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的煮酒论英雄,最关键的是曹操的一句话:“论天下英雄,唯刘使君与操耳。至于袁绍、袁术之辈,根本不值一提。”此后,曹操对刘备愈发敬重,史称:出则同辇,坐则同席。而刘备乃是个喜怒不形于色的人,对此也欣然受之,并无丝毫局促。曹操哪里想到,暗地里,汉献帝已借助国舅董承之手,赠“衣带诏”(因担心曹操发觉,献帝特将诏书藏于衣带之中,带出宫外)于刘备,诏书中略道:“曹操挟持朕多时,近来因讨平吕布,总督河南,渐有不臣之心。左将军可寻机讨之,以安社稷。”刘备接诏过后,与亲信部将关羽、张飞等人商议,二人道:“既是陛下亲笔诏书,兄长自当谨从。”刘备道:“我已在寻思计策矣。但此事关系陛下以及我等安危,不得不慎,当徐徐图之。”
一日,河北方面有曹军细作来报,说公孙瓒常年驻守易京,只守不攻,也知非长久之计,故遣使向“黑山军”首领张燕求援。张燕应诺,且与之约定,待援军到时,举火为号,公孙瓒便可领兵下山。不想二人书信被袁绍部下截获,袁绍将计就计,特令一军乔装打扮,自称张燕援军;又打出“张”字旗号,进抵易京山下,点起大火。公孙瓒中计,于下山之时,遭袁绍大军重创,因此守不住易京,终被袁绍攻克。今袁绍已夺取幽州之地,总揽河北四州,乌桓、鲜卑等部皆听命于他。也正为此,其弟袁术鉴于自己实力衰弱,已无能力与袁绍、曹操两大军事集团抗衡,遂打算将帝号归于其兄袁绍,并献上玉玺,现已领淮南之兵向青州撤退。
曹操闻知此事,特召集部下商议。刘备也在被召之列。刘备因参与汉献帝、董承之谋,久有离开许都之心,见有此机会,当即向曹操自荐,说愿率一军截击袁术,并夺回传国玉玺。曹操答允之,并授他兵马三万。结果,刘备前脚刚走,前日奉曹操之命,前往查点钱粮的郭嘉到了,听闻这事,大急,问曹操道:“主公既知刘备乃世之英雄,为何要放虎归山?”曹操大笑:“正因他是英雄,我有心收为己用,才用他前去。若事事疑虑,岂不教刘备寒心?”郭嘉道:“据在下旁观,刘备与高祖皇帝类似,非是甘居人下之人。主公当速速令人前去查访——刘备此次出兵,若携带家眷,则必是逃亡无疑,当另行发兵追之;若未曾携带家眷,主公方可心安也。”
曹操遂派人赶往刘备府上,果然是人去楼空。又有董承门客此时前来告密,称国舅大人不久前曾私下会见刘备,并商议讨伐曹操一事。曹操至此,方信服郭嘉之说,又是懊悔,又是愤怒。于是一方面派人缉捕董承一党,严刑拷打;一方面调兵遣将,下令追击刘备。
时为六月,夏季。就在曹操追兵上路不久,已有袁术部下奔赴许都而来,向曹操投降。——原来,那位本待赶往河北,与袁绍会合的袁术因不堪旅途艰难,竟死于半路,袁术部下得了传国玉玺,不敢私藏,遂入许都进献于曹操。曹操得玉玺之时,董承因罪证确凿,已被诛杀,曹操为抚慰受惊的天子,便将此宝物交予汉献帝,也算是物归原主了。
不日,东方又有将士入许都来,却是曹操之前派出的追兵。——因刘备一入徐州,便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曹操所委任的徐州刺史车胄斩杀,今徐州已为刘备重新夺回。刘备为防曹军前来征讨,自率一军驻扎于小沛,另将下邳城交由其部将关羽镇守,成互援之势。故曹军追兵不敢进攻,只得转道而回。
曹操闻得此讯,自然大怒。然而,坏消息还不至于此。就在该月,北方又传来了一个重大消息:正如曹操所担心的一样,袁绍既统一河北,又见天子、玉玺皆为曹操所得,已迫不及待地挑选了精兵十万,战马万匹,开始向河南方向逼近。
东汉末年的“三大战役”之一:官渡之战,就此正式打响。
官渡之地,位于许都以北,二者相距两百里。再经官渡往北去,行三四十里,就是黄河南岸。大家应该还记得,当日楚汉相争之际,汉高祖刘邦和西楚霸王项羽曾达成一个停战协定:以鸿沟为界(最终刘邦单方面撕毁了协定,追击项羽得胜)。官渡,就是鸿沟的北段渡口之一。
战役爆发之初,曹操因不知袁绍的虚实,一出手,便动用数万军队进驻此地,从而防止袁绍大军直趋许都(因袁绍是从邺城出兵,经官渡南下,是到达许都最短的路线)。经过一个多月的辛勤忙碌,一座坚固的营垒在官渡拔地而起。然而,接下来的形势发展有点出乎曹操的意料——袁绍大军竟然没动静了。
这就太奇怪了,正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袁绍既然“出动精兵十万,战马万匹”,摆出这套阵仗,难道仅仅是用来吓唬人的?曹操不敢大意,又分兵二千,由部下于禁统帅,北渡黄河,驻军延津(今河南省延津县一带,位于黄河北岸,是当时的重要渡口),打探袁军消息——结果于禁遣人来报,不见袁军动向;曹操又令东郡太守刘岱率该郡之兵,驻军于白马(今河南省滑县东,位于黄河北岸,也是当时重要渡口),打探袁军消息——结果刘岱遣人来报,也不见袁军动向。曹操得二将来报,惊讶之余,干脆自己带着一支偏师,也渡河北上,跑到黎阳(今河南省浚县)一带探查情况——此地距离袁绍的大本营邺城,仅一百多里,然而,依然不见袁军踪迹。
久而久之,曹军众多将领、谋士不由得开始疑神疑鬼。有部下就对曹操道:“只怕袁绍此次南下,不走官渡,从旁处进兵也未可知。”曹操听后一跺脚,是这么个理!万一真的小看了袁绍,让他来个千里大迂回,从自己身后冒了出来,那许都空虚,只怕连夜回救也来不及了。
他当即令人取来地图,查看河北—河南之间,共有多少条进兵路线。鉴于延津港、白马港、黎阳等地都已被曹军提前占领,经过研究,袁军若不走以上渡口南下,除非从青州绕道,经徐州出兵向西;或者经孟津港绕道,经洛阳出兵向东;此外,其实还有一条路线,不过考虑到地理因素,袁军走这条路线的可能性并不太可能——那就是经河东绕道,途径弘农,长途跋涉近千里,然后奇袭许都。
对曹操而言,什么叫可能性不大?那不就是说明有可能吗!很快,曹操用夏侯惇、臧霸、卫凯等部下,将这三条路线也全部堵上了。
参考战国时期的魏国,河南之地,向来是四战之地。曹操经过这些年的东征西讨,在其势力范围以东,仍有刚刚叛变,重新占领了徐州的刘备;在其势力范围以西,又有两次将他打败的张绣;在其势力范围以南,更有刘表、孙策两大军阀,实力与他在伯仲之间。因此,曹操既知袁绍要出兵河南,与他决战,便打定了主意,要与对方速战速决。却不想,这一等就等了好几个月,从夏天等到了秋天,又从秋天等到了冬天——按理说,袁绍的军队就算是从西域迂回,也该出现了吧,结果偏偏就是不出现。到了隔年二月,曹操终于决定,不再等了!
他召集众将,下达了接下来的作战命令:全力攻打徐州。
此令一出,众将哗然:“与主公争夺天下者,袁绍也,其挟河北之兵数十万,地大物博,名将云集,为何弃之不顾;而刘备方得徐州,尚立足未稳,兵力不过万余,为何却主动前去讨之?万一袁绍趁我军与刘备交战之际,突然发兵南下,又以何当之?”对此,曹操笑而解释道:“袁绍固有大志,但缺乏才能与决断,从其宣布出兵之日算起,已有半年,既仍未南下,必暂时不会前来;而刘备乃世之英雄,有翻云覆雨之能,不趁其尚未壮大将他除掉,他日必成心腹大患。”他话音方落,郭嘉已站了出来,对此表示赞同。于是曹操只留万余兵士镇守官渡,自率精兵数万,远征徐州。
刘备在小沛,闻知曹操弃官渡不顾,亲率大军前来征讨自己,慌忙遣使向袁绍报讯。袁绍对此置之不理。谋士田丰见状,劝袁绍道:“主公何不发兵救援刘备?谅刘备实力虽弱,仁义之名传诸四方,若保存得此路兵马,他日与曹操决战,足可牵制其半数兵力,用以应付东方。”袁绍叹口气,道:“我既向曹操宣战,岂能不懂此间道理?奈何我小儿患病已达半年,仍迟迟未愈,我见其年少可怜,方寸皆乱矣!”田丰闻言,踱步数圈,又道:“若主公实不欲救援刘备,不如以雷霆之势,直趋河南。今得南方细作来报,延津、白马一带,虽皆有曹军镇守,但多则数千,少则数百,根本不足为虑。若能趁曹军主力滞留于徐州之际,一战而得许都,则天下大事定矣!”
那田丰连出二计,皆是好计,奈何此时的袁绍,心中只有他患病数月的幼子,竟跟梦游一般,到了最后,一计也未听从。田丰大怒,冷笑而出,到了大殿之外,他以手杖击地,仰天叹道:“唉,明明是问鼎中原的大好机会,只因一个婴儿,就白白放弃,怎不令人扼腕叹息!”有下人听到这话,忙密报袁绍,从此,田丰被袁绍疏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