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煮熟的鸭子飞了,延岑很郁闷。他该想到,以光武帝的眼光和城府,是不可能让一个徒有蛮力的莽夫,在人才济济的大汉国常据最高统帅之位达十余年之久的。此后,迫于公孙述的压力,他又多次寻吴汉交战。——但吴汉在得了光武帝的书信后,也已认识到自己轻率冒进的错误,立即南下,缩回武都去了。只留刘尚一军,一万人,依然坚守在江南大营之内。
吴汉打不成,那就打刘尚!这些日子,两位大司马鏖战得欢,各有胜负;成都以东的臧宫,却也没闲着,已横扫成都东北,兵临绵竹关(今四川绵竹市境内)下,距成都不到二百里。在江州,田戎因长久无援,矢尽粮绝,也已被冯俊攻克。延岑为防吴、臧两大军团南北会师,再也没有心情筹谋什么布阵、诱敌之类的妙计,一下子变成了“吴汉第二”。——半月之内,便对刘尚展开了多达八次进攻,且每次必倾巢而出!
第一次倾巢而出,人数有十万;第二次倾巢而出,变成了九万;第三次倾巢而出,变成了八万……原来,吴汉之所以不将刘尚一并撤回广都,便是要以一支弱旅,来一招反诱敌,引得延岑主动渡江进击;暗地里,却又不断安排骑哨,在第一时间查清成军的动向。每每成军兴师动众渡过江来,方与刘尚交战,吴汉就率着他的“天下第一精锐之师”——幽州突骑,风驰电掣地赶到,内外夹击,焉能不胜?双方交战了八次,成军就败了八次。而成都城内的守军,也随着这八战八败,八次大幅减少。
不能再打下去了!在孤立无援的前提下,这些守军,已是公孙述最后的本钱。但让公孙述、延岑二人始料未及的是:吴汉眼见成军不再出战,得寸进尺,又令刘尚移营往江北而来。
——打,还是不打?饶是公孙述,亦知这是汉军的反客为主之计,就是要引诱成军出战。所以二人咬咬牙,还是忍了!任由刘尚在吴汉金蝉脱壳之地,重新扎营完毕。
刘尚扎营完毕后,到了第二日,吴汉大摇大摆,尽率广都一带汉军,竟也一齐渡过江来。公孙述见状,严令全军不得出战,只顾坚守城头待敌,继续坚持忍耐战术。但谁料,那吴汉没完没了,“反客为主”,竟一直反到成都城下。在带着两队士兵围着城墙如观光似的转了一圈后,他点点头,这才令人喊话道:“你等放心,我军非为攻城而来。今听闻我朝辅威将军(臧宫)已下绵竹,月内即将到此,特来此安营恭候!”
这算是欺负人欺负到家了!焉能再忍!
时年十月,吴汉、臧宫终于会师于成都城下,两军兵力相加,已达十多万。城内,公孙述为吴汉所激,又知久守不战亦是坐以待毙,便召延岑商议,令他无论如何必须再思一妙计。延岑道:“当日王莽空守万贯之财,不肯多分丝毫予将士,最终身首异处,自取其败。陛下若能以此为鉴,或可求死里逃生也!”
公孙述深以为然,传令下去:大开府库,将所有金银珠宝、钱币财货皆取出来,堆于校场之上。又晓谕召集起来的全体将士道:“若退了汉军,你等皆是富家翁,朕甘作庶民!”全军闻言哗然,后又喝彩声不绝,都甘愿死战!于是延岑轻易招募出五千敢死之士,留作后用;又挑选出万余精兵,先打头阵,布置一番后,再向吴汉下了战书。
吴汉此前的反客为主,步步为营,其实也不过是个假象。他因征战日久,粮草将绝,巴不得尽快作个了断。来日,二位主将在城南布阵完毕,随着鼓声隆隆响起,各逞其能,麾军厮杀。这一战,汉军在人数上远多于成军,但因成军事先得了皇帝的口头承诺——若能胜,人人都是富家翁。因此虽是万余人,却是胜在气势,竟反过来压着汉军一阵猛攻。吴汉见态势不对,隐约琢磨出此战或别有内情时,成军五千敢死之士已赤裸上身,眼中冒出“金光”,又从汉军阵地两翼冲将出来,全然不避箭矢,也不顾生死,只求退了汉军,便可吃喝享乐安度一生,再不用受官吏、地主、军官欺凌了(尽管很可能是个空头支票)。
一见成军全然摆出了“尽你砍,砍不死我,便是你死!”的架势,汉军哄然一片,当场扔了主将,转身南逃,吴汉与少数亲兵措不及防,竟遭成军主力合围。他奋战良久,才误打误撞冲开一条血路,偏偏又以“旱鸭子”的身份,坠入一条深溪之中。幸得他命不该绝,落水时一手紧攥住了马尾,那战马又熟知水性,才保着他单骑逃脱回营。
这一战,汉军是真的被吓怕了,做梦之际,都仿佛见着身贯数箭的敢死之士,满身是血的向他们追来。吴汉再问军需官,又知剩余的粮草仅够七日之用,更是心气泄尽,于是道:“隔日烧了营寨,全军撤回江州去吧。”
第二日,汉军正要放火、登船、撤军,有数人官员打扮,乘小舟从江南赶来。当前一人到了岸上,急步行至吴汉身前,拜道:“在下乃南阳张堪,奉陛下之命,特来助战。今闻大司马有撤军之意,故抛下后军,先行赶来劝阻。”
吴汉叹口气道:“非我不欲战也,怎奈公孙老贼强作困兽之斗,我军士气低落,粮草又将断绝……”
“将军能反败为胜,能八战八捷,岂惧公孙述困兽一斗?至于粮草——下官来时,被陛下新任作蜀郡太守,随行有军士数千人,战马数千匹,钱粮等物,亦足够将军数月之用。”
吴汉眼睛一亮,当场谢道:“若非先生一劝之恩,吴汉定不得蜀中也!”连忙下令军士熄灭火把,不烧营寨了,也不撤回江州了,我吴汉竭智尽力,要与公孙老贼死战到底!
时年十一月,汉军因得了张堪的援军,士气大振,在吴汉和臧宫的率领下,兵分两路,旗鼓鲜明,重新列阵于成都城下。这其中,吴汉所率的多为老弱,主攻南门;而臧宫所率的多为精兵,主攻北门。公孙述与延岑商议过后,决定也兵分两路回应之——公孙述自率一军,大战吴汉;延岑另率一军,大战臧宫。又因吴汉军士看起来都无精打采的,公孙述采用“上等马对上等马,下等马对下等马”的战术,也将精兵都拨于延岑,只等他破了臧宫后,便可一齐对吴汉实施夹击。
战术布置就是这些。当然,公孙述除了再次指钱许诺之外,那威力极大的五千敢死之士,自然也会时刻带在身侧——这正是他御驾亲征,且有信心取得完胜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