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回:子阳隆重显皇威,刘秀帻巾迎马援
数日之后,因蒙光武帝赐食,幸得存活的十余万赤眉军终于好好地吃了几顿饱饭,对“新皇帝”感恩戴德自不消说。刘盆子兄弟也没意见,反正这皇帝、皇兄他们也当够了,巴不得早点投降。唯一有意见的只有樊崇,他毕竟是位曾号令过百万大军的枭雄,见自己的士兵们有了气力,又暂时未被纳入汉军编制,便与徐宣、谢禄、逄安等部将暗中商议,意图收揽旧部,继续东逃。
可笑,光武帝是何等城府!既有这等重大阴谋,如何逃得过的他眼睛。在确认这事无误后,他制止了一帮跃跃欲试的战将,轻描淡写道:“如今赤眉新降,杀其首领不义。待其先动手后,我等再动手也不迟。”
于是隔日,他陈兵十万于洛阳城北,大肆操练,又请刘盆子、樊崇、徐宣等赤眉君臣前往观摩。刘盆子是个稚气少年,看不懂门道看看热闹也行;樊崇、徐宣二人却被震惊住了。阅兵完毕之后,光武帝召三人道:“若你等对前日战败一事尚不心服,几饭之恩,何足挂齿。现可将所有降兵、兵械发还你们,与朕堂堂正正再较量一场,如何?”
此言一出,刘盆子、樊崇、徐宣一齐大惊,连忙伏地请罪。光武帝冷眼旁观,见刘盆子、徐宣二人是真心惧怕,唯有樊崇尚有犹豫之色,便又道:“天子无戏言,要战便战,免得他日后悔!”
徐宣忙道:“陛下言重了,我等既已归降,如去虎口,如归慈母,焉有不服之理?请陛下勿要多心,我等是真心归降无疑。”
光武帝终于大笑起来,对其勉励一番,扬长而去。此后不久,樊崇想想不甘心,仍欲招揽部众东逃,最终为徐宣告密,被光武帝论罪斩首。
赤眉军平了,光武帝除去了最大的威胁。青州张步也终于等到了姗姗来迟的册立诏书。打开一看,他顿生疑惑,急问殿下的汉使者伏隆道:“如何只是个区区东莱太守,为何不是齐王?”
那位再次奉命出使青、徐二州的使者伏隆,出自名儒世家,曾祖、祖父、父亲三代,都曾为天子授课。他面对这个政治问题抓了会瞎,终于反应过来,回问张步道:“将军莫非不知白马之盟乎?……昔日高祖有约,非刘氏不王,非功臣不侯……按照将军的功绩、德行、政才来看,至多十万户而已,焉得封王?”
这下算是当兵的遇上秀才了。张步明白过来,这事不怪伏隆,他就是个无辜的托。——上了刘秀的大当了!事不宜迟,他紧急派人与董宪联络:我的“齐王”没了,“青州牧”没了,将军的“东海王”估计也没戏,怎么办?
就在张步、董宪二人抱怨不迭时,梁帝刘永还随周建、佼强窝在湖陵,整日为之前一战时青、徐二州不肯发兵相救一事生气。这时既见那二人对刘秀不满,那个喜悦啊,连忙隆重下诏:册封张步为齐王,董宪为海西王,并招募能工巧匠,为二人篆刻印绶。相比东莱太守,张步当然更愿意做齐王。既见刘永能遂他生平之志,便毁去刘秀诏书,拘捕伏隆,发兵响应刘永;未过多久,董宪也佩戴海西王印绶,派遣援兵西入湖陵。一时间,梁地北部到处都是兵马,为梁国大将周建总帅,日夜操练,意欲回夺梁地。
消息急报到洛阳,光武帝垂涕不已,不为担心梁地,只为担心伏隆。于是私召伏隆之父伏湛道:“今张步既背叛朕,爱卿之子危在旦夕,若非高祖有约在先,朕恨不得立封张步为齐王!”伏湛深谙经史,岂能不知高祖尽除异姓王之来由,以及景帝受困于七国联兵等诸事,当下心疼儿子归心疼儿子,反倒强忍老泪,宽慰起光武帝来,劝他坚持立场,切不可动摇原则。此后又过一月,齐地细作来报:伏隆被擒后宁死不降,果然为张步所杀。
光武帝大怒,立召群臣,就要兴兵为伏隆报仇。——此时,因关中赤眉已灭,河北五校、青犊也已灭,汉国西、北两处已是转危为安,正好对东、南用兵。于是光武帝拜大司马吴汉为主将,总领盖延、杜茂等战将七员,率精兵数万,再战梁地。出征之前,光武帝说吴汉道:“张步、董宪之所以出兵相助刘永,只为贪图分封之故,并无与其主同赴死地的决心。因此将军不如将张、董二人暂时搁置于一旁,只顾猛击周建、苏茂,一旦大胜,那三方的联盟自然瓦解,不足为虑。”吴汉应诺去后,光武帝自率耿弇等人,南下相助岑彭征讨邓奉。
谅苏茂、邓奉,虽也算一时豪杰,焉能敌得过吴汉、光武帝。这二路精兵一出,一个击败正南下收复梁地的周建大军,围苏茂于广乐;一个击破邓奉于小长安聚,逼迫其坦臂投降(后光武帝听从岑彭、耿弇之劝,将邓奉斩杀)。局势的发展,与光武帝事先预料的如出一辙。——张步、董宪虽知广乐被围,周建、苏茂危在旦夕,竟坐看汉、梁之争的成败,不肯再将自己的兵马白白付诸东流。未有几月,苏茂独臂难支,不得不北上湖陵依附刘永,广乐失守。
就在汉军节节获胜,眼看要拿下梁地全境时,吴汉的老毛病又犯了,竟坐看部下在广乐、睢阳一带肆意劫掠。睢阳百姓因此生变,驱逐汉军,急请刘永回城主持大局,睢阳又落到了梁军的手中。光武帝听闻这事,气得大骂,只得将南阳交由岑彭、耿弇等人继续平定,自己返回洛阳,以总督东、南两方战局。此后数月,因汉军本身就是以强击弱,在兵员、装备、钱粮等关键要素上都占据了压倒性的优势;又能以吴汉之事为戒,严肃军纪;再加上张步、董宪二人被光武帝算计得“老老实实”,坚持作壁上观,梁帝刘永二次进驻睢阳,终究是没能掀起什么大浪来。——在被汉军围困了百余日后,睢阳城中粮草尽绝,刘永在率军突围时,为部下所杀。
时年七月,梁汉政权紧随建世政权之后,也宣告灭亡。
若此时摊开地图,俯瞰天下大势,会发现一个有趣的局面:以光武帝为代表的汉政权,势力范围全集中在华夏腹地;而张步、董宪、彭宠等尚有一定实力的强大地方割据,则全部分散在各个角落。却说就在那西北边陲的凉州境内,此时亦有二大豪强,以黄河为界,东西对峙:一为占据陇西(凉州东南半部)的隗嚣,治所在天水,兼掌朔方;一为占据河西(凉州西北半部)的窦融,治所在张掖,兼掌西域。这二人,因为黄河隔开,实力又是相当,一直以来相安无事。如今听闻光武帝一年之内先后讨平两大敌手,隐隐然成始皇帝横扫六国之势,皆是诚惶诚恐,不得不召集部下商议,在战、守、降三者之间及时作出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