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可以直接切换白天和夜间模式!

第一百九十四回:虞诩增灶退羌兵,零昌遭刺陇右平

话说那杜季贡为中郎将任尚击败之时,“汉羌之战”的整体规模,已足以和西汉时期的“汉匈之战”媲美。朝廷(即汉军)与各路叛军(即义军、东西二羌),围绕关中平原,已从整体上构成了三条战线。呈“C”字形,由北向南,迂回铺开。一条,在关中以北,东羌以上郡为据点,主攻河东、河内;一条,在关中西北,东羌、义军以北地、安定二郡为据点,主攻天水(东汉曾更名为汉阳郡,三国时期复称天水)、左冯翊;还有一条,则是在关中西南,东羌、西羌二部主力,数万大军,以湟中、金城、陇西为发起点,主攻益州与关中的结合部位——武都、汉中二郡。

第三条战线的背后,即是羌人的发源地:鲜水地区。一百多部羌人,尤其是实力较强的先零羌、烧当羌、钟羌等部落,大多盘踞在此。朝廷根据三条战线的难易程度,也采取了不同的对策:在关中以北、关中西北,朝廷基本采取守势,多屯步兵,多修壁垒、哨台,再配合部分秦长城,只求叛军不得深入也就罢了;但在关中西南,一来羌军人多势众,二来汉军无长城可倚,三来路途遥远,又隔着秦岭、陇山,难和中原互得接应。朝廷只得砸钱、砸人,硬碰硬的与叛军正面厮杀;几番较量下来,却又厮杀不过,只得继续砸钱、砸人,再作厮杀。数年之内,仅汉中一地,官兵战死者便近万人,百姓死者不计其数,甚至连当地最高长官:汉中太守,都先后战死过两位。

这就有点夸张了!以此推论,武都郡更在汉中郡西侧,右临陇右,左邻汉中,守将的处境也是惨苦绝伦,非是常人可以胜任。——因此,邓太后在确认了虞诩的才干后,不作停歇便让他入宫来见,又是嘉奖,又是鼓励,然后给了他一个艰巨又光荣的差事:武都太守。

前有邓骘,后有邓绥,这兄妹二人,是摆明了要将他往死里整啊!

与上次一样,自比作“利刃出鞘”的虞诩未作任何推辞,得了印信,别了太后,领了数百名护卫,便往武都上任。刚到陈仓地界时,羌人闻知有汉军前来,一军自陈仓道出,一军自陇道出,各得数千人,虎视眈眈扼住去路。虞诩也被吓得不轻,他这还没到任上呢!于是他不得不驻军下来,摆成阵势,言辞恳切请求任尚来救;又上书朝廷,说这武都郡万万去不得,除非更得大军保护,接连发出书信二封。书信发至半路时,为羌人掠得,羌人畏惧任尚有万余精骑,一哄而散,更往他处劫掠去了。

羌人一走,虞诩急召数百官兵,随向导翻山越岭而行,避过陇道,直趋武都,日行百余里。到了夜间憩息之时,虞诩与众护卫埋锅造饭,特令每人必须挖上两个灶坑,一个使用,一个闲置,又特将烧过的灶灰逐个填入到被闲置的灶坑之中,无人猜懂他的意图。不日,羌人闻得有汉军悄悄经过,就有数千人顺着车轮印记来追,虞诩手下护卫发觉异状,各自着慌。虞诩道:“追兵在后,敌众我寡,唯有向前才得脱困,诸位何不勉力一番,再加快行程!”于是数百人为求逃生,虽已人喘马嘶,不觉得疲倦,每日行程再加数十里,稍稍摆脱追兵。再到夜间,再埋锅造饭时,虞诩特令每人必须挖上四个灶坑,一个使用,三个闲置,又特将烧过的灶灰逐个填入到被闲置的灶坑之中,仍无人猜懂他的意图,只觉得这位太守行事古怪罢了。看看又过数日,因虞诩一行人昼夜疾走,气力用尽,追兵又赶过来,马蹄声已依稀得闻。再看此时的灶坑,因之前日日加倍,竟被挖得漫山遍野都是,不下数万个;灶坑旁左一堆,右一堆,全是寻来的柴禾,除做饭用的外,其余凭空燃烧,灰烬漫天飞舞。虞诩待众人用饭过了,依旧下令:将灶灰以及那些无用的灰烬,一一填入灶坑之中,方才下令行军。——这次行军,却已是不紧不慢,再不怕追兵来赶了。

左右诧异起来,忍不住发问:“古兵法有云,每日行军不得过三十里;大人前日只是要快,全不顾及人力,马力,却是为何?”

虞诩道:“我等非是行军,只求逃命,自是越快越好。”

“那今日如何只要慢,不要快了?”

“我等既掘下数万灶坑,掩饰得当;又有前日故意送给叛军的求援书信,可作迷惑。叛军只道朝廷援军已到,如何再敢来追。”

只这几句话,许多护卫放声啼哭起来,悲道:“大人乱用计谋,可把小的们害惨了!我等如何不知,当日孙膑便用过这计,诱得庞涓来追,马陵道内好一番恶战;这一次羌人若是见了灶坑,也如庞涓一般加紧赶来,我等仓惶奔走了许多日,连弓矢也已拉拽不动,如何交锋,如何迎敌,必当全死于叛军之手矣!”

虞诩止住一干哭泣者过后,笑道:“孙先生是增兵减灶,示弱于敌,因此庞涓引军追赶;我却反其道而行之,平白增加灶坑,兵马无一增减,是实力不足,故逞强势也。你等若有顾虑,待叛军追到,再哭不迟。”众人将信将疑,随虞诩缓缓行了一夜,到天明时,身后的追兵见灶坑的数目多得惊人,只当朝廷、武都、汉中等几处援军皆已赶到,果然狼狈退去。众护卫确认过后,方才欣喜叹服。

却说虞诩虽借增灶之计退了追兵,但他造就出这般宏大的声势,想不引人瞩目也难。因此刚入了武都郡治:下辨县城,远近羌人闻讯,立即兴师动众赶来,仅先头部队就有万余人。虞诩见城中守军全加起来,不足三千人,便问城中官属:“叛军往日前来攻城,你等凭甚么破敌?”那官员道:“城中守军本就不多,更兼骑兵寥寥,只得凭借强弓劲弩,在城头射退便罢,从不敢追赶。”虞诩苦思一番,又有计了,教军士们都将手中的弓弩换了,只用费力最小的小弩,但求杀伤力胜得过孩童手中的弹弓便行。军士们见是新任太守下令,不得不照做,纷纷操持起这些玩具一般的小弩,射向城下的羌军,结果当然是——箭矢虽如雨下,偏偏射不死人。直把万余羌军喜得仰天大笑:“不想朝廷这回派来的太守,原来是个毫无气力的婆娘!”当下再无顾忌,一层又一层的往城下堆来,即便见城头上汉军正满面怒色的拿弓弩对准他们,也敢嬉笑自若坐于地上闲谈,不作防备。虞诩又看了一会,见羌军阵中已有人不紧不慢抬出云梯等物来,搭建妥当,准备登城,才猛然作色,改下军令道:“速将小弩去了,皆换成强弩,二十人齐射一人,只顾射杀叛军之中盔甲鲜亮者!”众汉军恍然大悟,心中暗赞道:妙计!迅速换了强弓劲弩上来,拿出往日的手段,对准那些盔甲鲜亮者,只顾狠狠射去。

一时间,万余羌军阵中,人仰马翻,各部落的首领、将领、王侯,凡是身份显贵,大有来头的,皆被二十箭从头射到脚,哪得一人不死?——此即是《孙子兵法》中的“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故而孙武子也曰:“兵者,诡道也!”,说的便是此等用兵,似有似无,忽强忽弱,变幻千端,神鬼莫测之理了,谅羌人如何识得?当下虞诩既见计策成功,方下令大开城门,又挥军出击,羌军只顾自相践踏,竟全无还手之力。只此一战,汉军斩首过千级,另缴得战马、牲畜、粮草、器械等物许多。羌人溃逃过百里后,另往周围寻援兵去了。

纵横华夏之名将传奇(两千年逐鹿中原史)》小说在线阅读_第332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猪猪然2011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纵横华夏之名将传奇(两千年逐鹿中原史)第332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