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可以看到当前章节及切换阅读主题!

关于张郃、高览为何会突然宣布投降曹军,历来存在两种观点。观点之一:乌巢营地被曹军占领后,郭图自惭“逼迫曹操南下回救官渡”的计策失败,于是在袁绍面前诋毁张郃、高览二人,称二人得知淳于琼战死,乌巢失守,竟然幸灾乐祸。袁绍听信其谗言,欲治张郃、高览二将之罪,二将无奈,只得投降曹军(《三国志张郃传》、《资治通鉴》皆采用该观点。)观点之二:张郃、高览投降曹军之事,与郭图无关。

笔者也认为与郭图无关——因为在袁绍麾下,有“河北四庭柱”之说,也就是“河北四大名将”:分别是颜良、文丑、张郃、高览。颜良、文丑死后,张郃、高览已是袁绍最为倚重的将领,参考之前袁绍果断授重兵于二人之举,更可看出袁绍对张郃、高览是非常信任的,绝不可能愚蠢到听说“这二人对乌巢失守幸灾乐祸”,就随即大发雷霆,气得想砍掉他们。

此外,袁绍从一开始就没重视过军粮问题。他不但拒绝了沮授加派军队看护粮车的建议,还特意让粮车临时停留在乌巢(乌巢和官渡之间仅仅相隔四十里,就算粮车走得再慢,也不过是半日的行程,在许攸投奔曹操之前,淳于琼完全可以及时将这批粮食送达营中),似乎就等着曹军去放火。结果曹操也不客气,跑过去就将火点起来了。

乌巢营地一着火,战局就明朗化了,北边是曹操在万军之中左冲右突,大显神威,南边是张郃、高览压着官渡曹营猛揍,中间是袁绍手握四五万军队,静观事态。参考华夏民族的过往交战史,可知“壁垒”、“营寨”这些防御工事,本身的防护力还是挺强的——张郃、高览数日之内肯定攻不下曹营,袁绍也明白这个道理;倒是曹操只费半日,就全歼乌巢一带的一万五千曹军,并且弃大本营不顾,这事有点出乎袁绍的意料。这时的袁绍肯定没心思和郭图讨论张郃高不高兴,他得尽快筹划反击策略啊。

要知道,曹操虽然取得一场险胜并占领了乌巢,但他同时也被袁绍、张郃两道防线给挡住了,想回也不去。袁绍时刻不忘要“捉住曹操”,这正是他苦等的机会。

曹操对他不客气,他自然也没必要对曹操客气——小子,公孙瓒的白马义从都被我摆平了,还会怕你的骑兵吗?

只是可惜了淳于琼,他到临终之前,都没明白自己只不过是个“诱饵”罢了。

然而,张郃、高览却害怕了:他们的那位主公,为了胜利,竟可以拿上万将士的性命作赌注;且乌巢粮草已被烧尽,万一袁绍杀不死曹操,将士们吃什么?

于是,他俩仗也不打了,坐一起讨论接下来的选择。

选择一:继续攻击曹营,曹操很有可能被袁绍打败。

选择二:投降曹军,然后配合官渡一带的“新盟友”,与“新主公”曹操从南、北两个方向夹击袁绍。鉴于袁绍的近半数军队都在他俩手中,曹军的兵力一下子反超了袁军,士气上又占压倒性优势,袁绍必败无疑。

经过一番艰苦的内心斗争,两位“庭柱”大人决定了:为了争取最大利益,他们可以把袁绍送上绝路。

虽然从此以后,他们会背上“叛徒”的骂名,但官渡之战既然结束,他们可以不用担心成为第二个淳于琼,也不用再担心会有人割他们的鼻子。

就这么着吧。

“我二人情愿率军投降,请主将答话!”张郃、高览二人弃了兵甲,站在曹军壁垒下高声叫道。

壁垒上,一个个血染战袍的曹军将领皆目瞪口呆,他们可被吓坏了——就一个时辰前,那两位威风凛凛,又是督军撞门,又是督军厮杀的难道不是你俩吗?怎么一下子就来了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变?难道是想骗我军开门?

“众将士听令,放箭!”曹洪最先反应过来,下令道。

眼看张郃、高览二人就要死于乱箭之下,幸得一人及时出言喝止道:“且慢动手!”张郃、高览感激涕零,忙抬头看向那人,却是颇得曹军信服的大谋士荀攸。当下,荀攸对曹洪道:“此二人之兵远多于我等,若要强行攻入,也自不难,何必用诈降之计?再说了,他俩若要诈降,派一使者可矣,为何要解除甲胄,亲至城下。”于是吩咐左右将士停手,大开营门放二人入内。

张郃、高览既降了曹军,解释过投降的理由,并表白过效忠曹操的心迹过后,就向曹氏诸将献策:二人愿领所部将士作为先锋,先行进攻袁军大营;至于官渡将士,可分作三部。一部继续留守,一部随张、高二人往攻袁绍大营,一部迂回北上,接应曹操。荀攸听后首先表态,赞同该计策。

曹军诸将再无疑虑,当下各自分拨停当,该镇守的镇守,该协助的协助,该接应的接应。这么一来,袁绍一下子面临着一个尴尬的问题——北面的曹操,打着袁军旗号,却是他的敌人;南面的张郃、高览,打着袁军的旗号,也是他的敌人……在战场上,是敌是友尚分不清,你说这仗还怎么打?没有任何意外,袁绍原本留作决战之用的四五万军队瞬间崩溃。

纵横华夏之名将传奇(两千年逐鹿中原史)》小说在线阅读_第401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猪猪然2011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纵横华夏之名将传奇(两千年逐鹿中原史)第401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