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可以直接切换白天和夜间模式!

袁绍对田丰之言弃而不用,给了曹操宝贵的时间。公元198年三月,就在典韦去世一周年之际,曹操将许都交付于荀彧镇守,自将大军数万,再次征讨张绣。

张绣上一战之所以取胜,乃是欺曹操轻敌大意。既得此军情,急忙向荆州牧刘表求援。

结果,刘表之兵尚未抵达宛城,率领该支援军的将领邓济便为曹操擒获——曹操此次出兵,表面上是直奔宛城去的,实则走了个“V”字形的迂回路线,先行一步将湖阳(今河南省唐河县湖阳镇)夺占。这湖阳之地,位于宛城东南,乃是荆州、豫州的交界点,故邓济北上救宛,打此地经过。

张绣知道了曹操的厉害,为了牵制住该强敌,从而等待刘表再次派发援军,他主动放弃了宛城,改为驻军穰城(今河南省邓州市)。此地位于南阳盆地西部,距宛城约一百里,从上往下俯视其地形,穰城和宛城,恰好是位于南阳盆地西、中两个位置的制高点,故曹操拿下宛城之后,若要继续向西进攻,则必然面临身陷凹地,仰攻不便的困境。

曹操帐下军师之一,荀攸便察觉出了张绣的意图,对曹操道:“张绣占据穰城,拥居高临下之利,实不易图也。其最大弱点,便是从西方而来,粮草、军需等物全靠刘表接济。主公何不暂时驻军于宛城,与之采取对峙,刘表见我军攻势减缓,而张绣又索取援军、粮草不断,必吝啬军资,不肯再援救之,到那时,只需一封劝降书信,就能说服其再次伏地投降。若不然,刘表见我军攻势愈猛,冲着唇亡齿寒之理,必发兵击我军身后,主公不得不慎。”曹操虽知此言在理,不肯听从,径传令全军驰入盆地,驻军于穰城以东的凹地之中。

张绣立于高处,对曹军举动看得明白,转惊为喜道:“曹操这是自来寻死,须怪我不得。”忙又派人再去拜见刘表,请他出兵,袭击曹操身后,不日,使者回报,说刘表已同意张将军所请。

就在张绣、刘表二人暗中调兵遣将,准备将曹操封死在南阳盆地之际,一日,北方有袁绍士兵叛逃至河南,求仕于曹操,且带来了“袁绍已将公孙瓒包围于易京”,以及“田丰劝说袁绍南下争夺天子”两个重大消息。曹操权衡过后,不管消息真伪,传令全军班师。大军方才拔寨而起,东方有哨兵来报:“刘表亲率荆州兵五万,已抄断我军退路!”荀攸恰好在曹操身旁,听说有这事,再谏道:“如今撤军,为时已晚,不如依旧驻守于此地,诱得张绣下山来战。一战而胜之,则我军困局便可迎刃而解。”

曹操点点头,再问那哨兵道:“眼下刘表军队驻扎于何地?”

“就在我军营地东北,有一地多有山丘,名叫安众(今河南省邓州市东北)。刘表据险而守,就扎营于安众一带。”

“果然不出我所料。”曹操放心了,传令下去:“继续撤军。”竟再次置荀攸的劝谏于不顾。

荀攸是个多智的人,见曹操仓促间遭遇张绣、刘表二人的前后夹击,举止如常,面不改色,知其定是已有取胜之法,便不再多言。另一方面,在张绣麾下,同样也有一位智者——贾诩。这一日,贾诩正在穰城城头巡视,突见城门大开,张绣亲率骑兵万人,就要冲下山去,慌忙上前拉住他道:“将军这是要到哪里去?”

张绣道:“先生难道看不到吗,山下的曹军似乎有撤退之意,我这便追下山去,杀他一阵!”贾诩道:“我正为将军要去追赶曹操,特来劝阻,请听在下之言,万万不可追击,追则必败!”

“追则必败?”张绣乍闻此言,不禁一愣,但他稍稍犹豫过后,将手中马鞭一挥,头也不回地下山去了。

且说张绣率军抵达安众,刘表有部下接过,告他道:“我家主公已将曹军堵截于前面山下,将军可趁势击其身后,曹操一战可擒也!”张绣策马上前数百步,细细观望,果见曹军陷入一山谷之中——其东、南、北三侧皆有山丘,山上有荆州兵驻扎;唯西面是平地,可用作出谷的突破口,又正当着张绣。张绣不防封锁曹军的计策进展得如此顺利,又是欢喜,又是疑虑,他劝诫部下道:“曹操为人多诈,今自陷于死地,却不急于向谷外突围,我等切不可轻举妄动。”于是当着曹军的面,驻下营寨,又遣人向刘表报讯,说曹操出谷之路已被自己堵死。

如是连续几日,曹操谨守于谷中不出,刘表、张绣也不主动击之。一日深夜,张绣睡在帐中,隐隐听见远方有大树被伐倒之声,忙一跃而起,遣人偷入谷中打探曹军虚实。那探子去后,回报说,曹操正令将士们伐木的伐木,掘土的掘土,意欲挖一条隧道,直通山谷以东。张绣大吃一惊:“难怪此人不急于突围,原来已有金蝉脱壳之计!”忙遣人再见刘表,述说曹操诡计。

到了黎明时分,刘表亲率荆州兵,从三面杀下山来;张绣也率所部兵马,驰入谷内。二路兵马方才汇集,只听一片呐喊声和号角声,数万曹军于山谷垓心现出身来,曹操自领骑兵万人,向张绣阵地展开冲击;其余偏将,各率步旅,分别迎战刘表——原来昨夜的伐木、掘土,只是曹操的诱敌之计;其真实意图,就是要将二支敌军诱入谷内,于狭促地带展开决战。想那刘表、张绣二人,帐下之兵终究非是精锐,一旦发觉中计,又是与曹军短兵相接,如何会不惊慌失策。曹操由此轻易杀败两家追兵,解除封锁,出了安众山谷,从容向许昌方向撤退。

张绣兵败,逃回穰城,自觉无颜见贾诩,令左右不必通报。孰料贾诩不请自来,再谏张绣道:“将军可速速回头,再追击曹操,此战必胜!”张绣一愣,本想问清缘由。但又一想,此人上一次料事如神,这次一定也差不了……嗯,兵贵神速,趁着刘表之兵尚未返回,我得赶紧将其劝住才是。于是他一挥马鞭,又头也不回地去了。

到了傍晚时分,张绣果然取胜归来,缴获辎重之物极多。但他对两次追击曹操,先败而后胜的缘由尚未想清楚,又问贾诩。贾诩道:“此事不难理解,曹操深通兵法,众所周知。将军与刘表堵截其归路,使之陷入死地,曹操必有‘陷于死地而后生’之法;而其一旦逃脱大难,捡得性命,先前的那股迫切求生欲望自然就不复存在了。因此,将军虽是用败兵前去追击取胜之师,犹能大胜。”

张绣听了,叹服不已,至此对贾诩言无不听,计无不从。

安众一战,曹操、刘表、张绣三方势力,皆遭受到一定的打击。曹操是个熟知历史规律,以及通晓战略的人,他深知自己最大敌人并不是张绣,而是袁绍——一旦让他将公孙瓒拿下,统一了河北四州,则必将兵锋直指河南,自己根本无能力抵挡。为此,他一回到许都,就召来荀彧、郭嘉,问二人道:“当此时局,袁绍的实力远胜于我;但曹某若与之决战,不知还能有取胜的希望吗?”

二人面面相觑过后,斩钉截铁回道:“主公说的是哪里话?在我二人看来,主公若与袁绍决战,必定取胜!”

“胜在何处?”

“其一,袁绍凡事讲究排场,礼仪繁琐;而主公凡事顺其自然,此乃道胜也。”

“其二,袁绍身为汉臣,竟无视天子;而主公有尊奉天子之美名,此乃义胜也。”

“其三,自桓、灵二帝以来,政令松弛,军无法纪,袁绍不思求变,而主公却能用严厉的法令对此纠正,此乃治胜也。”

“其四,袁绍外表宽厚而内心猜忌,对人才不能放心委任,只重用亲信子弟;而主公对外平易近人,对内机敏果断,用人不疑,唯才是举,此乃度胜也。”

“其五,袁绍计谋虽多,无法决断;而主公一旦策略制定,就立即施行,更可随心所欲更换策略,此乃谋胜也。”

“其六,袁绍喜欢高谈阔论,沽名钓誉,故其所得的,不过是些华而不实的人罢了;而主公至诚待人,又不虚情假意,故您所得的,才是真正的有学之士(比如我二人)此乃德胜也。”

“其七,袁绍过于注重小恩小惠,对大仁大义之事,却往往考虑不周;而主公恰恰与之相反,您虽不计较琐事,却实有匡扶天下之心,此乃仁胜也。”

“其八,袁绍之臣子,往往为了争权夺利,互进谗言,混淆视听;而因主公善于管理属下,谗言不进,流言不用,此乃明胜也。”

“其九,袁绍待人,好以主观判断,是赏是罚,唯凭其一言;而主公能够严格按照律法行事,立功者赏,有罪者严惩,此乃文胜也。”

“其十,袁绍喜好虚张声势,不知兵法要诀;而主公善于以弱胜强,用兵如神,部下信赖,敌人畏惧,此乃武胜也。”

以上便是著名的“袁绍十败,曹操十胜”论。荀彧、郭嘉二人,之所以舍弃强大的袁绍,改投相对弱小的曹操,也正为此。曹操听后大笑:“曹某何德何能,堪当此等美誉。”

荀、郭二人神色不变,又道:“主公眼下纵然军力不及袁绍,但只要东击吕布,先得徐州;然后逐步占据关中、淮南、南阳,到那时,与袁绍决战,便万无一失了——趁公孙瓒尚未败灭,牵绊住袁绍的主要兵力,主公当及时谋划夺取徐州、关中之法。”

纵横华夏之名将传奇(两千年逐鹿中原史)》小说在线阅读_第387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猪猪然2011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纵横华夏之名将传奇(两千年逐鹿中原史)第387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