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三回:马援巧取先零羌,岑彭火计下江关
却说就在大半月前,汉军凭借马援的“聚米为山”之计,奇袭夺得高平城时,牛邯就已差人奔赴天水告急。今隗嚣方面一兵一卒未到,汉军却又得了窦融这一强援,牛邯自知取胜无望,一见光武帝所派的说客来到,当即肉袒而降。光武帝拜之为太中大夫,就令他率所部军士数千人充当先锋,引着汉军去夺其余的关隘、县邑。一路过去,正如多米诺骨牌效应一般,各地守将迫于形势,投降者络绎不绝。而王孟、行巡、王元三人苦苦把持了数月的外围防线,因惨遭内外夹攻,瞬间全面崩溃。耿弇、吴汉、岑彭等人,紧随光武帝之后,率军分作数道上陇。一月之内,汉军便夺占天水郡半部。共计得大小县邑十余座,降众十余万人。
光武帝无暇追剿残敌,在确认隗嚣已率师向西南方向溃退后,他第一时间赶到了略阳,他要知道那个“香饵”,还在不在!情况如同他预想的一样,此地城墙四面坍塌多处,到处是箭矢、横木、砖石,以及双方军士的尸首……就在他心有余悸之时,他的表兄来歙,已身着沾满了鲜血的盔甲,从城头上一堆尸身中现出身来。四周军士也是群情踊跃,大声喝道:“陛下到了!”
光武帝亦是动容,当下挥鞭一记,策马入城。到城中后,他再次惊呆了,只见放眼可眺之处,房屋尽皆被齐根截断,近乎夷为平地。另有大量木柱、木梁、斗拱等物,如小山状,四处乱堆乱放,沿着墙脚一路过去,每隔百余丈便有一堆。光武帝不解其意,恰好来歙也已从城墙上下来,便问他拆解了这么多房子,是做什么用的。
来歙行了君臣之礼,答光武帝道:“陛下有所不知,臣此一行,为求翻山越岭便利,特令将士们轻装简行,因此带不得许多箭矢。自与隗嚣鏖战了十数日后,军中箭矢便已告急。臣当时也是急中生智:就令那些带着大斧的将士们,将房屋都给截倒了,然后将木柱、木梁等物搬运至城脚周围。一旦隗嚣来攻,将这些‘栋梁之才’抬上城头,抛将下去,岂不是上乘的檑木?”
光武帝听了这话,再环顾来歙身后的那些“斧头兵”们,肃然起敬。当下宣布:就在略阳城中犒劳三军将士。并专为来歙设座,让他坐于耿弇、吴汉、岑彭等大将上首处。与之同时,光武帝另差人星夜赶回洛阳,从府库中挑选上等帛绢一千匹,赐予来歙家小。
这一战结束后,关陇之争大局已定。光武帝不便长久烦劳窦融,便请他率麾下五郡太守先回,封之为安丰侯,食邑四县。临行之前,窦融数次请辞,请光武帝另择他人担当此要职。光武帝笑道:“朕与将军,如同左手与右手一般。你这般谦让,莫非还有疑朕之心?——回去吧,努力安抚河西吏民,勿要再起离开河西之心。”窦融这才接过凉州牧、安丰侯二印,自率兵马回河西去了。
公元33年,汉建武九年,称霸陇西一时,无奈不识“时势”二字的隗嚣带着一丝遗憾和不甘,郁郁而终。其部将王元、周宗等人拥立其子隗纯为王,仍要负隅顽抗,怎奈大势已去。到汉建武十年八月时,在汉军主帅来歙(其凭借略阳之战战功,此时已升任为伐陇汉军之首)的猛烈攻势下,陇西四郡全部陷落,王元逃入蜀中投靠公孙述;隗纯则在行巡、周宗、苟宇等将领的劝说下,宣布向汉军投降。
关陇之争结束了,光武帝得到了他想要的胜利,距离统一天下只有一步之遥。而在西南的益州,成家皇帝公孙述也已为接下来的《东汉开国传奇——大结局》做足了充分的准备。这些年,就在隗嚣尽智竭力与光武帝、窦融联军殊死搏斗时,他的态度,却从始至终都在坐山观虎斗。——尽管名义上,他还是隗嚣的君主。
但若说他只顾看别人纷争,自己一点事儿没做,那倒也不对。就在隗氏败亡之际,他趁着荆州守将岑彭北调,再度派翼江王田戎率军数万出江关,偷袭荆州,这次终于得手。到光武帝闻知荆州告急,急将岑彭遣回原先驻地时,成军已先后攻克巫县、夷陵、夷道三县,并控制了其中的荆门、虎牙二山。
关陇之争结束了,光武帝得到了他想要的胜利,距离统一天下只有一步之遥。而在西南的益州,成家皇帝公孙述也已为接下来的《东汉开国传奇——大结局》做足了充分的准备。这些年,就在隗嚣尽智竭力与光武帝、窦融联军殊死搏斗时,他的态度,却从始至终都在坐山观虎斗。——尽管名义上,他还是隗嚣的君主。
但若说他只顾看别人纷争,自己一点事儿没做,那倒也不对。就在隗氏败亡之际,他趁着荆州守将岑彭北调,再度派翼江王田戎率军数万出江关,偷袭荆州,这次终于得手。到光武帝闻知荆州告急,急将岑彭遣回原先驻地时,成军已先后攻克巫县、夷陵、夷道三县,并控制了其中的荆门、虎牙二山。
公孙述之所以不顾“唇亡齿寒”,急着抢夺荆门、虎牙二山,是有深刻用意的。这两座山,与隔绝关、陇二地的陇山一样,是荆州西侧的天然门户,号称“楚地西塞”。因此也作“荆门关”(位于今湖北宜昌、宜都两县之间,不是今天的荆门县)。
荆门关的西侧,为荆门山;荆门关的东侧,为虎牙山;两山之间,唯有宽达十数里的江面可行,因此成军夺占了此地,便进可攻,退可守。当然了,公孙述也知道:汉军丢失了此地,必然奋力回夺。因此要守住蜀地东面防线,光抢占两座山头是没用的,还必须建立一套严密的防守体系才行。
很快,蜀地一带的工匠、民夫大出,蜂拥赶往荆门关。在田戎的督促下,一座匪夷所思的水上堡垒拔水而起。——在江面上,成军首先建立了一座浮桥,东西相连,严丝合缝;然后在浮桥之上,又修筑起高大的壁垒,并在其中配备大量的弓弩手。以上是水路。在陆路上,成军为防止汉军不经水上回溯往西,而从两侧的山头翻越而过,紧接着,又在荆门山、虎牙山上大肆修建营寨,从两侧山头向江面靠拢,一直修建到与壁垒相连为止。营寨修建完后,田戎更请公孙述另拨兵将,以确保每营皆有上千军士把守。
这是一套看似无懈可击的“水陆一体化防御体系”。——按照田戎的设想:到时候战端一开,局面必然是这样的:大量的汉军乘坐着战船,缓慢的向上游进发,一到接近浮桥处,立即困顿不前;然后成军便是火箭齐发,迅速将大量的战船点燃。汉军迫不得已,只得弃船上岸,寻找相对平坦的山路步行上山,又迅速被山上的守军射成刺猬……
前来巡视的公孙述也为这一伟大设想感动了:东南无忧矣,朕自今往后,便只需顾忌西北防务。但临走之时,他突然发现了一事,又不放心道:“将军所建之壁垒、浮桥,虽巧夺天工,但全为木制。一旦汉军动用火攻,如何应之?”
“末将只为浮桥承受能力有限,方才不用瓦石修筑壁垒。但陛下放心,末将敢保证:汉军必接近不得浮桥!”田戎答到此处,露出了狡谐的冷笑。
此后数月,岑彭到荆州后,立即指挥水军对荆门关展开猛攻,果然不出田戎所料,汉军始终接近浮桥不得,屡战屡败。公孙述得知了这事,也就对东部防线放心不问了,意图再竭力打造一条北部防线,将益州与华夏大地相通的水陆两条要道彻底隔绝开来。恰好陇西诸将中最有才能的王元这时兵败来投,公孙述便拜他为大将,令他与汝宁王延岑等人一道守御汉中。
王元与汉军交锋多阵,互有胜败,深知汉军虚实。一到汉中,他便自请前往南郑以西的河池(今甘肃徽县西北)、下辨(今甘肃成县)镇守。延岑不识其意,便问他为何如此。王元道:“将军兵马多在南郑,所守者,不过陇山以东的陈仓、褒斜、傥骆、子午、库谷、武关六道。刘秀料定我等有备,必不派遣军士经此六道南下。——昔日其欲借陇道伐蜀一事虽是诡计,实为取陇西;但欲从祁山南下,迂回千里偷袭汉中,却是本意。今河池、下辨二城就在祁山以南,一旦提前派遣军士驻守,汉军即便偷出祁山,也堕入我等掌中也。”
延岑深以为然,非但同意王元所请;更兼奏明公孙述,另请皇帝再拨一大将相助于他。于是公孙述下令部将环安以领军身份,配合王元,分别驻守河池、下辨。王元到河池后,一边加固城池,备足粮草,一边即令亲信奔赴西海,请求与羌人缔结同盟。
却说隗氏一族虽然败了,但因隗嚣在世之时,为人虽然多谋少断,但对邻近的羌氐土著却是极好的,以先零羌为首的西海各羌人部落都肯归顺于他。关陇之战结束后,羌人各族部落见汉国欲加兵于金城郡,效仿西汉设置护羌都尉,本就不服,这时再见昔日盟友王元将军有书信到,竟一时智令昏庸,群聚起来对金城、陇西等地展开骚扰。在来歙、盖延等人的追剿下,羌人联军的首次进攻很快告败,折损数千人。
光武帝是文化人,读过太学,知道羌人偏处西海,民风彪悍,难以根除。便在首次取胜后,下令来歙大开粮仓,赈济饥民。在“赵充国式”的攻心战术下,羌人本不牢固的联盟很快瓦解,多数部族主动向汉军投诚,并缩回原先驻地,河西与陇西的通道因此畅通无阻。
——汉军分兵从南、北两路采取钳型攻势全面进攻益州的前提,也就此达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