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初三年(公元前102年),在攻打大宛和攻打匈奴时接连被砸了“常胜招牌”的总导演汉武帝吸取教训,确定了“西域为主,漠北次之”的战略目标。一番紧锣密鼓的布署后,“大宛之战”第二季拉开序幕。
此战,武帝身兼出品人、赞助商、总导演三职,总揽大局。所有劝谏者,一律下狱,将阻碍对大宛用兵的因素悉数扫平。随后,一系列参与该影片制作的工作者们悉数登场。
一,以“天下第一商才”,大司农桑弘羊为监制,负责筹集民间义兵、捐款,调整税收,置备后勤诸事(简单来说就是进一步榨取民脂民膏)。
二,以前次战败的贰师将军李广利为影片主角,率大小将领五十余人,再次西征。
三,以光禄勋(官职名,原郎中令)徐自为,游击将军韩说,长平侯卫伉,强弩都尉路博德等为配角,各率数万军民北上,深入漠南地界四处筑城,防止匈奴趁汉国空虚时南下。
四,又出动十八万群众演员入驻河西,负责镇守酒泉、张掖等重镇,以防止匈奴势力向西南渗透,以掩护西征大军。
鉴于汉国军力虽然仍强,但早已不是二十年前的“富汉”,这又是一次不折不扣的倾国而出。——统计下来,此战汉国共出动大小将官五十余人,兵力三十余万(其中六万主攻,二十多万负责策应),马三万匹,牛十万头,驴、骆驼等各数万。远征军所携粮草、辎重可足一年之用。
大场子铺下了,“大腕”汉武帝抽身而退。接下来,影片主角李广利隆重登场。
在“大宛之战”第一季中,李广利表现平庸,连贵山城的城脚都没摸着就被赶了回来,这让他大失颜面。但这一回不同了,事实证明,只要噱头做得够大,即便是三流的演技,也能一炮红遍天!
出发,不破大宛誓不回国(也不敢回来)!
六万汉军,在主将李广利,偏将(都尉、校尉)赵始成、上官桀、王申生等人的率领下,兵分多路,分别走南、北两道,陆续踏上征途。
一个月后,塔里木盆地两侧,南北道各国一齐轰动了。
自他们建国以来,从未见到过这种奇异的景象:数万汉军全副武装,持兵器在前,在他们身后,大量的牛车、驴车、骆驼浩浩荡荡跟着……最绝的是,其中还有大量的挑夫!——就在武帝调兵遣将完后,唯恐此次西征军再出后勤问题,又征发“七科谪”,附随李广利西征。哪七科?——分别为:犯罪官吏、杀人犯、入赘女婿(上门女婿)、经商者、曾经商者、父母曾经商者、祖父母曾经商者。基本上将中原的商人全部捆绑打包,充入军中,以节省下押运辎重的十数万兵员(估计也无兵员可调了)。
因此,知实情的知道汉军只有六万主力,不知实情的一眼望过去,吓,汉国此次西征的人数竟有二十万?
太恐怖了!——要知道,当时南北道二十余国的军民总数相加,也不过二十万。
惊吓之下,众小国一改上回的吝啬,纷纷大开城门,主动向汉军进献粮食。因为他们知道,即便不主动进献,也难逃以罪犯为主要成分的汉军之手。——李广利见状大喜,底气更足(他之所以兵分多路,分走南北两道,也正因唯恐粮食不足),于是沿途一一搜刮过去,游山玩水之间,便顺利行军至北道中段,抵达轮台,将至龟兹。
龟兹是“大国”,户籍八万,拥兵二万。也正为此,龟兹王有心观望,不急着像其他小国一样远出迎接。然而没多久,他突然又火急火燎地下令大开城门,欢迎汉军进入。
——因为汉军虽然没摆出决战匈奴的架势,要收拾南北道诸国还是绰绰有余的。就在龟兹以东,有一国名叫轮台,实力也自不弱。只因公然顶撞汉军,刚刚惨遭屠城,国王被杀,轮台国亡!
龟兹王态度的转变,宣告南北道诸国已集体放弃抵抗。汉军的敌人,只剩下一个大宛。
数月后,从北道进军的李广利率三万主力当先翻过葱岭,兵临郁成城下。郁成王欺李广利乃手下败将,亲率万余军士出迎,只一战,被汉军强弩手射杀大半。郁成王自此终知汉军的厉害,闭城坚守不敢再出。他这一退缩,可又把对面的李广利给坑苦了——只因该城是边关之城,守备甚严,汉军又远道而来,攻城器械无法携带,李广利此后率军强攻数日,始终攻克不下。
又对峙数日,郁成仍不得下,李广利忧心之余,突然想道:此战本将乃为大宛京师而来,何必执着于一边城。既不得下,何不绕开行军,直逼贵山城?——想那郁成守将刚遭大败,必不敢相援。
于是他等不及诸路大军汇齐,又率师西行数百里,杀奔贵山城。沿途过去,但凡有出兵拦截者,尽数射杀之,因此各城邑守军皆不敢轻动。大宛王毋寡果然爱马如命,如此紧急时刻,竟然还挂念着“天马”——他唯恐汗血宝马落入汉军之手,忙不迭的将贰师城中的良马尽数转移到贵山城中。然后才大发守军登城坚守,又遣使向更西方的康居国紧急求援。
结果康居国援军是出了,一看汉军这架势,哪还敢轻动?大宛王苦等援军不到,又不甘心以马换和平,只得自恃城池坚固,咬牙死守。好在贵山城也是坚固异常,又分作内城、外城,互相隔绝。汉军虽勇,苦于是客场作战,无中原攻城时常用的云梯、冲车等物,对此竟无计可施。
在日夜不停的激战中,转眼间已过去大半月。城外,手持兵刃、弓弩的汉军仍在乱打乱撞;城内,大宛王忧心稍解,静等李广利再一次无功而返。但他没有想到的是,李广利对此虽没有办法,但偏偏汉武帝早已料到这一局面——他有办法!
之前介绍过,此次西征大宛的汉军成分相当繁杂:除了步骑、弓弩手、车夫、挑夫等参战、后勤人员外,汉军之中竟还有善匠作者,善水利者,善相马者……三教九流无所不有。这时终于轮到他们大显身手了。——善匠作者,就地取材,打造攻城器械;善水利者,将通往贵山城的水源尽数改道;善相马者,只等进城好挑选宝马……大宛王没料到汉军竟有这一手,再也硬抗不住。又过大半个月后,贵山城外城失陷,守军被迫退往内城,且被李广利大军包围得水泄不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