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可以直接切换白天和夜间模式!

叛军攻城正急,乍然间听闻了这一变故,哭妻喊子,轰然散围而去,氐王遮拦不住,只得夹杂于大军之中。到山下时,眼见山上浓烟滚滚,直冲天际,并无大火。众人心中稍定,欲要强行夺山,却见一干路径都已被汉军弓弩手牢牢把持,冲突不得。

正相持间,赵充国率数千人当先下山,找氐王答话,劝他归降。氐王弄清其意图后,勃然大怒:“汉人夺我故地,自择繁华处居住,却将我等驱逐入深山老林间……既已中你诡计,要战便战,何必惺惺作态?”

赵充国闻得了这话,率亲兵上前,回道:“非大汉不容你等,也从未禁止你等出入郡县。若尊驾有意,何不立即率族人出深山,与汉人杂居?”

氐王冷笑:“汉人有句话,叫做‘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历任官吏因此仰仗国威常欺凌我族人。即便能入郡县,无非充作下贱奴仆,动辄惨遭屠戮。今日你杀我等家小,占我驻地可以,再想诳得我率部众束手就擒,却是休想。”

赵充国叹道:“此实为夷人久不服归化之根本也。”随即下令后军放人。——但凡此行擒获的氐人部众,一律完好。随后,责令武都郡守大出榜文:氐人愿出深山者,划地一处供其居住、耕种;不愿出者,任由其留居山中。若无谋反、杀人、偷盗等诸事,尊重其习俗,不得妄加干涉。

见赵充国如此用事,氐王心悦诚服,率众弃械归降。武都遂平。

不日,赵充国率平叛大军回归朝中,见过霍光。霍光草草阅完战报,问赵充国道:“叛乱既定,将军何不上报斩首人数,由我为你请功?”

“非末将有意隐瞒,只因无所斩得。”

“那俘获之数几何?”

“也无所擒得。”

哎呦,霍光听了这话,难免有些吃惊:你既未斩得首级,也未缴得俘虏,却口称叛乱已平,却是为何?于是又细看战报,恍然大悟之余,不喜却忧道:“若氐人降而复叛,老将军岂非白走一遭?”

“夷人虽曾属化外,残忍好杀,毕竟是血肉之躯。末将以诚待他,料他也必不有负于我。何况若双方正面厮杀,迁延日久不说,汉军必也有死伤。即便能强行镇压之,数年后其军力稍稍缓和,仍会复叛。”

霍光微微颔首,又道:“老将军‘不战而屈人之兵’,确实高明;然而,先前的卫霍、李广等人,难道就是迂腐之辈?”

“末将岂敢。但此一时彼一时也,那时大汉坐拥数代积累,国富民足,自然可长驱漠北,无往不胜;如今国中疲弱,父子俱在之家寥寥无几,又无许多马匹,自然要能不战就不战,以蓄财养民为先。——这,也是大将军您的一贯主张。”

听到这里,霍光如释重负,终于笑道:“近日北方有急报来,乌桓因上次大败之事,勾结匈奴,蠢蠢欲动。我正要选一良将屯守上谷,以扼其锋芒。不知老将军以此战法,能敌乌桓否?”

“末将蒙大将军厚恩,敢不以死效劳?”

霍光大喜,就请汉昭帝下诏:升赵充国为中郎将,兼上谷太守,负责镇守冀州北部防线,以当乌桓。

乌桓王很愤怒。

不怪他愤怒,只怪霍光太阴。不久前一战,乌桓遭汉中郎将范明友偷袭,损失六千人,害得他不得不低声下气向汉国求和。如今终于稍稍缓过气来,准备兴兵雪恨,谁料霍光又派了位新中郎将赵充国过来,逼得他报仇不得,徒惹一肚子恶气。

如何报仇不得呢?——这赵充国一到任上,迅速在上谷境内大肆修筑烽火台,搞成连绵一片。然后凭借快捷灵通的情报和高耸坚固的长城,提前将强弓劲弩设在乌桓大军的必经之路上,且从不出战。乌桓强啃数次不得下,只得转道另攻渔阳、右北平等处,不料这些郡守见赵充国战术有效,早已纷纷效仿,个个成了缩头乌龟,只肯窝在城头放箭。乌桓毕竟不比匈奴人多势众,几次损伤下来,民怨大起,都怨大王背弃与汉国的同盟,伙同匈奴攻汉。

乌桓王无计可施,竟挑选一批大嗓门军士,聚集在城墙下叫骂。但没想到那赵充国可能年纪大了,除了胆小怕事之外,竟然也挺婆婆妈妈,拉了一批乌桓降卒,倒过来对着城下的乌桓骑兵们晓以大义,共商和平大计。一边要战,一边要和,争了大半年,始终打不成。

乌桓王没耐性耗下去了,在气得暴跳如雷之后,宣布与汉国休战,撤军返回漠东。

乌桓之患遂平。

有朋友这时要问了:作者之前刚说过李广的硬碰硬战法落后,卫青、霍去病的远道奔袭战法先进,怎么到这里又不一样了?

既然长城如此管用,为何汉朝之前不推广这一战法,而要远逐漠北徒耗国力呢?

——在此要说明的是,乌桓此时虽已渐渐崛起,但国力与巅峰时期的匈奴不可同日而语(眼下的匈奴早已衰落)。又因其常与匈奴、东胡等游牧民族打交道,故而对杰出的守城将领办法不多。——兵无常势,水无常形。半个世纪前汉军玩得游刃有余的奔袭战法,到这里时,终因天下具体形势(匈奴、乌桓二强实力不足,汉朝忙于休养生息),被霍光、赵充国等人再次改变。

也怪乌桓王耐心不足,耗不起。若能再耗个三四年,没准大仇可报。

元平元年(公元前74年),年仅二十一岁的汉昭帝英年早逝。赵充国奉大将军霍光之命,立即回朝议事。

乌桓之患,虽然也算麻烦,但霍光已管不上了;接下来的这件大事,才是天下第一麻烦事。务必要将亲信部将汇集到长安,共商天下大计。

——汉昭帝驾崩的早,无子。

纵横华夏之名将传奇(两千年逐鹿中原史)》小说在线阅读_第232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猪猪然2011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纵横华夏之名将传奇(两千年逐鹿中原史)第232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