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可惜,这时的曹操,对徐州已无丝毫兴趣了。——他在艰难战胜吕布之后,已认识到穷兵黩武、四面树敌的危险,便有意避开袁术、刘备、吕布这三大东、南强敌,向军事压力更小的西方(豫州方向)扩张。为此,他用一封书信,轻易挑唆得袁术、刘备、吕布三方卷入混战,而他自己,则悄悄率领兖州大军抵达了许县。
许县(今河南省许昌市东),位于豫州北部,再往西去不到百里,便是洛阳东南重镇:颍川。自打袁术占据寿春之后,这一带富庶的土地由于无人管理,竟成了黄巾余党的乐土。如今曹操一到,本就没什么战力的黄巾余党情知不敌,只得作鸟兽散……反正他们四处漂泊惯了,最初主要的活动范围是在河北,之后到了青州,然后到了豫州;眼下豫州虽然又呆不下去了,还可以去荆州的嘛。
可是,曹操此行的目的,夺占豫州只是其一;其二,就是要抓人,越多越好。在他的指挥下,许县、颍川、汝南等地陆续被曹军攻克,大量的黄巾余党被麻绳一捆,押到了曹操面前。曹操严肃地看着他们,并未发话,在其身旁,有一人,名叫枣祗,已手捧公文,大声读道。
“即日起,奉兖州刺史曹将军之令,在许县一带施行屯田。——但凡无主之地,荒芜之地,曹将军将按照实际人数,分别划分,归你等耕种。每五十人为一屯,设屯田司马;司马之上,有典农都尉(职衔相当于县令);都尉之上,有典农校尉(职衔相当于郡守);校尉之上,有典农中郎将,以总揽屯田事宜……今政令既下,田地不日将统一划分,肯辛勤劳作者,所得之物,耕作者得五,官府得五;但若有逃亡者,被司马、都尉发现,一经核实,可按令论斩。”
这下黄巾军算是明白了,曹操之所以到处抓壮丁,是要强迫他们沦为佃户,替军队耕地;不过再想一想,“耕作者得五,官府得五”,按照两汉常见的“三十税一”、“十五税一”制度来说,也不算苛刻(以“三十税一”举例,佃户要上交给地主的粮食,实际占总产量的30%,然后在这30%之中,再拿出10%上缴给官府,作为赋税。因此佃户、地主、国家的分配比例为:7:2:1,绝不是说“三十税一”,农民就只要上缴1/30的粮食,其余的都是他自己的)。就这样,在曹操帐下谋士:枣祗、韩浩二人的策划下,一场大规模屯田运动掀开序幕——史称“曹操屯田”。而与之前晁错、赵充国等人所提倡的类似制度不同的是,这次的屯田,并不是为了节约粮食的权宜之计,而是为了从根本上增加曹军粮食产量的铁腕制度。其效果也是显而易见的,就在当年秋季,原先为了一块麦田和吕布纠缠不休,一边割麦一边忙着打仗的曹军,收获的粮食就已达“百万斛”!
曹操见用俘虏、灾民实行屯田有效,此后再接再励,又让军队也加入屯田的行列。——前者史称“民屯”;后者史称“军屯”。由于东汉末年,各地天天打仗,尤以地处中原的豫州为甚,户籍、人口急剧锐减。曹操的这一举措,很快将许多无主的荒地,纳入了有序的监管。
一日,西方忽有探子来报,称李傕、郭汜二人常年各拥强兵,互不信任,眼下已兵戎相见。陛下见关中连月战乱,为避此祸,车驾现由韩暹、杨奉、董承等将领护送,已抵达洛阳。
曹操乍闻汉献帝东归,又惊又喜,召毛玠前来,与之商议道:“当日将军提倡的‘尊奉天子,讨伐四方’,是时候了!”遂传令下去:拜族弟曹洪为扬武中郎将,拨其兵马数千,立即向洛阳进发。
不日,曹洪之兵抵达洛阳郊外,但见西方戈矛林立,数万大军已在此严阵以待。原来是杨奉、董承等人一路护驾到此,也知道皇帝是个“宝贝”,唯恐有其他军阀前来争夺,故日夜提防,在洛阳东、西两侧都安排有重兵把守。曹洪见状,情知不敌,只得就在洛阳以东安营扎寨,并派人将此事通知曹操。
曹操这下急坏了,据可靠消息来报:袁绍那边,有位叫沮授的,也向其主公提出了一套类似的计划。如果袁绍听从该计,举河北之众南下争夺皇帝,那么曹操是既不敢与其争夺,也是无能力与其争夺的。别忘了,这时的曹军主力都已被改编成了“农民”,尚分散在许县一带忙着耕种呢。
“屯田制”的施行,代表着曹军从此不再缺粮——可是,光凭有粮食,就能把皇帝抢来吗?面对这一难题,之前还觉得该制度有百利而无一害的曹操也只得苦笑。然而,没过多久,洛阳朝廷方面却真的来了一位使者,告诉曹操道:“陛下驾临洛阳之后,长期为缺粮之事困扰,听闻曹刺史近在许县,有兵有粮,特颁下诏书,拜曹刺史为镇东将军,兼封费亭侯。可立即随下官入朝,面见陛下。”
“此行,曹某可否携带军队?”曹操是多疑之人,见该使者来的蹊跷,话也蹊跷,不得不慎重地多问一句。
“当然可以,曹大人一旦入宫,当与韩暹、杨奉、董承三位将军同列。”
曹操再无疑虑,临时凑集了一批因长期在烈日下劳作,已被晒得黑黝黝的军士,让他们弃了锄头,拿了刀枪,向洛阳进发。到洛阳东郊,曹洪率部下前来迎接。曹洪身旁,另有一人,乃张杨部下,名叫董昭。曹操从未与董昭谋面,不识其人,便问曹洪道:“此是何人耶?”
曹洪笑而回道:“若无此人,主公何以来得这般迅速?”便当着曹操之面,将其中始末从头详述。原来,那董昭见张杨难成大事,久有归顺曹操之心。恰好其日前路过曹洪军营,探得曹军来意,便心生一计,仿造曹操笔迹,致书与杨奉、董承等人。在信中,他自称兖州刺史曹操,首先将几位护驾将领一顿恭维;又自夸兖州之兵,多得就是粮草,愿无私接济各军,从而换取一个“随同护驾”的美名。那几位将领见这位“曹操”如此大方,当然希望能有这样的“财神”盟友,于是联合上奏汉献帝,就这样把曹操给隆重请过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