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可以看到当前章节及切换阅读主题!

第一百六十一回:先围贰师战天山,后围李陵五千卒

既已说到两汉版图,有两个新词不得不先作介绍:汉十三州、州刺史(因今后常会用到,故而先作详解)。让我们抛开“XX郡、XX县”等汉代称谓,暂时转回到两千年后的当代角度,来看一看汉武帝一手缔造的大汉疆域。

早在四年前,就在汉武帝东胜朝鲜,南平两越、西南夷之后,便仿照古制,合数郡为一部,大分天下。遂得: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益州、凉州、幽州、并州、交州(交趾)、朔方,共计一十三部。今又得西域,外加以京畿为核心的“司隶校尉部”,已得一十五部。为了方便读者理解,现将以上各部所辖地域一一整理,大致如下。

冀州:主要辖区为今日河北中、南部,以及山东西部、河南北部(以河北为主)。

兖州:主要辖区为今日山东西、南部,以及河南东部、江苏西北角(以山东西南部为主)。

青州:主要辖区为今日山东东北部,以及河北东南角(以山东东北部为主)。

徐州:主要辖区为今日江苏北部,以及山东东南部、安徽西北角(以江苏北部为主)。

扬州:主要辖区为今日江苏南部、安徽中南部,以及浙江、福建、江西三省(即“江东”)。

荆州:主要辖区为今日湖南、湖北二省,以及河南、广西、云南等邻省边缘角落(以湖南、湖北为主)。

豫州:主要辖区为今日河南东、南部,以及安徽北部,江苏西北角、山东东南角(以河南为主)。

益州:主要辖区为今日四川、贵州、云南大部,以及陕西、甘肃、湖北等相邻省份的边缘角落(以四川、贵州为主)。

凉州:主要辖区为今日甘肃东南部(汉代河西走廊)。

幽州:主要辖区为今日河北北部,以及辽宁、吉林二省大部分区域,有时还包含朝鲜国部分区域(以河北北部、辽宁西部为主)。

并州:主要辖区为今日山西大部,陕西北部以及内蒙古南部小部分区域(以山西为主)。

朔方:主要辖区为今日内蒙古西北部。

交趾:主要辖区为今日广东、广西大部,以及越南国北部小部分区域(以两广为主)。

西域:主要辖区为今日新疆大部,以及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中亚国的部分区域(以新疆为主)。

司隶:主要辖区为今日陕西中部、山西南部,以及河南西部等部分区域(以西安所在的关中平原为主)。

相信这么详解下来,各部所处的位置,读者朋友们已能按照今天的位置对号入座。后因朔方被并入并州,西域又不直属汉朝(西域各国只是名义上的属国),因此常置的为十三部,也称“十三州”,总辖大郡小郡百余个,为汉武帝首设。每州设刺史一人,负责监察州下各郡,是为“州刺史”。

有朋友们要问了,州刺史负责监察,监察什么呢?

一,监察辖区内各郡县官僚,防止腐败;二,监察地方豪强,防止他们兼并土地,独霸一方。

那问题又出来了。这些刺史们一人总辖几个大郡,岂非权势熏天,等同于诸侯?

汉武帝也顾虑到了这一问题,因此在设立“州刺史”时,只作监察之用,不用作地区行政长官。简单来说,就是刺史们地位很高,但权力、薪俸很低,且不能直接处理政事。——郡守薪俸为二千石,负责一郡的大小政务,以努力干活为己任;州刺史薪俸为六百石,只负责监察官僚,以努力打小报告为己任。

此即为“权力制衡”论,管民的不管官,管官的不管民。汉武帝设立州刺史的初衷,大抵如此。但计划往往赶不上变化,刺史们很快发现,虽然他们拿着这点薪俸,也不愿多事,但偏偏有一样东西,他们不得不管。

——民变。

随着汉武帝又一次远征获胜,大汉帝国的名头是叫响了,李广利、赵始成、上官桀等一干将领也受益匪浅,个个加官进爵。但平民和商人却为此苦不堪言,尤其是商人——不仅动辄交税,将私人财产交得干干净净,连自个儿也得沦为充军者。运气好的话修修城墙,服服劳役,运气不好就得跟着李广利作车夫、挑夫去了,且一去不回。在“官逼民反,不得不反”、“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等方针的指导下,许多贫民、商人揭竿而起,围攻郡县,声势大时,数郡动摇。这时刺史们就不能只管喝茶、盯梢、写报告了,还得协调各位郡守、县令们,让他们停止各自为战,共同平乱。平乱之后,又得协助郡守、县令们安抚流民,缓和局势……这么协调来,协助去,协到最后,俸禄仅为六百石的小小“州刺史”终于发展成为一股可怕的势力,并有了两个新的称谓。

官方的说法,是为“州牧”。

通俗的说法,是为“军阀”。

当然,这些都是很久以后的事。至少在强势的汉武帝手中,设立州刺史一事绝对是利大于弊,因为他既有能力用好这些刺史,又能将他们牢牢压住。——西汉中后期常有民变,却未酿成秦末江山崩盘的危局,诸位刺史大人们出力不小。

好了,汉代十三州、州刺史的话题先说到这里,下面我们将目光重新转向北方,去看看失去了西域后,匈奴国将何去何从。

屋漏偏逢连夜雨,就在精力旺盛的汉武帝指东打西不可一世时,匈奴国却陷入了历代君主短命的怪圈。儿单于乃伊稚斜单于之孙,乌维单于之子,小小年纪(大约十来岁)荣登大位,一上来就平定了右大都尉的内乱,且擒获了汉军大将赵破奴,性子暴虽暴,也算有些才干。可惜命不长,只在位三年便过世。儿单于去世后,因其无子,匈奴人公推儿单于叔父,右贤王呴犁湖为大单于。但呴犁湖也没做大单于的命,只在位一年多,也很快去世。

呴犁湖大单于去世后,其弟左大都尉且鞮侯即位,是为且鞮侯大单于。

且鞮侯大单于初登大位之时,正是李广利得胜回朝之时。他眼见国中荒凉,西域各国又争先向汉国纳质称臣,不肯再事匈奴,惶恐无比。于是低声下气自称“小子”,令使者入长安向汉天子赔罪,尊武帝为长,并释放了先前被匈奴囚禁的一干气节硬汉。武帝刚战罢大宛,心中也有点虚,见匈奴那边殷勤至此,连“长辈”都叫上了,大喜,遂令中郎将苏武等人为使,携重金随匈奴使者北上,厚赂大单于,有心与之修好,永久罢兵。

苏武接旨,率副使张胜,随从数十人随匈奴使者而去,数月之后,俱入王庭,蒙大单于友好接待。汉匈百年战争,眼看就将宣告终结了。

突然间,风云突变。却说有匈奴部众虞常等人,原为中原人士,早前因不得已而降匈奴,眼下见汉使前来,不禁心思故国,日夜盼归。于是暗下找到副使张胜商议,欲要劫持阏氏,并设伏暗杀武帝所忌恨者卫律,将功赎罪,以作回国的资本。这张胜也是一时脑袋没转过弯来,竟也就草率答应了。

糊涂啊!他这次和苏武前来,不是来招降纳叛收买人心的,而是为了汉匈两国的和平大事。岂能为了几个心生悔意的降将,就将第一要务抛之脑后?再说了,那卫律,也不过就是一普通降者,武帝恨他也好,不恨也罢,杀与不杀,对汉国而言根本无足轻重。——以如此之人用作使者,而且还是副使,失策,失策!

数日后,因图谋不周,张胜与虞常等人意图劫持阏氏,暗杀卫律的计划告吹,且被大单于获知。大单于大怒,调动兵马,立杀参与密谋的匈奴部众数人,与汉国再次决裂。苏武事先对此事并不知情,等及闻讯时为时已晚,又见张胜事发后主动求降于匈奴,又气又悔,不顾匈奴劝降,拔剑自尽,决心以死明志。幸被他人救起。大单于钦佩他气节,令人持药救治,总算渐渐痊愈。之后,匈奴人多次劝降苏武,见他心意坚决,宁死不降,只得将他流放至瀚海一带,以牧羊为生。与之相约道:“公羊产奶之时,放先生归国。”

——“苏武牧羊”的典故,由此而来。

天汉二年(公元前99年),就在苏武守着一群公羊守在荒凉的西伯利亚边缘时,汉武帝闻知苏武遭囚禁,张胜降匈奴,且鞮侯“小子”突然变卦,再次下令:发兵!北击匈奴!

纵横华夏之名将传奇(两千年逐鹿中原史)》小说在线阅读_第224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猪猪然2011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纵横华夏之名将传奇(两千年逐鹿中原史)第224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