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可以看到当前章节及切换阅读主题!

历来但凡提到好征战之君(或者说有能力的暴君),必首推“秦皇汉武”。从二人生前看,也确实相差无几——都是将祖上的几世积累挥霍一空;都为各自朝代开疆拓土,树立大国威名;都好求仙,慕虚名,并间接害杀了“好仁义,轻攻伐”的贤太子,将大权交到了辅政大臣手中。

但结果是如此不同,秦始皇过世后不到三年,秦帝国灭亡;而汉武帝过世后,汉帝国还在继续,并且局面暂时还相当不错。

——因为秦始皇眼光不佳,选择了李斯;而汉武帝不但能用兵,眼光也不错,他选择了霍光。

霍光,乃霍去病同父异母之弟。之前虽因其兄长的缘故被召入朝廷,历任奉车都尉(掌管皇帝车驾),光禄大夫等要职,但从未统帅过大军,一直鲜有出场机会。实在要找点他的丰功伟绩来说,不过“兢兢业业,从不犯错”八字。

武帝到晚年了,脑袋一拍,突然想起这位“霍二爷”的好来,一再加封,使其顺利的成为百官之首。又唯恐有他人掣肘,竟赐死太子刘弗陵的生母“钩弋夫人”,随后册封霍光为大司马、大将军,将整个大汉帝国完完全全的交到了霍光手上,这才瞑目。

——之所以这么说,只因武帝驾崩时,汉昭帝不过八岁。

如此用人,胆子也忒大了些,难免局势有恙。果不其然,武帝前脚刚去,天下大乱。关东,一干刘姓宗室野心勃勃,意图取代少帝而自立;关内,百官群臣议论纷纷,私下诋毁霍光;西南益州,数万流民揭竿而起,驱逐刺史、郡守,反抗暴汉;北方匈奴,数万铁骑攻入朔方,杀吏民数千人。

——与秦末相比,这时的汉朝情况也好不到哪去。只能看霍光的了。

大乱之时,方显强人本色。霍光面对危局,见招拆招:对匈奴守而不攻,不过数次添兵屯边而已;对朝臣多方笼络,将爱女嫁与同为托孤重臣的上官桀,由此西、北两处皆定。至于东、南两地的诸侯、乱民,则挥军猛击,该杀得杀,该打得打,不过数月间,也悉数归于平静。

看到了吧,强人就是强人,轻而易举间,偌大的危机统统化解。霍光之所以能为李斯之所不能,只因他除了一味妥协,兢兢业业之外,也泼辣的狠。

——李斯要和赵高合作,而我霍光不需要和任何人合作,我就是当今的皇帝。至于盟友,那都是虚的,不过是为确立我独断朝纲的必要手段。什么,我太霸道了?对不起,本将军手持先帝遗诏——是先帝非要授权给我,我固辞不得,才不得已而受之!

——政权,我要,平日里带剑履上殿,威加百官;兵权,我要,南北军、羽林军统帅皆为我亲信。因此,天下震动有何可惧?我霍光身兼政权、兵权于一身,巍然不动!

刚开始时,这一套阵仗确实吓人,朝内朝外尽被他收拾的服服帖帖。但六年之后,新的矛盾终于浮出水面,而且还是大矛盾——其余几位托孤大臣不买他的帐了。

武帝去后,金日磾于隔年也过世,四位托孤大臣只剩三人。上官桀、桑弘羊二人都是好战分子,野心也大,常常与霍光政见不合。他俩见霍光常年独霸大权,难免按捺不住。于是商议下来:明刀明枪硬碰硬是不可取的,毕竟“大司马、大将军”、“先帝遗诏”这十个字太吓人,要确保必胜,唯有邀请关东诸侯率军入关,废昭帝、杀霍光,名正言顺换他俩上。

这是一个比较明智的策略,毕竟别的难找,想做皇帝的一抓一大把,很快便与燕王刘旦达成同盟。不久后,与上官桀交厚的盖长公主(汉武帝之女)也投入该阵营,相助造势。众人计议定后,趁霍光休假之时,由燕王打头阵,公然上书昭帝,说霍光大逆不道,欺君罔上。前些日子检阅羽林军时,甚至还僭越天子礼仪,有谋反之心!

书信是好书信,可惜他们太低估霍光了。此人不但耳目众多,而且处事刚柔并济。——就在汉昭帝这边刚阅完书信,还在寻思对策时,霍光那边已听到风声,扑通一声跪在了府内画室中。昭帝令人劝他入宫多次,他始终不去,逼急了,献出一张先帝临终时赠赐的“周公背负成王图”来,搞得小皇帝愧疚不已。再一查,霍光检阅羽林军不过是几天前的事,那燕王远在东北,何以得知?必是诬告!于是按下一干诋毁霍光的文书不用,仍以霍光主政,且信任程度更胜往昔。

上官桀等人一计不成,又用一计:以邀请霍光赴宴的名义,暗伏甲士将他擒杀;杀霍光后,立废少帝。却不想此计又被霍光提前得知,哭哭啼啼地告到了小皇帝处。没几日,宫内禁军大肆出动,一举铲除上官桀、桑弘羊二人,各灭其三族。其余同谋者长公主、燕王刘旦等人也先后畏罪自杀。

扫平一切政敌之后,霍光再无敌手,朝中上下军政要务皆由他一力裁决。对此,其他臣子们当然也多少有些想法,但见识了如此权术手段,谁又敢轻动?别说这帮大臣了,纵然是汉昭帝也做不得主,索性尊从先帝遗诏,暂时将江山社稷交给这位大司马去管吧。

很快不管事的他惊喜发现,这霍光不仅权谋老道,治国也行。此前国力衰竭,风波不断的大汉在他的治理下竟重新焕发生机,隐隐然有文景之风。究其原因,乃是因霍光争权归争权,做事归做事,确确实实把武帝的嘱托贯彻下去了。

汉武帝没看错人,霍光确实是首辅的最佳人选。因为他用兵虽不如上官桀,理财不如桑弘羊,但偏偏曾是掌言论之官(光禄大夫),肯体恤下情;外加他又处事谨慎,所以不好战;不好战,军民便皆得休息。文景之治就是这么来的。而且与文景二帝时不同,汉武帝早已通过频繁战争和推恩令等律法将匈奴、诸侯两大难题从根本上解决,只要不乱倒腾,局面自然不会差。

在霍光的主推下,汉朝重新恢复到了休养生息状态。其曾多次劝农课桑,大赦天下,此前被压榨得几无生存之地的商人们地位也得到了显著提高。于是天下大定,军民称颂,国力稳中有升,史称“昭宣之治”。

纵横华夏之名将传奇(两千年逐鹿中原史)》小说在线阅读_第229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猪猪然2011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纵横华夏之名将传奇(两千年逐鹿中原史)第229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