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九回:盖延遵计下睢阳,冯异悬剑定关中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汉光武帝虽对症下药,确定了征战西、南两方的主要将领,但冯异、岑彭空有兵符、印信还没用,尚需有司置办军需、辎重,一时尚不得出征。东线方面,盖延与麾下大批黑黝黝的汉军将士顶着烈日已忙活了大半个夏季,尚对睢阳无计可施。这时突见有使者怀揣陛下的旨意到,忙小心接过,看他有何高见。
竹简上道:“周建身为刘永帐下大将,坐观其主苦守孤城已有数月,始终按兵不动,必是欲趁将军粮尽力竭撤军之时,从后邀击!——此乃周亚夫平定吴楚之计也!将军不妨散播谣言,只说周建畏惧我军势大,被苏茂说动,今已降汉;同时撤去东门之兵,用于收割城外野麦,以示我军军粮无缺,刘永必弃城往东南而走。”盖延阅毕大喜,依计行事,下令将东门汉军立即西调,就在睢阳城南、城北、城西大肆收割起野麦来。许多枯黄的野草与野麦一起,被捆得堆积如山,一车一车的往军营中拉。同时,却暗中在睢阳东南埋下伏兵。不过几日,本就对苏茂投降一事持怀疑态度的刘永果然弃城向东而走,又不敢北上广乐,只敢先往东南的虞县(今河南虞城县东南),以便就近打探周建的虚实。刚出城十余里,两侧伏兵早已杀出,梁军大败,刘永尚未来得及与之对敌,身后盖延又领一军杀到,方知是中了汉军的诡计。当下不敢再战,急率败兵奔入虞县。刚入城未多久,城外盖延大军已将虞县牢牢围定,开始着手搭建云梯,又准备攻城。
刘永无奈,只得令军士胁迫百姓登城守御。虞县百姓虽归刘永治下,但一来未曾见过他有什么惠民之举,二来又知盖延大军已兵临城下,谁肯听从命令?双方争执多时,盖延军尚未攻入城内,城中百姓已作乱起来,竟将刘永的老母以及妻子当场砍杀。刘永来不及感伤,在数十名贴身卫士的保护下,冲出拥挤的人群,又南逃往谯县(今安徽毫州市)。
谯县已是梁国的东南边境了,再往南去,便归割据淮南的李宪统治。李宪和张步、董宪的左顾右盼可不同,他实力虽不强,但一开始便打定主意要自成势力,因此自封淮南王(一年后称帝),以示独立。这么一来,刘永逃到谯县后,实力基本上只等同于一个县令,只得望着盖延大军在梁国东、北各地耀武扬威,陆续攻下薛县、萧县、彭城等地,无计可施。
一日,突见北方有一彪军马来到,却是周建、佼强、苏茂知刘永失了睢阳后南逃谯县,特领军三万前来相助。此时的刘永见了周建,那真的是得见了救星,哪还会对他的忠心有丝毫怀疑。于是顾不得君臣之礼,急问他联合张步、董宪一事,已办的如何。
周建神色黯然,摇头过后,垂泣道:“陛下只需听臣一事,便知分晓。微臣来时,于途中曾见大车十数辆,皆用青色帏布掩盖。微臣当时生疑,特勒退大军,令一小吏扮作路人,上前询问车夫细末。——原来车中所载的,乃是青州特产,如鳆鱼(鲍鱼)等物,由青州属官孙昱总领,特奉张步之命送往洛阳,以示请求分封之意。此等人,趋炎附势的小人罢了,我军强盛时,或许还能有所仰仗;今我军既然受挫,焉得其再出一兵一马相助?”
刘永听后,见周建身旁尚伺立者二人,心猜是“外援”苏茂、佼强,不禁又羞又恼,跌足骂道:“好个张步、董宪,若非有朕,何以有今日!”发怒过后,他既见周建带来了数万兵马,心中胆气又壮了起来,暗踌道:今盖延已得了粱地大半,若不及时反击,其势只会愈发不可遏制。今我等几部兵马相加,约合已有五万,足以一战!于是勉励周建、苏茂等人一番,亲率梁军北上,去寻盖延交战。盖延此时连战连捷,刚下沛县,既见梁军气势汹汹杀到,也就在沛县之西从容摆下战场。一场混战之后,成分复杂的梁军显然不是对手,被汉军击得大败。刘永肝胆俱裂,被周建、佼强保着,北逃往兖州的湖陵(今山东鱼台县)去了;苏茂则收拾己部败兵,仍撤回广乐,以作牵制汉军之用。盖延为此不敢对刘永过分紧逼,在刘永逃入兖州后,他顾虑军士久战疲劳,仍驻军于粱地,修养士卒,准备过些时日前往攻打广乐。
恰于此时,河北光武帝处有书信来到:“朕方率河北将士讨平内黄贼寇,闻知将军已下睢阳,又夺取粱地多处县邑,甚感欣慰。今刘永初遭大败,暂时不足为虑,将军可分一军驻守睢阳,其余将士,由将军亲率,可急来河北。”盖延看到这,一想不对劲啊。——既然陛下已讨平内黄贼寇,为何却令我放弃全得粱地的大好局面,领军北上?使者见他有疑惑,据实告他道:“今内黄一带的五校军虽平,但又有青犊军兴起于河内。陛下本欲亲自征讨,但闻知征西大将军冯异粮草已备,不日便要西征,放心不下,特急切赶回洛阳,以面谕其平定关中之策。”
原来如此,盖延甘心听命,部署好睢阳防务后,亲自率军北上。张步、董宪等东方豪强正与光武帝关系处得火热,虽知粱地空虚,也无意趁隙去夺,故而此后数月间,粱地相安无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