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出陈宫所料,薛兰、李封二人抵达巨野之后,遭到了当地百姓的强烈抵抗。百姓们权衡曹操、吕布之为人,不禁又想念起之前的那位“曹刺史”来——那位曹刺史,对待袁术、陶谦等敌人虽然也很残暴,但对自己州内的子民,却还算不错。于是他们为求自保,联名作成书信,送至曹操手中,请其南下主持巨野事务。
曹操得了书信,克日率军南下,兵临巨野。谅那薛兰、李封不过是偏将之才,如何堪作曹操的对手,初一交锋,曹军大胜。消息传至昌邑,吕布大惊道:“巨野之粮若让曹操得了,则此消彼长,我军愈发不利,不可不前往相救。”遂点兵选将,也率军驰往巨野而来。到巨野时,当地乡民既知已开罪了吕布,无论如何也要保证曹操获胜,故不遗余力,与曹军联手抗敌,已将薛兰、李封等将领击杀。吕布与曹军交锋数次,难以取胜,又见薛、李二人已死,只得班师而回,仍回守昌邑。
这么一来,战争的主动权又重新回到了曹操手中,其在灾荒之年,拥有了一大片黄灿灿的麦田,就等于立足于不败之地。未等及他下令军士收割,东方有细作来报:“今徐州刺史陶谦已死,徐州五郡六十二县无主;主公此时若率军东征,杀父之仇当轻易得报。”
曹操得了讯息,便令一干将领披麻戴孝,准备第四次向徐州进发;当然了,他对好不容易抢来的这片麦田也绝不会拱手让人,于是拜荀彧为巨野守将,令其率一军镇守此地,兼顾收割小麦。荀彧再三推辞,不肯接受。曹操道:“将军放心,此次我军出战徐州,乃是以雷霆之威,扫荡无主之地,不出半月,便可凯旋而回。”
曹操只道是荀彧畏惧吕布,故说出此话,好让他放心。孰料荀彧回道:“主公错了,在下不敢担此要任,非是担心吕布来袭,而是担心主公的安危——主公试想:高祖皇帝、世祖皇帝为何能轻易平定天下?只因这二人一位守保关中,一位占据河内,都是首先拥有了巩固的基地,然后与四方交战之时,则进足以胜敌,即便不利,也可以回缩坚守。今日之兖州,即是主公之关中、河内也,即便仅存的只剩三县,但吏民不弃,犹视您为一方父母,因此才能和吕布几度鏖战,相持至今。主公这时攻打徐州,若多留军士镇守巨野,则出征的兵力不足;少留军士的话,万一吕布复来争夺,则在下唯有召集全体守军,坚壁待敌。到那时,别说收割小麦,即便令人出城砍柴亦不能够。而且,主公更不要忘了,您仅存的甄城、范县、东阿,三县皆距此地不远,一旦让吕布趁虚而入,悉数夺之,则我等岂非再无立足之地?”
荀彧言辞恳切,分析得明白,但曹操也不是傻子。事实上,他在见识了吕布、高顺等人出神入化的骑兵战法之后,就已心生放弃兖州,割据徐州之念。——眼下兖州蝗灾遍地,且北有袁绍,南有袁术,夹杂在袁术双雄的势力正中(自从袁绍致书曹操,邀请其家眷北上,二人的关系已逐渐恶化);借陶谦去世的当口,以退为进夺占毗邻东海的徐州,不失为一招妙棋。对此,荀彧再次劝谏曹操道:“主公可曾想过,自从您大肆屠杀徐州百姓的那一刻起,徐州就注定不归您所有了!主公之所以血洗徐州,乃是为报杀父之仇;但此前死在主公手下的‘父亲’,又何止成千上万,他们的子女难道不想为父报仇吗?以此而论,今我军既得了兖州百姓支持,若能及时抢收小麦,备足粮草,击败吕布也不在话下。当今兖州之争,争的便是民心和粮草,主公当谨思妙计,守住这两件取胜的法宝,才是当务之急。”
曹操谢过荀彧之言,决意专心经营兖州。乘氏县那边,李进等人因被吕布追杀甚急,这时也向东逃至巨野,寻求避难。曹操由此又得到乘氏一带豪强的支持。他经过仔细研究,发现这乘氏县,恰好位于“濮阳、甄城、昌邑、巨野”四地的中央,换而言之,如果曹军能够占领乘氏,并扼守此地,那昌邑—濮阳,两地一位于兖州东南,一位于兖州西北,吕布的两大根据地便会被从中切断。曹操为自己的这一重大发现欣喜不已,遂任用李进为向导,自率兵马随后,向乘氏县进发。
到乘氏之后,在该地东北,有一片广阔的沼泽,史称:大野泽。大野泽有两大入口,东与巨野(巨野之地名,即由此得来)相通,西与濮水相连。再说那濮水,在当时流经兖州境内的,共有两条:一支经濮阳城北流过,途经甄城,注入瓠子河;一支经濮阳城南流过,途经乘氏以北的成阳县,最终汇入大野泽。早在西汉年间,两条濮水常有泛滥,故官府动员乡民、役夫,沿着两条河道,皆筑有堤坝;到了东汉,因天灾不断,时有旱情,从乘氏以北流过的这条濮水分支已干涸多时。其中非但行不得渡船,甚至连成阳、乘氏两地百姓南北往来,也都是徒步从河床上穿过,毫无阻碍。
曹操率兵抵达此地,见此情状,也颇觉可惜。由于他的主力部队尚滞留在巨野一带,忙于收麦,若得水利之便,便可与荀彧经濮水相通,轻易转运粮食。而如今这条河道既不能行船,那么巨野的曹军若想向乘氏的曹军输送军粮,便只得走陆路——非但甚不便利,还得提防吕布的精锐骑兵随时前来掠夺。
这一弊端,很快被陈宫发觉。正如曹操所担心的一样,他向吕布提议:可用数百骑兵,游弋于巨野—乘氏之间,以阻断曹军的粮道。如此一来,非但可坐享其辛勤成果;乘氏一带的曹军若长期无粮,亦可不攻自破。
吕布得此妙计,自然欢喜,刚要派人召成廉、魏越二人议事,那二人已不请自来。待行礼诸事完毕,二人说吕布道:“经末将追查,那叛贼李进已归顺曹操,并邀得其亲自前来,已入驻乘氏。我二人帐下骑兵固然骁勇,只得数百人;主公若欲报前日之仇,可亲率大军前往,必能将曹操、李进二人一举击杀。”
“你等可曾打探清楚,相随曹操驻守乘氏一地的,共有多少人?”吕布虽早已探知曹操的动向,但并不清楚该部曹军的真实实力。因成廉、魏越刚从前线归来,他便出言询问二人。
“经末将再三核实,当地的曹军不足一千人,且非劲旅。另有李进率乡民万余,助其安营于乘氏县北郊。”
吕布还道曹操此次离开巨野,带来了多少精兵强将,这时一听,才一千人?那还用得着什么抢掠、袭扰等消耗战术,将他一举歼灭便是!至于李进手下的那帮乡民,人数看起来貌似不少,但到底是群乌合之众,久经沙场的吕布对这支部队当然不会放在眼里。于是他随即中止了陈宫的提议,改为下令全军:向乘氏县进发,与曹操决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