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主题”可以切换皮肤和字体大小!

何太后面对这等压力,只得向袁绍妥协。她叫过所有大小宦官,令他们前往大将军府上,任由何进等人处置。一时间,何进府内、府外跪满了宦官,不下千人,哭声震天动地。何进方待下令袁绍动手,其弟何苗上前道:“兄长且慢!你也见了,杀死这些人,与屠杀猪狗无异,何必无谓血流成河。——既然所有宦官都已在此,可趁机削去众人官爵,遣其返回乡里,使之永生永世不得再被录用便了。”何进本就在杀与不杀二者之间来回摇摆着,内心深处也觉得袁绍的手段太过于残忍,于是点头,令袁绍领兵退下。袁绍大急,再三劝说何进:对于这些人,只可杀,不可放。但何进这次终于拿定了主意,坚持下令:放人!

宦官们死中逃生,感激涕零而去。路过宫前时,何太后听说这些人竟然没死,急忙派人宣召他们入宫服侍,依旧如之前一样。何进哪能料到是这个结果,肠子都悔青了,恼羞成怒之下,他率同大军数千人,进抵宫前,对袁绍等人道:“你等领兵守在宫外,本将这便往见太后,务必要她将张让、赵忠等人交出。这次就依你所言,将他们全部杀尽!”袁绍拱手应诺。其身旁一人,名叫曹操,官拜典军校尉,亦属禁军将领,这时插口道:“大将军入宫,须当谨防不测,可领数百人一并前去,充作护卫。”何进大笑道:“我有数千精兵列阵于此,何人敢轻动我耶?你等只顾在此等候,无本将军令,切不可惊扰太后。”遂不用曹操之言,大步入后宫去了。

何进去后,约莫过了一个时辰,了无音讯。皇宫之外,袁绍手按剑柄,怒发冲冠;曹操面色忧虑,若有所思,只得心焦等待。又等数刻,宫内终有脚步声传来,当先一人,似宦官之首张让的声音,隔着墙说诸位将军道:“今奉太后懿旨,免去袁绍司隶校尉之职,另由他人接替。——请袁将军立即奉还符节、印信。”说完之后,那人抛出一封诏书,书上已加盖有印玺。

袁绍帐下军士拾得,忙呈给袁绍。袁绍看也不看,大声回道:“这是假的,请打开宫门,我等要见何进大将军。”宫内有人窃窃私语,须臾过后,一个人头被抛了出来,宫内那人又道:“何进大逆不道,率军谋反,已伏诛矣!眼下禁军暂由太后接管,你等立即退下,可不追究连坐之罪。”

袁绍看那人头,正是何进之首级,痛喝一声,拔剑上前,督令身后军士道:“给我撞开宫门!”军士得令,一拥而上,却发现那两扇宫门早被一众宦官在内用兵器给生生顶住了,撞开不得。袁绍对此早已有备,又令其弟袁术率领数十军士,在门外堆积柴草,放起一把大火,终将宫门毁去。张让等人见拦不住袁绍,急忙奔入后宫,告汉少帝、何太后道:“袁绍领兵谋反,现已杀入宫内,请陛下、太后随我等外出避难。”何太后尚不知张让等人盗取玉玺一事,更不知其兄何进已死,尤要与众宦官分辨。那些宦官哪有空和她细说,推了便走,又将同在后宫的汉少帝刘辩、陈留王刘协等人一并挟持,欲从皇宫北门突围。

刚出大殿,一人手持长戟,威风凛凛拦住去路,朗声道:“是何人如此大胆,敢挟持太后?”何太后见了此人容貌,忙挣扎向前,口中嚷道:“卢尚书救我!”——此人正是平定黄巾起义的三大名将之一:卢植,在得罪宦官被召回洛阳不久,汉灵帝将之官复原职,仍就职于尚书台。

张让素知卢植是个忠勇的好汉,不敢与之相争,遂弃了何太后,与其余领头的宦官数十人抱着刘辩、刘协,绕道往北去了。卢植安置好太后,率属下紧追着不放,一并出了洛阳城。此时的洛阳皇宫内,数千禁军在袁氏兄弟的带领下,已陆续关闭各处宫门,宦官之中逃得稍慢的,俱失陷于宫内,隐蔽在各座大殿的角落当中。袁绍又下一令:“无论老少,无论良善,但凡未长胡须的,一律诛杀之。”帐下军士由此肆无忌惮地扫荡宫廷,不是宦官却丢了性命的极多,到夜清算下来,共斩杀二千余人。

袁绍率军士打起火把,反复检索,不见张让首级。问于何太后,太后手指城北,将张让挟持皇帝,卢植持戟追赶之事说了。于是袁绍驻兵于宫内,一面稳定秩序,一面令部下数百人分作几部,向北寻找皇帝、陈留王、张让等人。到清晨时分,部下来报:“张让等人昨夜逃至黄河岸边,已在卢尚书的逼迫下投河而死。幸得陛下安然无恙,现车驾已至洛阳城北。”袁绍大喜,忙擦拭去甲胄上的血迹,率军前往迎接。

数千禁军簇拥着袁绍,到洛阳城北时,遥见有一队士兵已列阵于城外。袁绍看那统领,正是并州牧董卓。紧贴着董卓身侧,有一马车,车上坐有汉少帝、陈留王二人。待袁绍上前参见皇帝毕了,董卓说袁绍道:“夜间我在洛阳城郊,遥见城内火光冲天,故领兵前来救驾,到城西之时,闻知陛下已从城北归来,一路沿途护送至此。”袁绍碍于他有护驾之功,只得邀请董卓共同入城主事。二人当日就于南宫朝堂上扶汉少帝重登皇位,还奉何太后重入后宫。少帝、太后因知道何进已死,禁军大权暂归袁绍独掌,内心其实畏惧;又见董卓入城时身边只有几名随从,其所辖之兵数千人仍驻扎在城外,唯恐其为袁绍所杀,便格外礼遇董卓,并颁下旨意,让董卓率兵马入城驻扎。

当是时,袁绍之兵约有五千,其主要成分,乃是与虎贲军、羽林军齐名的西园军(汉灵帝后期创立的宫殿卫队名称,首任统帅即是宦官蹇硕,蹇硕死后,该支禁军为何进、袁绍接管);董卓之兵约合三千,其主要成分,则为常年驻扎在凉、并二州,用作镇压韩遂、马腾之乱的边防军队。就在董卓得朝廷允准,将所部兵马迁入京师之后,时年已五十多岁的董卓,与小他十多岁的袁绍,为洛阳的控制权展开争夺已然不可避免。

这二人都有成就一番大事的野心,相比之下,袁绍毕竟是“四世三公”出身,行事须得顾忌礼法。董卓则不然,在跻身为朝廷重臣后不久,他就令部下暗携金银等物,收买丁原、鲍信等人部下,欲吞并和他同时被召入京师的其他几支军队。结果丁原帐下大将吕布因此临阵倒戈,杀死丁原而率军投降董卓。——董卓实力一增;董卓又效仿虞诩“易装增兵”之计,每隔几日,令半数军士趁着夜色身着布衣悄悄从北门出城,然后在清晨时分穿戴上盔甲,从西门大张旗鼓入城,显出一种后援部队源源赶到的气势,迫使得除西园军之外,其他的宫廷禁军纷纷投入到他的麾下。——董卓实力二增;董卓又主动上表天子,自荐可担任司空一职,在得偿所愿后,他却嫌司空虽属“三公”之一,但是个文官,权职太小了,转而要求改任大汉最高武官:太尉。结果当然又是得偿所愿。——董卓实力三增。

就在董卓一步一步扩张自己势力的同时,唯一能够制衡于他的袁绍,却无任何应对举措。鲍信对此甚为不解,他于一日夜间,求见袁绍道:“董卓初来乍到之时,兵不过三千;今日他已杀丁原,收吕布,总辖大军近万人,尚不满足,又用财物收买我等部下,必是有效仿赵高、梁冀之心。袁将军当趁其势力初成,及时出兵为朝廷除去此一大害,我鲍信部下数千人,皆愿听从将军差遣!”

袁绍闻言,叹息一声,不置可否。鲍信又再三劝说,袁绍才回道:“董卓此人,武艺非比寻常;其麾下之兵,常年与羌胡作战,战力也非我等久居宫廷的部下可比。——你、我不如且静观其变,再作决策。”

鲍信听过这等推诿之辞,不禁大怒:“董卓之所以来到洛阳,实为将军之计也。若他日董卓果然作乱,你袁绍难辞其咎!”说罢,他头也不回地离开袁绍府,到城外召集军士,连夜返回故乡泰山。

鲍信去后,董卓为袁绍又少了一大臂膀,行事更加放荡无忌。他公然向皇帝索取符节,随心所欲设置百官。满朝文武,经常只因奉承了董卓,就得立即晋升;只因顶撞了董卓,就被立即罢免。汉少帝、何太后这时对董卓已完全无可奈何,只能怨怪自己当初看走了眼;同时,他们也将最后的希望寄托在袁绍身上,只期盼这位之前嫉恶如仇,勇猛得令人感到恐惧的禁军大将,能够在关键时刻力挽狂澜。

很快,关键的时刻到了。

纵横华夏之名将传奇(两千年逐鹿中原史)》小说在线阅读_第352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猪猪然2011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纵横华夏之名将传奇(两千年逐鹿中原史)第352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