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没有收尾的作品并非都是太监文,也许...就好比你追求一个人,最终她(他)并非属于你。

第一百六十八回:王邑恃众拒良谏,刘秀搬兵战昆阳

凭借汉军内部二大派系的权力争夺,此前名不见经传的“安集掾”刘玄这下发达了,一月之内连升两级!先是“更始将军”,后是“更始皇帝”,竟凌驾于王匡、王凤、刘縯等人之上。登基过后,他也知道自己这皇帝当得侥幸,迫不及待大封功臣,以报众人推举之恩。

尊“舂陵刘氏”族长刘良为国老,王匡为定国上公,王凤为成国上公。以上三人,是为“三上公”,地位最尊,位加三公九卿之上。

另拜朱鲔为大司马(太尉),刘縯为大司徒(丞相),陈牧为大司空(御史大夫),是为“三公”。

再往下去,便是“九卿”,依然与秦、汉二朝相仿。如刘祉被任为太常,刘赐被任为光禄勋,那位拔剑力主刘玄称帝的张卯则被任作为卫尉。其余如王常、廖湛等人,或为廷尉,或为执金吾,无需一一细表。

这就是明着和朝廷对着干了——非但有“皇帝”,而且连“三公九卿”也一个不缺。鉴于汉军的主要成分比较特殊(大多为绿林出身),这一封官颇有点“排位座次”的味道——前六名中,舂陵军有二人入选,新市军有三人入选,平林军有一人入选,倒也还算公正。——虽免不了有借机打压下江军的嫌疑,但考虑到“立皇帝,封百官”,都只是手段,关键是为了解决内部矛盾,统一作战方向。刘縯那边连皇位都不去争了,王常作为其铁杆盟友,能捞到一个廷尉,也还算凑合。

花开两枝,各表一朵。汉军这边又是选皇帝,又是封百官,兴高采烈;长安那边的王莽闻讯,却是勃然大怒:这帮小毛贼,连南阳尚未完全占领,就敢僭越称帝,自改年号?发怒过了,他颁诏下去:“各地叛军,若趁此时来降者,赦而不杀;若依然执迷不悟,朝廷百万大军一到,一个不留!”

汉军对此很快作出了回应。半个月后,经更始帝下令,汉军兵分三路,对周遭郡县展开急攻。一路由刘縯统帅,兵力约合十万,就地围攻宛城;其余二路人马则是由王凤和王常统帅,各约万人,分别向东北的颍川和正东的汝南进发,以缴获物资,补给攻宛的汉军主力。由于新军此时仍在将主要兵力用作固守“洛阳—敖仓”防线,以抵挡赤眉;汉军的两支东征小部队自出发后,竟然所向披靡,连克昆阳(今河南叶县)、定陵(今河南舞阳县)、郾城(今河南郾城县)等地,顺利推进到颍川郡腹地。

局势发展到这一步,实出王莽的预料。——若经以上诸城再往北去,有一河名为滍川。滍川再往北去,不过三百里,便是洛阳。为了及时遏制汉军攻势,防止其兵临洛阳城下,王莽权衡利弊之后,决定暂时放弃洛阳以东防线,将所有可用之兵南调,与汉军决战。

——既然恐吓没用,那就只能打了。来吧,看看你们所谓的“汉王朝”与朕的“大新王朝”,谁才是真正的天命所归!

很快,新朝所辖的所有州郡都被动员起来,准备南征。到时年夏初时,兵马已基本征调完毕,共得四十二万之多,号称百万。另有役夫数十万人,负责押运辎重、粮草。统帅方面,则由时任大司空、大司徒的王邑(王莽堂弟)、王寻(王莽族弟)二人担任,总督一切南征事务。

这是有汉以来人数最为庞大的一支军队,若将役夫考虑进去,甚至可将上面的“号称”二字拿掉。但王莽顾忌刘縯此前用兵如神,又正当壮年,唯恐这二位皇弟仍不是他的对手。于是在百万大军汇集齐后,又对该军进行了以下几点补充。

一,广招天下兵家高人,得六十三位,一律拜作随军参谋。并专门拨出大量马车,用于装载兵法典籍,山川地势图等重要资料。

二,拜高个长人巨毋霸为校尉,随同出征。这巨毋霸,堪称新朝第一奇人,身高三丈,腰大十围,且有个绝活——善于驱使虎、豹、犀、象等凶猛野兽。王莽为此特建一军,是为“猛兽军”,交由这位“巨灵神”般的奇人统管。

三,征召能工巧匠,大量建造威力非凡的强弓劲弩,以及云梯、冲车等攻城器械,以备届时攻城之需。

这套阵仗布置完后,无论从哪个方面来看,汉军都已无取胜机会。而王莽也终于满意了,他已将“杀鸡焉用牛刀”一词,发挥到了极致。

时年五月,颍川郡。

乖乖隆的咚,这支新军一出,那真叫天动地摇,日月无光,光押运辎重的后队就长达近千里,怎么抵挡?果然,在得知百万新军已进抵颍川境内后,前些日子还耀武扬威,四处攻城略地的汉军全没了往日威风,只剩下了唯一的出路:跑。

问题是:该往哪跑呢?

——成国上公王凤眼下正在昆阳,先去那汇合再说吧。

在逃往昆阳的一行人中,刘秀、邓晨、李轶等舂陵军骨干也都在列。之前,刘玄虽已称帝,仍唯恐遏制不得刘縯,故而将其嫡系部下一拆为二,分流到王凤军中。刘秀奉王凤之命,本已攻略至颍川北部与严尤等人交战,眼下新军先锋一到,恰好正面相逢。一看这架势,他再显谨慎本色,叫上邓晨、李轶几个,跑得比谁都快。

很快,小小的昆阳城中各路豪杰渐渐汇集,已得军士八九千人。王凤与王常在听取了刘秀等人的急报后,一琢磨:不对呀,汉军有多少,八九千人;新军有多少,八九十万人(号称百万)!守在此地又有何用?

——那就连昆阳也不要了,继续跑吧。

正当众人打定主意,欲再弃昆阳而逃往其他城邑时,刘秀挺身而出道:“诸位将军,莽贼大军眼看将到,你等不在此竭力守城,却是要往哪里去?”

唉哟,都到这工夫了,谁还有空陪你刘秀嚼舌根子。众将挤作一团,或称妻子儿女尚在他处,或称前日缴获的财物尚在他处,纷纷涌向大帐门口。刘秀见状,连忙上前拦住,质问道:“如今局势,你等尚有闲心顾及妻子、财物耶?须知,此地正是颍川西南的要塞之地,若弃了此处,贼兵一日便可进抵宛城。到那时,宛城尚未攻克,陛下与十万汉军可凭何物据守?如十万汉军俱亡,你等又有何处可避?——唯有同心协力,共居此城坚守,方是唯一出路!”

众将听了这话,一齐大怒:“刘秀,你一小小偏将,何敢出此妄言!”竟不顾其劝阻,仍要逃奔。刘秀无奈,苦笑数声,只得避过一旁。

眼看众将步出大帐,将至城门时,有城头哨兵来报:“大事不好,莽军黑压压一片,已兵临城北。”

王凤惊道:“可看清来者有多少人?”

“一望无际,连绵百里而不绝。”

众将这下泄气了,纷纷跌坐于地。——那莽贼大军来得如此之快,其中怎会缺少精骑快马?我等此时若弃城而逃,必遭全军覆没。想到伤心之处,个别将领掩不住恐惧与失落,掩面而泣。突然,王常起身,说众人道:“事已至此,等死无益,不如且看刘将军有何良谋。”

众将猛然醒悟,都随王常回归帐中,再请刘秀相助画策。刘秀也不推辞,当下根据昆阳周边地势,娓娓分析守御之法——何处地势狭窄,多低洼,不利用兵,可少分军士守御;何处地势开阔,多平地,须全力提防。众将听后虽连连点头,但仍面带疑虑。刘秀见状,又笑道:“守城之策,在下已谋划仔细,谅贼军虽众,一时绝难急拔。除此之外,在下另有一策——趁贼军初来乍到,尚未大集,今夜时分,我刘秀愿奋死突围,赶往定陵、郾城等地,更请援军前来相助。若得成功,届时诸位将军攻其于内,我刘秀率军攻其于外,两下夹击,必可得胜。”

一听这话,众将惊讶声一片,顿时对刘秀肃然起敬。尽管他们仍觉得这必可得胜“必”得有些勉强。当下邓晨之侄邓奉率先起身,说愿相助刘秀;随后,又有李轶、任光、王霸等人也表态愿去,最终得十三人,皆是骁勇善战之士。刘秀大喜,勉励众人一番,给各自战马喂足草料,只等夜色降临,便好趁势率军突围。

纵横华夏之名将传奇(两千年逐鹿中原史)》小说在线阅读_第246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猪猪然2011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纵横华夏之名将传奇(两千年逐鹿中原史)第246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