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颎“勉为其难”的走了,先他一步被送至京师的,照例是一份自表功绩的奏疏。奏疏中道:“先帝为叛羌之祸百年不息,又谓微臣可用,特差拨经费五十四亿,使臣进击东羌。臣出兵时,皇甫规、张奂二人因政见不合,皆按大军不动,臣招募囚徒、流民、义羌为兵,得乌合之众万余人,幸得苍天垂怜,历时三年,经一百八十战,终告彻底平定羌患。——射虎谷之役,臣诛杀东羌一万九千余人;此前各大小战役,臣亦诛杀东羌一万九千余人。合计诛杀叛军数目,达三万八千六百之众。今臣既完成平定东羌之使命,尚存军费十亿,如数上缴朝廷;另有战死疆场者四百余人,皆是为国捐躯的勇士,望陛下能颁布诏书,详查其姓名,予以抚恤、厚葬。”
汉灵帝此时年幼,尚未亲政,大权仍由宦官掌控。宦官们素来与段颎交厚,待见过奏疏,极力在皇帝面前替他美言,并掩饰其抗旨之罪。结果,公元170年春季,当段颎率同凉州官兵,押着数十万计的牲畜和其他战利品抵达到关中时,眼前的场景与他之前分析的如出一辙:九卿之一的大鸿胪(掌管礼宾事务之官),奉汉灵帝之命,早已率属官在此地隆重恭贺。一见段颎来到,鼓吹震天,曲盖、赤幢俱出。在段颎傲然一切的目光中,众人战栗伏地,齐声道。
“恭迎破羌将军,大胜回朝!”
此后十年,段颎官运亨通,从执金吾、河南尹、司隶校尉,一直做到太尉,又享食邑一万四千户,尊荣极甚。而他得以拥有这一切的资本,一是战功显赫,杀人如麻;二是结交宦官,并相助其打击党人(第二次党锢之祸爆发后,持续达十数年,期间大量有才能,却因反对宦官专政的士人不得启用)。由此,在他表面的风光下,许多气节君子,仁人义士难免对他指指点点,并引发了其“是英雄?是屠夫?”的上千年争论。在笔者看来,这一争论其实并不难解决,关键在于:争论者的眼光,到底是仅投放于“汉朝”这一历史上短短的一点;还是将眼光投放于整个华夏历史的漫长岁月。
公元184年,“黄巾起义”爆发,张角、张宝、张梁三兄弟以“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为口号,聚兵数十万,向腐朽的统治者宣战。此时,段颎去世已有五年。面对汹涌而来的起义军,奉汉灵帝之命组织官兵平叛的诸多将领中,有二位主将,为了维护汉朝统治,不约而同,选择了比段颎更为血腥的平叛方式。
这二位将领,一位名叫朱儁,一位名叫皇甫嵩。
皇甫嵩,即是皇甫规之侄。
第一百九十六回:张角布道谋帝位,韩遂遭挟反凉州。
先接上文。
自公元25年,汉世祖刘秀据河北称帝以来,东汉王朝经过一个半世纪的风吹雨打,终究是不可避免的逐渐走向衰落。细观其衰落因由,主要三点:其一,外戚、宦官弄权;其二,汉人、羌人之争;其三,频繁出现的自然灾害。
公元181年,汉光和四年,此前曾矫诏击杀窦武,独揽朝纲多年的大宦官曹节过世。曹节死后,朝政之事由张让、赵忠接掌,这二人也是宦官;外加其党羽十人,合称“十常侍”(其实应该是十二常侍)。
十常侍得权之初,天灾依旧频发,动辄瘟疫、干旱;但十常侍只知弄权,全不抚恤灾民,终将沉寂多时的羌人也撩拨的蠢蠢欲动起来。昔日射虎谷一役,凉州境内的羌人几乎被段颎杀得全军覆没,只有极少部分羌人,尚滞留在安定、天水、陇西三郡之内。此时见中原乱象已现,他们争夺凉州之心又起,便密告塞外羌人,邀之共同出兵,报昔日之仇。
塞外羌人,即是西羌,首领名叫北宫玉,却是一谨慎之人。他曾经历过汉羌战争,目睹过“杀神”段颎的可怕,因此能在塞外安心放牧就算心满意足了,哪还敢再动凉州的念头。但经不起塞内东羌的反复邀请,且告知他“段颎已死”!他决定到凉州去转一转。
这一转,果然大开眼界,但见此地四处肥田,多有市集,百姓自段颎撤军后安居乐业已有十年,风光更胜中原。北宫玉遂贪心大起,有意出兵凉州,只是碍于他向来小心翼翼,朝廷在“陇西—湟中”一带又安置有护羌校尉监管,手握数万大军,尚不敢轻举妄动。
又过三年,公元184年,中原一地,有张角、张宝、张梁三兄弟以传播“太平道”为名,在青、徐、幽、冀、荆、扬、兖、豫八州大量招收信徒。朝廷闻知这事,曾派人前往查探,但因许多宦官收受过张氏三兄弟的贿赂,竟不明令禁止。久而久之,张角见信徒愈聚愈多,贪心亦起,他为笼络人心,特用井水、河水充作“圣水”、“仙水”,以悬壶济世、医治灾民。灾民中有人因为喝圣水而一命呜呼,那便是心意不诚,怪不得旁人;也有人偶尔服用圣水,见疾病居然痊愈,当然将张氏兄弟敬得如天人一般,甘做牛马报答。张角凭此扬名八州,得“太平道”信徒数十万,号称百万;又设将军三十六人,各辖所部信徒。各部多者万余人,少者也有六七千人。
与北宫玉只贪图区区凉州不同,张角传播太平道的目的,是为了取代汉灵帝。汉灵帝左右多是宦官,宦官多为张氏兄弟打点,本是合该疏于防备,被张角一脚从龙椅上踢下。不想张角信徒之中,有一人名叫唐周,却是个不迷信的人。他见张角频繁召集八州信徒,竟在策划“谋反作乱”之事,便趁旁人不备,偷偷溜入了洛阳,急告卫尉道:“张角要反,张角要反!只在来年三月,以头戴黄巾,作为标识!”
卫尉大惊,忙带了唐周,亲自入宫密告汉灵帝。汉灵帝又惊又怒,传张让、赵忠等人入见。唐周跪地道:“陛下万万不可,张角起事之前,特吩咐一位名叫马元义的,满载金银往洛阳来,用之贿赂宦官。今宦官之中,多有人与张角同谋也。”灵帝听后,方知专任宦官一事早埋下祸根,跌足叹脚道:“那何人可与朕共商大事?”卫尉道:“世祖之时,凡有大事,必与邓禹、吴汉等人协商,陛下何不宣召三公?”灵帝这才恍然大悟,改为传召:司徒、司空、太尉、司隶校尉四人,立即入宫来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