,他的这支军队再是精锐,毕竟只有一万多人,而且又无辎重车队跟随,岂能经得起数百里山路的漫漫折磨?更可怕的是,即便他千辛万苦抵达了终点,那又怎样,乌桓人一旦提前作好准备,用三十万大军列阵以待,单凭这一人数上的悬殊差距,自己又如何能确保胜得过对方?

唉,身为一军之主将,上万条性命系于自己手中,不得不慎重哪!

可是,若就此撤军回冀州,重新拟定作战计划,只怕还没等得及自己再次率军前来,袁氏兄弟那边已带着乌桓铁骑,先下手为强了!

进也不是,退也不是,然而当着上万将士的面,曹操必须作出抉择。经过一番艰难的苦思,他终于下令全军:沿原路返回,向西南撤退。

另外,他令人就地伐木,在泥泞的大道旁侧高树起一块大木牌。木牌上写道:“大汉冀州牧曹操奉天子之令,北击乌桓至此。因天气酷热,道路不通,权且罢兵。待到秋冬季节,当再度前来讨伐。”

牌子立好之后,曹操便率军走了。众将士虽知此事实属无奈之举,但人人满腔热血而来,撤退时无不沮丧。不想才行了三十里,曹操突然下令驻军,并派出密探数人,悄悄回头,去看那块大木牌还在不在。那几人走了一遭,回报曹操道:“主公,那块木牌尚在。”

曹操点点头,令全军启程,继续撤退。

又行了三十里,曹操再度驻下军来,复令密探返回无终,去看那块大木牌还在不在。那几人回来后,告曹操道:“主公,那块木牌仍在。”

曹操叹口气,催促将士们重新上路。

又行三十里之后,眼看曹军万余人已出了无终地界,曹操又一次传令全军驻扎,并差人回头去看那块木牌的动向。这一次,探子们花费了数日时间,终于带回了不同的消息:“主公不好了,那块木牌已经被人取走!”

曹操大笑起来,高声道:“田畴何在?”

田畴见主将传唤,慌忙上前道:“曹公有何吩咐?”

“即刻起,曹某委任你为行军向导,就沿着先前你所说的那条路线,全军翻山而行,直指柳城!”

“遵命!”

转眼间,又两个多月过去了,塞外的树叶已渐渐泛黄。就在蹋顿以木牌上的文字为由,放心与袁尚、袁熙二人日夜欢饮之际,一支由曹操亲率的骑兵部队,却像一条长蛇一样,悄悄潜行了五百里,经无终以南绕道,抵达了卢龙塞(燕山山脉东段的一座隘口,位于今河北迁西县与宽城县的接壤处,现名:喜峰口)。经此要塞再往东北去,另有两座险关,一座史称:白檀(属今河北省承德市),一座史称:平冈(属今内蒙古喀喇沁旗),曹军只需再翻过这两座险关,便可抵达乌桓族人的栖居之地:柳城。

曹操从易县北上之时,曾交代麾下将士,每人携带战马二匹。到了这时,由于前前后后累计行军已达数月,多出来的那一万匹马,已被曹军斩杀了半数,作为充饥之用。曹操跨过卢龙塞后,传令下去:“从剩余的马匹之中,另选出三千匹,赠予附近的鲜卑人。”

之前田畴在建议曹操走这条艰难的迂回路线时,所提到的“鲜卑人”,就居住在白檀、平冈等地,属于“东部鲜卑”(在此插一句:从东汉中叶开始,由于匈奴族的衰落,鲜卑族的势力不断壮大,并逐渐形成了三大集团:中部鲜卑、西部鲜卑、东部鲜卑,其中以中部鲜卑最强,东部鲜卑最弱。这是后话。)曹操虽说不一定清楚这支东部鲜卑的实力,但他显然已明白该如何与他们相处,那就是:送礼。

三千匹马一送出去,原本夹杂在东汉、乌桓二强之间,常年持中立观望态度的东部鲜卑族人,随即成为了曹操的亲密战友。他们不但替曹军指明了接下来的行军路线,还将所知的军情据实相告:“近日,蹋顿单于在柳城王庭大会各部王侯,其帐下兵力甚众;曹公若于此时率军前往击之,却非最佳时机。”

曹操轻描淡写回道:“如此甚好,我不患其兵多,只患其族人四处放牧,分散驻扎,那么即便初战得胜,也难以重创乌桓之根本。既得此千载良机,岂能轻易错过。”说完,他旋即跨上战马,督令部下重新上路。

不出曹操所料,蹋顿那边,仗着兵多将广,更兼自以为曹操早已返回了冀州,除了在无终一带布下了少量的军队之外,柳城附近各地,并无丝毫战前的准备。该年八月,曹操所部兵马距离柳城王庭仅剩下二百里,到这时,蹋顿才终于发现了曹军的行踪,慌忙令人前去打探。

这一探下来,蹋顿的惊慌很快变成了喜悦,他长舒了一口大气,当着各部首领之面,夸下海口道:“区区万余人,竟也敢前来挑衅么?——不必劳烦诸位了,看我只凭本部兵马,便教他曹操有来无回!”

说完,他出帐召集兵马,得五万之众,径杀奔曹军而去;另有几位王侯,皆是受蹋顿生平重用者,见主帅亲自上阵,也不敢继续在帐中闲坐,或点兵五千,或点兵一万,亦跟随蹋顿去了。至于其他的各部乌桓首领,以及袁尚、袁熙等人,一来只道蹋顿此去是稳操胜券,无谓与他争功;二来也是爱惜自己的人马,便心安理得地继续安坐帐内,饮酒、谈笑如常。

却说蹋顿兵马遥遥与曹军相遇之时,曹军已事先占据了一座高地——史称:白狼山。曹军将士方才在山上少歇,已见山下烟尘滚滚,近十万大军簇拥着蹋顿,将至近前。曹军固然人人骁勇,但毕竟只有在中原地区交战的经验,眼见那蹋顿手持兵刃,傲然挺立于大军身前,就如同个巨灵神一般,哪个不心怀畏惧?曹操见状,鼓舞全军道:“我等千里迢迢来此,非但粮草将竭,且马匹也早已不堪重负;今日一战若是不能取胜,非但曹某得死,你等也必无一人可得生还!”说完,他上前几步,往山下仔细眺望,见那蹋顿尚在那自顾自的耀武扬威;身后的大量乌桓骑兵因见曹军良久无动静,也已耐不住焦躁,开始互相间交头接耳地交谈。曹操再回看自己身后,曹军骑兵万余人,虽个个神色有异,但在曹仁、曹纯、张辽、徐晃等将官的带领下,仍保持着整齐的队列,绝无丝毫喧哗之声,不禁手按剑柄,朗声笑道:“不枉曹某辛苦一场,蹋顿可破矣!”

“出战!”

纵横华夏之名将传奇(两千年逐鹿中原史)》小说在线阅读_第410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猪猪然2011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纵横华夏之名将传奇(两千年逐鹿中原史)第410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