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可以看到当前章节及切换阅读主题!

一场本该杀得难解难分的恶战,就这样,被热爱劳动(砍树搭桥)、写字(上奏)、聊天(劝降)的赵充国轻而易举化解了。与之前的诸多战役相比,“平羌战役”的过程实在是不起眼,连场大规模厮杀也未曾有,战果(斩首人数)自然也是寥寥;然而,此战的影响,以及此后的局势发展,却远远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时年秋季(神爵二年,公元前60年),一直寻隙联手羌人攻汉不得的虚闾权渠单于吐血而亡,其弟右贤王屠耆堂篡位自立,是为握衍朐单于。匈奴太子:稽侯珊西逃。

“日逐王”先贤掸本就与握衍朐单于有隙,对此不服,率部下万余人南降汉朝。

——匈奴首次出现正式分裂。

同年,汉朝将之前赵充国的“制夷之法”,“拷贝”到了西域——委任郑吉为“西域都护”,总摄西域南北两道大小诸国。“汉天子之令下,顺服者示以恩,不服者发兵讨之”。汉朝就此轻松掌控了西域,置南北道诸国为属国。匈奴疲弱,不敢争也。

又过二年,神爵四年(公元前58年)。乌桓趁匈奴国势衰弱,发兵西征。驻地位于匈奴国东部的姑夕王作战不利,遭大单于责怪,愤怒之下,竟纠合部众四万余人,推前太子稽侯珊为“呼韩邪单于”,反攻王庭。握衍朐单于战败,向右贤王求援,右贤王置之不理,无奈之下自杀身亡。

呼韩邪单于就此夺占了王庭,成为新任大单于。但好景不长,不久后,右贤王等人为了己方利益,又推握衍朐单于之子:薄胥堂为“屠耆单于”,发兵进攻呼韩邪单于。呼韩邪单于战败东逃,王庭为屠耆单于所掌控。

——匈奴短期内出现了第二次分裂。

再过一年,五凤元年(公元前57年)。鉴于此前王庭多次易主,匈奴国的中央集权越发衰弱,其余有兵有将的贵族们也按捺不住了,纷纷独立。——在王庭以东,有间于屠耆单于和呼韩邪单于领地之间的“右奥王”与“乌藉都尉”,各自在己方军士的拥护下,自立为单于,是为“车犁单于”与“乌藉单于”;在王庭以西,有“呼揭王”,自立为“呼揭单于”。

——这么一来,含屠耆单于和呼韩邪单于在内,一下子冒出五位“大单于”,史称“五单于并立”。匈奴再次分裂。

占据着王庭,自恃为“正统”的屠耆单于对此当然不能容忍。于是在“五单于并立”后不久,他率先动手,陆续击败车犁单于、乌藉单于、呼揭单于,将他们仨向西驱逐,暂时缓和了匈奴的分裂趋势。哪料想“螳螂捕蝉,黄雀在后”——隔年,位于最东方的呼韩邪单于趁西方四部兵马大战方休之际,率军东征,搅入战局。一场大战之后,屠耆单于战败,自尽。

挫败了最强的对手后,呼韩邪单于又收服其余三部人马,再一次控制了漠北王庭。但他也不是最终的胜利者。很快,屠耆单于的堂弟:“休旬王”于王庭以西起兵,自立为“闰振单于”,要为堂兄报仇;而呼韩邪单于之兄,为他镇守王庭以东的“左贤王”呼屠吾斯,也叛变了,自立为“郅支骨都侯单于”(简称郅支单于),要趁火打自己兄弟的劫。呼韩邪单于对此欲哭无泪,只能硬起头皮,接着混战。

两年后,郅支单于杀败闰振单于,又击败其弟,王庭再次易主。

长期的“王庭争夺战”,榨干了匈奴的最后一点实力。放眼其国内,弹尽粮绝,战乱不休,已到了“人吃人”的地步。大量的匈奴部众不堪饥饿之苦,纷纷南下,归降汉国。先是“日逐王”先贤掸,后是“右谷蠡王”姑瞀楼头(屠耆单于之子,在其父死后归降汉国),到了最后,整日守在边关上不忙打仗,专搞迎接工作的汉军终于迎来了一个真正的大家伙:呼韩邪单于。

王庭被自己兄弟夺了,部下又死伤过半,无以为食,这个大单于当得这么窝囊,也就无所谓脸面不脸面了。五凤四年(公元前54年),呼韩邪单于率众南下,抵达大汉边关,遣子入朝为质,正式向大汉称臣。

——就此,西汉年间,匈奴完成了最后一次,也是最为关键的一次分裂,分成了“南匈奴”与“北匈奴”。要说明的是:两者的区别,关键不在于地理位置,而在于意识形态。——北匈奴仇恨中原统治者,仍试图对汉人复仇;南匈奴则摈弃了两族之间的恩恩怨怨,成为了大汉坚实的盟友(称作“仇汉匈奴”和“亲汉匈奴”或者更为贴切)。

甘露三年(公元前51年),呼韩邪单于亲自入关,于甘泉宫朝见汉宣帝,行叩拜之礼。——南、北匈奴的彻底对立,已成定局。

初元五年(公元前44年)。由于西方的康居王(大宛的西北邻国国君)邀请,穷怕了的郅支单于毅然放弃了匈奴一贯的栖居地:漠北,率大小族人十数万向西迁徙,借机避开“汉—南匈奴”联盟的巨大威胁。一伙人忍饥挨冻跋涉万里,又恰逢连月大雪,沿途死者不计其数。抵达康居国时,郅支单于惊讶地发现:作为匈奴两大部之一的北匈奴,所有部众相加起来,已仅存三千余人。

北匈奴西迁后,呼韩邪单于率众返回漠北,并从汉元帝(汉宣帝之子,于公元前49年登基)那儿迎娶了一位大美女:王昭君,是为“宁胡阏氏”。此后借托大汉援助,开始休养生息,成为了汉国北方的坚实屏障。

建昭三年(公元前36年)。迁入康居国的北匈奴在郅支单于的领导下,元气也渐渐恢复,竟然鸠占鹊巢,奴役康居国人以攻四方,继续与汉国为敌。——他兵虽不多,却骁勇善战,又修筑坚城一座,名作“郅支城”。康居王敌他不过,只得沦为附庸,敢怒而不敢言。

有一人,名叫陈汤,官拜“西域都护骑副都尉”,是为“西域都尉”的副手。闻知此事后,胆大心细的他擅作主张,矫伪诏一封,向西域各国征集军队。各国对汉国的安边政策向来心悦诚服,无不俯首听命,数月之间,得大军四万。于是陈汤与西域都尉甘延寿商议,就用此军西征,讨伐北匈奴。见事已至此,甘延寿不得不应。

联军一路过去,抗“汉天子之令”者,皆被陈汤众人讨平;至于各国平民,秋毫无犯,因此所向披靡,轻易进抵郅支城下。

隔年,建昭四年(公元前35)正月,郅支单于首级被悬挂于长安城中,威慑大汉西、北各方。——“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即由此而来,出自陈汤之口。

历时大半个世纪的“汉匈之争”,就以这么简单,而又充满戏剧性的方式,彻底收场了。

纵横华夏之名将传奇(两千年逐鹿中原史)》小说在线阅读_第237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猪猪然2011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纵横华夏之名将传奇(两千年逐鹿中原史)第237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