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主题”可以切换皮肤和字体大小!

尚书台正式置立后,但凡大事,要事,机密之事,都由尚书台总揽,成为了新的权力中枢;小事,琐事,无关紧要之事,才由三公负责,因此形同虚设,权势渐落。同时,光武帝为防“尚书令”成为新的“丞相”、“大司马”,只是名号换一换,其余的没啥两样,又特在制度上对其进行限制,使得如此重要的职位,品级却在九卿之下,隶属于少府。

东汉官员的品级,常与薪俸挂钩,品级高的,薪俸自然就高。按照两汉官制,品级最高的为:秩万石,如上公(太傅、太师、太保,不常置)、三公、大将军、骠骑将军等,皆属该列;其次为:秩中二千石,如九卿、车骑将军、卫将军、太子太傅、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等,皆属该列;再往下去,是为:秩二千石(俸禄约为秩中二千石的三分之二),如州牧、郡守、诸侯国国相、太子太傅、司隶校尉等、属国都尉、护羌校尉等,皆属该列;再往下去,这才轮到尚书令出场,是为:秩千石。与御史中丞平级,同为少府属官。

在光武帝之前,御史中丞和尚书令分工明确,前者负责监察和弹劾,后者协助皇帝掌管奏章、诏书;到了光武帝这儿,御史中丞没太大变化,尚书令的工作量却陡然加大,除了奏章、诏书之外,其他政务也大多由他们经手,然后直接送呈皇帝批阅,作用已等同于丞相。但饶是如此,光武帝除了为他们添加些负责办事的属官之外,并无为他们升官加薪的意思,始终将尚书令的品级、薪俸压制在少府之下,以期让权力与品级、收入达成一种整体上的平衡。

——有钱的没权,有权的没钱,三公都成了摆设,政务还能照常处理。光武帝通过该举措,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在他执政后期,更将西汉第一实权职位,出过多位重量级人物的“大司马”一职重新恢复成太尉,以示和大司徒、大司空平级,其中用意更是明显不过了。

鉴于“尚书令”一词刚刚登上重要舞台,将来能否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也出几位重量级人物,我们留待以后再看,先说点其他的。

西汉之亡,表面上是亡于王莽,但根本原因,还是在于土地兼并过甚,农民不堪其负。光武帝统一天下后,也意识到这个问题尚未解决,又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来解决农民问题。

简单说来,无非五句话。——能不收的赋税,不收(恢复西汉初期的休养生息政策);能不打的仗,不打;能不关的奴隶、刑徒,不关(多次下诏释放奴隶、刑徒,并规定虐待、杀伤奴隶者获罪);能不用的官员,不用(淘汰去大量无效官员);能不兼并的土地,不兼并。

前四点相对容易做到,最难做到的,是最后一点。要知道,刘秀虽说已是集军、政大权于一身的大汉天子,但他的另一层身份,也不过是天下最大的地主而已。那些跟随他辛苦打下江山的功臣们,以及肯臣服于他的前朝重臣,所为的,也不过是攀龙附凤,好跟着大地主,混成一小小地主,然后逐步逐步兼并,向成为更高级别地主的目标进发。公元39年,建武十五年,光武帝下诏,责令各州、各郡官员据实清查户籍、耕地、以及耕作者的年岁,以便限制豪强大户、官宦世家趁着手中钱多,百废待兴之际,肆意扩张田地的举动,是为“度田令”。

度田令一经颁出,已从“小小地主”成为了“小地主”的豪强大户们一片哗然,都暗中将此令拿来与王莽的“井田制”作比较。比较下来的结论就是:这一令,必然是行不通。于是地主们手中的钱币又洒开了,纷纷行贿给前来度田的官员。——明明是壮丁百人,改作三百人;明明有田地一千亩,改作三百亩。又因光武帝崇尚节俭,对官员们本来就是抠抠巴巴的,那些官员见有人主动送钱上门,岂能不收?于是一手收钱一手改,直到改成了合乎朝廷规定的比例标准,才一层层再往上奏报,报到洛阳。

光武帝一看,很高兴啊,看来天下的地主大户们皆知朕的良苦用心嘛!此后一段时间内,朝廷与地主之间平安无事,该度的田还在度,该改的奏折也在改。直到有一日,他在翻看新送上来的度田明细时,“啪”的一声,一支小木片从奏折里掉落出来,光武帝捡起一看,见上面有些小字,写道:“颍川、弘农,可问;河南、南阳,不可问。”

他想了半天,不知其意,便召上送来该奏折的官员,拿这支木片上的小字问他。那人吞吞吐吐,只说从洛阳街头随手捡到的,不小心夹在奏折里忘了取出。光武帝又不是傻子,对此岂能相信,再要盘问时,他身后一人已大笑起来:“父皇难道尚未看出来,这是他人在教此人为官之道呢!”

光武帝回头一看,见是阴贵人之子,深得自己宠幸的东海王刘阳,便顺手牵他过来,问道:“莫非我儿知道其中内情?”

“父皇试想,河南是天子脚下,南阳是天子故乡,自是达官贵人居多,小吏焉敢轻动。此人初涉度田一事未久,别人叮嘱,他怕忘了,所以才记于木牍上随身携带。不想送呈给陛下时,却忘了事先取出来。”

光武帝一想,有道理,当即召侍卫前来。侍卫到后,光武帝令他将那官员押下,威严恐吓也好,严刑逼供也罢,必须问出木片的来由!不多时,侍卫回报,那官员招了,情况与刘阳的揣测完全一致。

光武帝大怒,立择亲信对度田一事展开复查,结果发现,之前奏折上所报的数据,十有八九都是假的。光武帝确认此事后,干脆利落,立即将涉嫌造价的官员缉拿,一律重责,并于当年秋季,斩杀地方郡守十数人,以示将度田令严格贯穿到底的重大决心。

——“朕非王莽,焉敢欺朕!”

杀完官员,接下来还得向地主大户们追缴田地,凡不合规定的,都得照着规定来。试想,那些地主们买地时,要花钱;行贿官员时,又要花钱,如今钱都花完了,怎肯甘心白白退地。于是纷纷伙同,一齐对抗前来追缴田地的官员;对抗不了,那就只得造反。就在光武帝斩杀十数位郡守之后,隔月,天下各州、各郡大震,多有起兵造反者,尤以青、徐、幽、冀四州最甚。——新一代的地主起义军:“张縯”、“李秀”、“王鲔”、“赵通”等,粉墨登场。地方官府全然不是这帮豪强子弟的对手,连战连败,只得上奏朝廷,请光武帝另行派遣良将、精兵,前往平叛。

光武帝接到急报,便差人去请那些“老战友”来,商议这事。能受他邀请的,自然是“云台二十八将”中的人物,非但个个是列侯,且都有数个县的封邑,自不屑与普通的小地主同流合污。当下见了奏报,众将皆义愤填膺,不管是白发的,还是黑发的,都是胸脯拍得梆梆响,愿为皇帝解忧。光武帝只用其中几位最善战的,各授于他们节仗一个,诏书一封,便令他们自行分工,向四州进发。

众将空持着节仗,眼看皇帝已无下文,只得再追问道:“敢问陛下,兵符何在?”

“你等既有节仗,便是代朕出使,要兵符何用?”

“无兵符,便是无兵马,试问微臣等人如何平乱?”

光武帝大笑,说道:“朕邀请你等前来,非是要你等作战,只是要你等前往观战。具体如何施行,朕诏书中已然写明,你等看过之后,自然无此顾虑。”说罢,竟飘然而去。众将只得再看诏书,只见除去开头处一些惯用的官文之外,其中写道:“反贼之中,若有合五人之力,击杀一人者,可免五人之罪;若有合数族之力,击破他族者,可免全族之罪;州、郡大小官吏,与贼战,数战不利者,不罚;知境内有贼而不逮捕者,不罚;因畏惧贼势强大而弃城逃亡者,不罚。但他日叛乱定后,论功行赏之时,功绩高低,亦不视官职大小,唯以各州、各郡、各县捕获反贼实数为准。……”

纵横华夏之名将传奇(两千年逐鹿中原史)》小说在线阅读_第298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猪猪然2011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纵横华夏之名将传奇(两千年逐鹿中原史)第298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