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秀传(公元前5年—公元57)
“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史记》
第一百六十五回:“行仁义”王莽扬名,托天命新朝篡汉
先接上文。
只用三千匈奴人,就可奴役军民达数十万之多的康居国,北匈奴首领——郅支单于的彪悍以及谋略可见一斑。但如今,他的首级正被挂在长安城中风干。
于是,在经过高祖、文景、武帝、昭宣等各位明君;程李、卫霍、赵充国、陈汤等诸位良将的共同努力之下,大汉王朝,终于在汉元帝刘奭手中到达了极盛。
极盛的背后,就是衰落。
平白捡了个盛世的汉元帝有四大喜好:一好儒术,二好书法,三好乐器,四好女色。偏偏就是不好治国之术,混混沌沌就把十六年皇帝当过去了。到了公元前33年,其子刘骜(汉成帝)继位后,情况更糟。——作为历史上最著名的风流皇帝之一,他与赵飞燕、赵合德二姐妹的传奇野史,至今仍充斥满各类坊间,广为流传。
古代好色之君不少,秦皇、汉武都是,也算不上什么大错。但汉成帝明显是个极端:为了取悦二位赵氏佳人,他不惜杀死自己的两位幼子,落得个身后无嗣的悲惨局面。“爱江山,不爱美人”。抛开“盛极必衰”的历史规律不算,汉成帝是汉王朝衰亡重要原因之一。
另一个重要原因,则要怪汉成帝之母,太皇太后王政君。
王政君,宣帝时初为皇后宫女,只因机缘巧合被皇太子刘奭临幸,育得后来的皇太孙刘骜。于是,母凭子贵,王宫女变成了王太子妃,之后又变成了王皇后,否极泰来。
然而,得皇后之位易,守皇后之位难。只怪刘骜着实不成器,从小就是个好色无德的胚子,汉元帝在位时,就几度欲将其太子之位废黜。皇后王政君出身低,性格懦弱,又缺乏心机,只能整日在后宫以泪洗面,对此毫无办法。后幸亏有元帝近侍史丹等人力挺,刘骜的太子之位才得以险中得存,熬成了汉成帝。
汉成帝登基了,王政君也变成了太皇太后,终于可以扬眉吐气,喊句“天不绝哀家”!但为了保险起见,一向小心翼翼的她,仍要寻一个比“太皇太后”更为强大的后盾,来巩固她似乎仍藏有隐患的后宫之主地位。
——外戚。
王政君有兄弟八人,分别为:王凤、王曼、王谭、王崇、王商、王立、王根、王逢时。其中唯王曼早丧,其余的,很快在王太后的授意下,被成帝一律封作列侯。又参照昔日霍光,以长兄王凤为大司马、大将军,总揽朝政,相助辅国。
事实证明,王太后出于自保,用意是好的,但眼光实在太差。——这王凤,论权术则有,论能力则无。一遇大事,慌里慌张,毫无主见;但若与汉成帝有政见不合之处,却懂得拉上太后,动辄以辞去大将军之位相要挟。除他之外,其余的王氏族人大多也非善类,仗着一朝得宠,常以炫耀斗富为乐。一个个将府宅修的堪比宫殿,又大量侵夺百姓良田,完全无视禁忌、律法。——就比如说其中的“成都侯”王商,在“王氏七兄弟”中排行第五。一次因身体不适,他竟向皇帝借了座宫殿养病;病好后,又竟然私自凿穿长安城墙,引护城河水到自己府邸的池塘中,用于划船行乐。王氏之奢靡,之胆大,由此可见一斑。
因为太后的缘故,汉成帝对这帮舅舅、表兄弟们毫无办法(他执政中后期无视政务,纵情声色,与王氏的擅权有着极大的关联)。其实太后也急:她再怎么说,也是国母,是母仪天下的人,怎会想到这帮不肖后辈们这么不争气!极度的失望下,她试图从王氏族人中找一个出淤泥而不染的出来,培养成“霍光第二”,好将日益陷入危机的大汉江山鼎力扶正。
人选很快有了,王曼之子:王莽。
由于父亲过世的早,常寄居于叔父们门下,王莽虽属王氏中人,但却没沾上那份纨绔子弟的恶习。从少年时起,他就勤习儒术,侍母至孝,谦恭俭让,礼贤下士,与其他堂兄弟们大不相同。王太后看到这样的侄子,自然十分满意,恰好大将军王凤于阳朔三年(公元前22年)过世,临终前也称赞王莽的品德,请求太后他日悉心照应。于是,该年,王莽被正式召入朝中,担任侍郎。
担任了侍郎的王莽,依然不骄不躁,兢兢业业。为官多年,端的是廉洁无比。别的伯叔、兄弟去侵夺田地,他捐赠田地;别的伯叔、兄弟欺压良民,无恶不作,他却以天下为公,甚至不惜捐出自己的薪俸,卖掉自己的马车去接济穷人。一时间,人人称颂其德,连不太管事的汉成帝都被他的大义折服。永始元年(公元前16年),王莽被任命为光禄大夫侍中,并领骑都尉,掌管羽林军。
这一年,王莽才三十岁。
又过八年,绥和元年(公元前8年),大司马一职经过王凤、王音(王凤堂弟)、王商、王根四人几度转手后,出于肥水不流外人田的目的,又蒙王根临终推荐,终于传到了王莽手中。
这一年,王莽三十八岁。
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王莽,依然还是老样子,舍己为公,克勤克俭。一次,公卿百官去王莽府上探望他老母,见一女仆,衣着破旧简陋,但举止谈吐不凡,猜了半天,竟然是王莽夫人;又有一次,公卿百官于王莽府中议事,这位大司马由于牵挂老母病情,多次向众官员赔罪,然后亲自去榻前探视,来回奔波了许多回,才把公事议完。这么几下一来,王莽的美名再次广播朝野,成为了绝对的偶像级人物。
——汉朝最崇尚什么?孝、廉啊!
然而,好景不长,又一年后,汉成帝离奇驾崩于赵合德寝宫中。由于他生前未留下子嗣,十九岁的定陶王刘欣被拥立为帝,是为汉哀帝。
哀帝的祖母姓傅,哀帝的母亲姓丁,因此,傅、丁二族很快取代了王氏一族的外戚地位。而王政君虽然健在,虽然名义上仍是后宫之首,虽然对王莽十分欣赏,但由于她一贯的性格怯弱,很快便作出了让步,使得傅、丁二族顺利占据了朝中的大小要职。大司马王莽见争权无望,主动辞官,归隐于封地新野(今属河南南阳市),闭门不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