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青传(?—公元前106年)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渡阴山。”——王昌龄《出塞》(诗中的龙城飞将,应当是卫青)
第一百六十五回:武帝刘彻初登基,牛刀小试下南越。
想当初,景帝初继位时,内有七国之险,外有匈奴之患,说他步履薄冰毫不为过;如今北方有李广、程不识二人顶着,府库充盈,国中祥和——有道是:“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刘彻这小子赶上好年成啦。
但往往,败家子就是这么被惯出来的。
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汉武帝一朝,正式创立“年号”,并形成制度,延续到了二十世纪。年号正常情况下六年一改,又以正月作为元月,方便纪年。以之前的文、景二帝为例,纪年中常有“太宗孝文皇帝下十五年”、“太宗孝文皇帝下十六年”等字样,再往下去,突然又变成了“太宗孝文皇帝下元年”,不把人整晕都难,吓得我也不敢多提。现在开始,六年一改,前后分明,在下也省劲多了。)汉武帝下诏:举国中贤良方正,直言敢谏之能士,由皇帝当殿策问,以询治国之策。
皇帝下“求贤令”了!一时间,道、儒、法、纵横等各派名士们云集长安,上书武帝,意欲谋取出身。其中便有董仲舒、东方朔、司马相如、庄助、朱买臣等“历史名人”在内。武帝一一策问,唯觉儒、法二家最合心意,于是决心摒弃黄老之道,进行变革。
要变革,靠这些暂时的“小虾米”是搞不定的,须得依赖三公。时年六月,武帝罢黜擅长黄老之学的丞相卫绾,启用窦婴为丞相、田蚡(王太后同母兄弟,汉武帝的舅舅)为太尉、赵绾为御史大夫、王臧为郎中令,又尊老儒生申公为天子之师。——以上五人,无一不好儒学。
一朝天子一朝臣,这个大伙也能理解。但刚坐上皇位就拿“三公”开刀,一下子全换去,着实令人惊讶。更惊讶的还在后头,儒家与道家不同,推崇乃是礼仪、教化、伦常。于是改立三公之后,武帝随即下诏:于未央宫外另选一地,修建明堂,以纳四方诸侯前来朝会;又委任属下寻游猎之地,供他日狩猎显威;又责令奉常改易历法、改易服色……总之一句话:朕这个天子,一定要做得风风光光。
窦太后坐不住了:这是从哪冒出的败家子?他祖父、父皇生前,恨不得一个钱扳两半花。他倒好,上来建这个,换那个……这可都是要花钱的!于是出言阻止。武帝正忙得欢快,哪能甘心,便与赵绾、王臧二人商议对策。那二人道:“陛下既是天子,何必事事奏请东宫?”武帝一想,对啊!自此诸事不禀太皇太后,一力决断。
窦太后大怒,暗中一声令下,群臣纷纷弹劾赵绾、王臧,列举二人诸多不法之事。武帝无奈,只得将二人下狱,交由廷尉。不久,二人便自尽于狱中。窦太后再接再厉,罢免丞相窦婴,太尉田蚡,另立三公,皆习黄老之学者。又下令拆毁明堂,改历法、易服色等事也统统废止。武帝势单力孤,无可奈何。
墙倒众人推。且说武帝登基之后,自道羽翼丰满,便渐渐冷落助他登基为帝的长公主刘嫖、皇后陈娇等人,行事惟凭自己喜好。那二人见窦太后发怒,暗自得意,时常奚落武帝。武帝心中不快,又不便发怒,只得问计于其母,王皇后。王皇后劝道:“我儿行事忒急,初继大位,便擅改祖宗之法,太皇太后岂能不怒?……若再将长公主一并得罪,只怕连你皇位都难保——何不善结皇后之心,间接取悦于长公主?皇后喜,长公主必喜,长公主喜了,必在太皇太后前为你美言。‘韬光隐晦’之事,难道还要为娘教么?”
武帝大悟,果然取悦于陈皇后,疏远其他妇人。又坚持每日去长乐宫问安,对窦太后诚惶诚恐。至于国政,悉数交给一干重臣,极少干预。平日唯以骑马射箭为乐,行韬光养晦之计。
却说有一日,武帝率群臣于霸上祭祀,祈福于天。祭祀毕了,武帝泱泱不乐,便不回宫,一人一骑驰去平阳公主府上,寻酒买醉。平阳公主乃王太后长女,武帝亲姐,见皇帝驾到,尽出府上佳丽取悦于他,连换数番。武帝自顾饮酒,不作理会。
须臾过后,莺声燕语渐起,武帝顺着歌声望去,只见数名歌女婀娜上前,其中一人姿色出众,艳冠平阳府。武帝这才大喜,一见倾心,问公主此女子姓名,知是卫子夫。于是含笑起身更衣。卫子夫也受公主之托,上前服侍。二人含情脉脉过了,武帝起身告辞,又令平阳公主准备车驾,改日送卫子夫入宫。平阳公主自是答允。
刚出府门,武帝偶见一马夫,与自己年纪相当,英气勃发,不像普通下人,又问公主此人姓名。公主笑道:“此人便是卫子夫母弟,名叫卫青。因其母与人私通生下他,因此常受人唾弃,现为我府中骑奴。”武帝爱屋及乌,当即授卫青入职禁军,与卫子夫一道入宫,卫青谢恩遵旨。
数日后,平阳公主奉武帝之令,将卫子夫、卫青二人带入宫去。卫子夫充作宫女,卫青充当护卫,皆无头衔。而少年天子汉武帝,也很快将这一茬给忘了。直到一年后,有一日,由武帝主持,宫中要淘汰一批宫女,卫子夫这才与武帝相见。这番相见不比之前——卫子夫泪如梨花,只求武帝放她出宫。武帝一番感慨之后,强留下她,渐渐恩宠。
未过数月,宫女卫子夫已有身孕。
汉武帝知道这事,自是大喜;而陈皇后处,却是悲愤欲绝。可能是“近亲婚姻”的关系,陈娇被立为皇后已有数年,始终不得怀孕,多处求诊也是无效。她唯恐卫子夫生下一“太子”来,与其母二人计议过后,决定杀卫青泄愤!
——皇后我还没生,谁也不准抢在我前头!
数日后,卫青突然被人押走,当日未曾回营。
话说有一人,名叫公孙敖,与卫青同属禁军,二人是好友。他见卫青走后音讯全无,心知不好,一边差人暗告皇帝,一边暗中打探卫青下落,带了几个兄弟前去营救。也该卫青命不该绝,果真被公孙敖侥幸救出,待长公主处再要发难时,武帝已率建章营骑赶到,当众下旨:拜卫青为建章监(汉武帝的专属卫队长官。与卫尉的南军,中尉的北军相独立,为“羽林军”的前身),贴身护卫皇帝。随后,又正式册封卫子夫为夫人,正其名号。姐弟二人感激不已。
却说那汉武帝重封卫青,开始不过是权宜之计,只为看他可怜,救他一命。但处得久了,却又发现这位骑奴并不简单——除了骑射技艺高超之外,也很有见识。于是待他愈发厚道,视他为心腹。
因怕公然操练兵马,会惹恼窦太后,汉武帝于长安以南划一地,方圆三百里,名为上林苑。自得卫青之后,常与他率领建章营骑千余人在上林苑中纵横驰骋,终日不倦。有下臣以此暗告窦太后,太后微笑,并不阻拦。因此皇帝暗中练兵,太后垂帘治朝,数年间二人相安无事。
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五月,窦太后驾崩,汉武帝亲政,时年二十二岁。
时年六月,汉武帝罢免丞相许昌,另以田蚡为丞相。开启二次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