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没有收尾的作品并非都是太监文,也许...就好比你追求一个人,最终她(他)并非属于你。

董卓谢恩过后,连夜率骑兵数千人,往关中而来。到长安西郊之时,恰逢张温得右扶风守将鲍鸿等人相助,与羌人列阵大战。董卓曾久随张奂,知羌人虽勇,只擅于正面冲击;遂率所部骑兵秘密绕至羌人后方,喊杀而出,左右开弓,勇不可当。边章、韩遂不知其虚实,皆溃败而走。张温见状大喜,厚赐董卓,又分兵三万人于他;令他与鲍鸿、周慎等其余五员大将,兵分六路,一齐向西追击败兵。

汉军追至金城郡时,边章、韩遂已在榆中县(今甘肃省榆中县,位于金城郡最东部)一带重新布防,汉军久攻不克。张温帐下,行军参谋孙坚说诸位将领道:“今叛军之兵龟缩于榆中县内,不敢出城复战,此是天教凉州属不得胡人也。诸位将军何不独留一军于榆中城下,以监视叛军举动;其余五路兵马,另往榆中县周围占据险要,以抄截其外来之粮。边、韩等人长久得不到粮草接济,必弃金城而退守塞外,那时诸位再一鼓作气,但凡凉州境内之县邑,皆可轻易收复也。”

张温帐下六员将领闻言,有五人面露难色,回孙坚道:“孙参军之言固然有理,但羌兵素来勇健,何敢弄险?——莫如继续驻兵于此,与之对峙。”唯有董卓一人贪图独建大功,前往拜见张温,请命往攻他处。在得到张温允准后,董卓即率所部兵马三万余人,星夜往榆中东南的天水郡而来。

他没想到的是,边章、韩遂帐下,也有人献出了和孙坚一样的计策:即用一偏师,牵制对方主力;其余军队,则用于截断汉军粮道。董卓到天水郡时,恰逢边章、韩遂率十万大军绕道至此,正在汉军身后秘密构筑壁垒,准备将六路汉军围困于“金城郡—天水郡”之间,好一网打尽。董卓见势不妙,策马当先逃窜,身后边章、韩遂为防计策泄露,紧追着不放,终于将三万汉军堵截在一条河边。幸得经过上次一役,羌人知道董卓擅长骑射,且有一手左右开弓的特殊技艺,既见将他困住,倒也不敢过分紧逼。

双方对峙了几日,汉军渐渐粮草告罄。董卓见叛军阵势严密,冲击不动,只得另寻求生计策。在他部下之中,有一人名叫李儒,极有智谋,他说董卓道:“今叛军三面合围,只有河道一面不作设防。将军欲脱此困,何不想一办法,从河上过去?”董卓用其妙计,当日起,就分拨数千军士赤身裸体,纵身下河捕鱼捉虾;其余士兵,仍扼守原地不动。边章、韩遂听得这事,乘马并行上前看时,只见汉军营中鱼虾乱跳,士兵全凭此充饥,三万多人,仅仅勉得果腹。不禁相顾笑道:“此处汉军粮尽矣!再围困十日,可尽降其众。”之后,当有士兵再来汇报,说汉军那边又有人下河捕鱼了,他俩也不再过问。

谁料想,董卓的“捕鱼捉虾”只是表面现象,才过三日,士兵下河之后,手中的网兜全换作了麻袋,以构筑土坝,拦截上游之水。因这条河既不甚宽,也不甚深,没等及十日,土坝修筑成功,下游之水已深不过士兵膝盖。董卓趁机率军突围,一举冲过河道对岸,又下令士兵:拉倒此前所筑的土坝,让河道恢复原样。等及边章、韩遂二人得讯,急忙率军赶来时,董卓那边三万多人早已去得远了。

董卓突围之后,并未回师相救其余汉军,而是径直撤回关中屯扎。张温的六路大军,因此全军覆没了五路,幸得有鲍鸿、孙坚等人拼死力保,张温方得以回到关中,整顿败兵再战。其后,张温又几次传召董卓议事,董卓因自恃甚高,又轻视张温乃一介文官,韬略平凡,言行举止中渐渐显露出傲慢来,也不再以偏将之礼及时参见。行军参谋孙坚见状,几次暗谏张温,可以“将无威不立”为由,斩杀董卓。结果张温不肯听从。相反的,他还将自己屡战屡败之事,以及董卓等人所立的功绩如实上奏朝廷,请汉灵帝定夺赏罚。

数月后,张温不出意外的被罢免召回,董卓、孙坚俱有嘉奖。汉灵帝本欲听从群臣之劝,用皇甫嵩接替张温;但由于十常侍和皇甫嵩不和,竭力阻挠,汉灵帝遂拜凉州刺史耿鄙为主帅,总揽凉州防务。耿鄙掌得军权后不久,叛军之中发生内讧——边章、北宫玉为韩遂所杀,十万汉、羌大军皆为韩遂独掌。耿鄙因此轻视叛军,主动率军出战,结果竟也败死于韩遂之手。

耿鄙一死,天下震动。好不容易稍稍平静的华夏大地,从此又剧烈的骚动起来。在凉州东部,有一人名叫马腾,其祖上便是赫赫威名的伏波将军马援,此时他见凉州一带有机可趁,便举汉军一支作乱于凉州东北,与凉州西南的韩遂遥相呼应;又有常山人张燕,靠招纳黄巾余党、各地匪贼起家,渐渐集得数十万人,横行于冀州;又有渔阳人张纯,与前泰山郡守张举、乌桓大人丘力居等人合兵,肆虐幽州大部;又有长沙人区星,举兵万余,叛乱于荆州长沙地界……以上诸路叛军,几乎于同时爆发,朝廷根本无法像平定黄巾起义时那样,在短时间内凑集得足够的兵力,将之迅速平定。

汉灵帝慌了,他终于发现大汉王朝出现了倒塌的迹象。而更让他感到无助的是,此次大规模叛乱爆发后,各地官兵延续了“黄巾起义”爆发初期的拙劣表现,一旦见叛军杀到,个个跑得比兔子还快。——难道泱泱东汉十三州,除了朝廷军队之外,其余官兵全部都是饭桶、摆设吗?

就在汉灵帝无力地瘫软在龙椅上时,九卿之一,太常刘焉突然拜服于大殿中央,高声道。

“陛下,微臣有一言上奏。”

“所奏何事?”

“讨平四方叛贼,力保大汉社稷之法。”

汉灵帝连忙一坐就起,急问刘焉有何回天之术。刘焉道:“请恕下臣直言,当今天下叛乱迭起,四方皆镇压不利,非是地方官兵无能也,实为朝廷在刺史一职的委任上,多有失策之处。——陛下试想,一州之最高长官,名为刺史,但其作为一方大吏,却仅仅只有权监察数郡太守之权;况且,我大汉一朝,凡担任此一官职的,常被明文戒令,不得沾染军务、政务,即便遭遇突发战事,不得陛下诏书,亦不得统帅大军备战,故只能坐看各郡各县各自为战,使得贼势愈演愈烈也。”

“那依爱卿看,刺史之职,应该如何改置方为妥当?”

“不如取消刺史之名,改置州牧。州牧者,一州之长官也,其属下各郡、各县,无论军事、政事,皆由州牧一力统管。也唯有如此,今后朝廷各州之内,官兵方能齐心协力,令行禁止,与叛军作殊死战。”

“那朕前日用耿鄙为凉州刺史,兼领大军,已是形同于爱卿所说之州牧。为何一战即死,不曾见有奇效?”

“耿鄙为人,素来轻信奸吏,少听良言,其战死乃是轻敌之故,与州牧二字何干?”

汉灵帝点头,觉得刘焉之言不无道理,又与其余大臣商议。大臣们因见朝廷已无力独自平乱,各地官兵又是一盘散沙,若继续这样零散抵抗的话,确实非是韩遂、马腾、张燕等各拥十万以上军力的大军阀的对手,大多附和刘焉意见。汉灵帝于是终肯下诏:拜太常刘焉为益州牧,太仆黄琬为豫州牧,宗正刘虞为幽州牧,即日起,三人立即赶赴前线,往益、豫、幽三州赴任。

纵横华夏之名将传奇(两千年逐鹿中原史)》小说在线阅读_第350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猪猪然2011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纵横华夏之名将传奇(两千年逐鹿中原史)第350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