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没有收尾的作品并非都是太监文,也许...就好比你追求一个人,最终她(他)并非属于你。

话说此时之天下,已非秦末之天下。秦末时,因中原刚刚归为一统,尚未有实力远拓疆外,因此天下虽乱,只乱中原。而眼下,经汉武帝开拓疆域,中原大地四周已被安置下一系列属国,与中原的局势休戚相关。——往北去,有匈奴;往南去,有西南夷;往西去,是由西域都护屯田领护的西域大小诸国;往东去,则是有公元前1世纪中叶陆续建国的“朝鲜半岛三国”——高句丽、百济、新罗。

为了缓和民众情绪,已在国内改制不利的王莽非但未加收敛,反而越改越大,将改制工作推行到了国外。——先是发布诰文,将以上各属国国君的封号一律由“王”改作“侯”;又将先前汉朝颁发各属国的“印玺”收回,改发“印章”;最后,又乱改称号,将“匈奴大单于”改称为“降奴单于”,将“高句丽王”改称为“下句丽侯”。终于激得塞外各国从安分变成了不安分。首当其冲的便是匈奴,在乌累若鞮单于的率领下,频繁扰边,杀新朝五原、代郡等地吏民无数。其余各属国,也纷纷告叛。

王莽闻讯,一时好大喜功,竟不管国内严峻形势,执意发大军三十万北击匈奴。又令精骑万人多持重金北上,物色前呼韩邪大单于的子孙,意欲彻底击溃匈奴后,将匈奴国分作十五部,分而治之,令他永世不得翻身。

至于西域、西南夷、高句丽等处,但凡不服新朝统治的,也各遣良将率军征讨。一个也未落下。

朝廷还是有明白人的,曾与王莽同窗就读于太学的严尤就算一个。他上书皇帝,直言“动员大军不易、征集粮草不易、千里运输不易、长期作战不易”——连汉武帝当年挟强汉之国力,卫霍之韬略,都为之打穷,何况如今新朝?因此建议改用小规模精兵发动突袭,重挫匈奴锐气即可。可这时的王莽,连“分匈奴为十五部”的战略构思都有了,对此哪能听得进去?于是执意征集大军北上,并责令下属各郡县加紧筹措粮草。

结果,从公元11年开始,到公元16年,五六过去了,三十万大军都未能成行;与之同时,征讨西域、西南夷、高句丽等国的各路兵马由于缺乏详细规划,盲目行动,也先后告败。

王莽的纸上谈兵,自不量力,终于造就了白骨暴露于野,百姓易子而食的惨状。无论官商,无论地主、田农,都对曾经狂热拥护过的“王圣公”彻底绝望。

天凤四年(公元17年),是为新朝九年。有瓜田仪起兵于会稽,吕母起兵于琅琊,首举义旗公然反抗新朝。未过几月,天下义军便成星火燎原之势。——新市人(今湖北京山县)王匡、王凤,琅琊人樊崇、逄安,东海人刁子都等,或拥兵数千,或聚众数万,紧随起兵响应。

消息传到朝廷时,王莽正为边境局势分身不暇,竟无以召集大军平叛。无奈之下,只得采用“鬼神之法”来抵挡义军。——他先是制铜斗一个,掺入五色石子,尊其为“威斗”,用来诅咒四方敌军;随后见诅咒无效,又令人推算新朝国运,得三万六千年,并自称已觅得仙道,以警慑天下;可惜天下人并不买“王仙人”的帐,各地的义军仍是此起彼伏。王莽不死心,又自托黄帝后人,大建黄帝祭庙,并毁坏汉高祖庙,以示新朝代汉是上天之命。可仍是没用。——或许他自己也很疑惑:这些可都是他昔日的粉丝啊!怎么当日搞“符命、谶语”,就信服,就追随;如今如法炮制,怎么没用了呢?

皇帝当糊涂了吧!你当他们真会为这个捧你?——只为对之前的汉朝失望,希望改朝换代后,能够更好的活下去而已。

现在可好,还不如汉朝那时,不反你反谁?

到地皇二年(公元21年)时,由于朝廷长期未动用大军征剿,义军不断取胜,有两大势力渐渐脱颖而出:一为琅琊人樊崇所率,位处青州。因其属下军士皆以朱砂涂于眉心,故称之为“赤眉军”;一为新市人王匡、王凤所率,位处荆州。因其常年藏匿于绿林山(位于今湖北省随州市)中,故称之为“绿林军”。

二路义军,人数皆已不下五万。

局势到了这一步,王莽终肯舍下脸面,听从严尤之劝——将征讨匈奴、西南夷等各方的朝廷精兵召回,全心全意先解决内乱。

时年春季,数万朝廷官兵在太师景尚、更始将军护军王党的率领下,开赴青州,征剿赤眉。

只一战,新军大败,景尚被杀。而赤眉军挟大胜之威,吸纳义军更是无数。王莽不泄气,隔年又拜宗室子弟王匡为太师,廉丹为更始将军,率大军十万再攻赤眉。结果又败,廉丹战死,王匡仓皇逃往洛阳。赤眉军在吸收了该支军马后,兵力更胜一步,渐渐发展到数十万之众。

王莽这下惊呆了:一直以为义军不足为虑,谁想这赤眉军如此厉害!迅速令大司徒王邑(王莽堂弟)、大司马董忠、大将军阳浚等人再领兵十万驰援洛阳,配合王匡加固“洛阳—敖仓”防线。这一举措,证明朝廷已承认赤眉军的强大,弃攻为守,全盘放弃青、徐二州。

赤眉军是打不过了,那绿林军呢?总得找个软柿子捏啊。

绿林军其实也厉害,屡次挫败荆州官兵,只可惜运数不佳。就在该年,绿林山一带爆发大面积瘟疫,义军死者过半,被迫弃山而走。一部南下南郡(今湖北荆州市),号“下江军”,领导者为王常、成丹;一部北上南阳,号“新市军”,领导者为王凤、王匡。就此,绿林军分裂为两部,各万余人。

王莽觅得了这个良机,怎肯放过,于是拜之前屡献良策的严尤为纳言将军,南下平叛。

鉴于东部防线吃紧,朝廷可用的兵马不多。严尤的待遇和之前的王党、王匡等人相比,可谓大相径庭。出征之时,他仅得朝廷诰文一份,属官百余人,连个兵符都没捞到,就被迫动身南下。但能将就是与庸才不同,严尤抵达荆州后,不靠州牧相助(没有兵符,调动不了兵马),也无时间操练兵马,仅凭临时招募的万余乌合之众,竟然横扫南郡,连胜下江军数阵。王常等人见势不妙,走为上,仓促率军而逃。

另一支新市军一看这架势,也被吓傻了。王凤、王匡二人身为绿林好汉之首,也算一时英雄,但这次竟眼巴巴地看着几个月前还在一个锅里吃饭的兄弟就这么被人赶来赶去,始终不敢发兵救援。幸亏王常机灵,最终觅得个空隙隐藏入山涧之间,藏住了踪迹,才算没全军覆没。

纵横华夏之名将传奇(两千年逐鹿中原史)》小说在线阅读_第241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猪猪然2011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纵横华夏之名将传奇(两千年逐鹿中原史)第241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