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主题”可以切换皮肤和字体大小!

历经千辛万苦,动用全国的兵力,总算是将这个“小飞将军”拿下了。由不得大单于细细回味这一战的惨状,右贤王处送来急报:我部遭汉军大将李广利偷袭,损失惨重,请大单于早日派兵救援!

——就在匈奴国集中兵力大战李陵时,左、右二路汉军按期抵达预定目标。左、右贤王因手中无兵(主力都被抽调到了中路),只得狼狈逃走。结果左贤王跑得快,成功躲过了公孙敖、路博德二人的追杀;右贤王跑得慢,被李广利大杀一阵,折损万余人,只得一边求援一边向北溃逃。

五千步兵就如此了得,三万骑兵那还得了!更何况还是眼下的“汉国第一名将”——真贰师将军!大单于得报后不敢怠慢,立即率全部兵力疾驰向西前去救援。

半月后,天山以东,车师国地界。

苍穹下,处处戈壁黄沙,有十万军队一内一外在此对峙。位居垓心的,是李广利所部,三万人已损伤近半;包围在四周的,则是八万匈奴大军。

满心以为又是另一番恶战的大单于算是整明白了:这李广利虽号称眼下“汉国第一名将”,常统大军,其实和李陵一比,就是个徒有虚名之辈。什么征破大宛名将,什么无敌贰师将军?只会人多欺人少!——三万人打一万人有办法,一碰到八万人,便立刻方寸大乱。

“各部听令,严加戒备,切不可让李广利走脱。”鉴于该军中也有许多弓弩手,大单于决定沿袭之前的成功战术:围而不攻,逼得汉军突围。

——汉军箭矢射完之时,便是我军胜利之时!

这一招实在太狠,直把李广利急得抓头挠腮。他本无打硬仗的经验,也无以寡击众的勇气,一看匈奴大军守得滴水不漏,除了责令部下拉开强弩,蛮打蛮撞之外,再无办法。

诶,你还别说,有时没有办法的办法,就是最好的办法。——昔日赵国名将:“马服君”赵奢曾有言道:狭路相逢勇者胜。今日虽非狭路,但匈奴人不知中原兵法中“围师必留一阕”的好处,只顾四面撒网,终于将奄奄一息的汉军求生欲望激起。

有一人,年约四十,名叫赵充国,暂为军中小吏假司马,向来默默无闻。他眼见汉军主将方寸已乱,便上前主动请缨:愿率一军当先开路,护送大军突围。李广利见此人相貌平凡,又是小吏,本当不许,无奈再无其他良策,于是交给他壮士百余人,令他克日突围。

不料,赵充国前脚刚收下一百壮士,后脚就变卦了:“此时我军命悬一线,若要末将突围成功,大将军还须得答应我一事。”

“何事?”

“全军偃旗息鼓,三日不战,到第四日时,突围!”

李广利虽不解其意,还是答应下来,果然将所有汉军向垓心收拢。赵充国见状心喜,又用一计:令军士散播谣言,只说汉军粮草已尽,箭矢已尽,又兼伤亡过半,不日便要主动出降。匈奴人不疑有假。

四日过去,赵充国依约出战。临战前,特请李广利集齐大军,号令道:“待会突围之时,全军将士以五人为一伍,只管竭力向前,有进无退,违者立斩!”然后,率领百余名壮士当先出阵,腰悬短刀,手持硬弓,飞也般杀向防线东南角。身后,李广利率其余军士紧紧尾随。

匈奴人安逸几日,未料到汉军会选择此时突围,一时间手忙脚乱,轻易被汉军攻破阵地一角。大单于闻讯,急率所部上前阻拦,同时召四方大军向东方汇集,意图截杀汉军。大军陆续到时,却见那赵充国形同困兽,身中数箭犹然死战,与麾下百余勇士分作南北两部,护住一小小缺口,力保以伍为列的汉军主力鱼贯出阵。厮杀多时,汉军主力大多已出,赵充国方才领着所剩无几的敢死队殿后而走,沿途又射杀匈奴骑士上百人。大单于顾忌此军无惧无畏,因此不敢过分紧逼,放汉军逃开生天。

数日后,玉门关守将派兵接应,汉军顺利入关。

上万汉军的命,捡回来了。

此战,汉军三路兵马齐出,一路无功而返,两路兵败,差点没把汉武帝给气死。追究责任下来,表现最好的李陵因为投降的缘故,顺其自然的成为了替罪羊,满朝文武皆归罪于李陵。而己方伤亡超过匈奴的李广利因凭借赵充国的神勇表现安全回国,竟免于受责。

司马迁不服。

作为一名正直敢言的史官,他对此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李陵虽然兵败,但能凭借五千步卒杀得匈奴人闻风丧胆,自古罕有。因而虽然有错,算不得大错,他毕竟是尽力了。

武帝大怒:那他为何投降?

司马迁道:以臣料之,李陵之所以不肯为大汉死节,只为他日寻找良机逃归,好继续报效家国。

武帝下令:太史令欺君罔上,私自为败将开脱。立即擒拿下去,免去其职,交给廷尉审讯!

无辜的司马迁哪里想到,其实汉武帝事后对李陵也极为欣赏,并对未能及时派遣军队北上接应一事深感懊悔。但对于一位帝王来说,欣赏归欣赏,这个李陵的勇猛果敢恰恰成了他最大的威胁。一来,若他人都学了李陵,谁还有宁死不降一说,谁又不敢自夸神勇主动请战?二来,李陵深通弩兵战法精髓,这正是汉军面对匈奴骑兵时最大的优势,若因此而被匈奴人偷师学得,骑兵编制大量衰减的汉军如何再与匈奴抗衡?

因此不得不严惩。

后司马迁受宫刑,凭借惊人的毅力写就史家巨著《史记》;李陵被汉武帝灭三族,亡命于匈奴一生,也尝为匈奴大将,但始终心系大汉,未肯为匈奴卖命。这些都是旁枝外话,此处无暇细说。

“传赵充国上殿!”

羽林出身的赵充国,在重伤初愈后终于踏入了他曾守卫多时的大汉皇宫。因拯救了李广利的缘故,武帝对这个军衔低微的下级将领产生了浓厚兴趣,并当面接见。

“听贰师将军夸赞你英勇多次,可掀开衣襟让朕一看。”

赵充国闻令,袒露上身,只见处处刀伤、箭伤,总计不下二十余处。武帝感慨不已。又策问其行军之策,对答如流。于是武帝大喜,当即加封赵充国为中郎,用作近侍。至此,这位大器晚成的将领方才进入内朝,终于渐渐有用武之地。

可惜,还不是眼下。

纵横华夏之名将传奇(两千年逐鹿中原史)》小说在线阅读_第227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猪猪然2011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纵横华夏之名将传奇(两千年逐鹿中原史)第227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