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主题”可以切换皮肤和字体大小!

时年二月,就在刘荣被废黜三个月后,汉景帝下诏:拜周亚夫为丞相,并撤销太尉一职。

——西汉之初,“三公”之中唯太尉不常设。天下大乱时有,和平年代便无。为的,便是由皇帝独掌兵权(文帝之于周勃,用的也是此招)。周亚夫一看,太尉都没了,这丞相不干不行,只得谢恩上任。

就此,他脱身军界,步入政界。

一日,汉景帝问计于周丞相:“今既已封王氏为皇后,朕欲一并封皇后之兄,王信为侯,丞相以为如何?”

周勃正色道:“昔日高祖有约,非刘氏不王,非功臣不侯。王信虽为皇后之兄,陛下不可擅违高祖之约也。”景帝默然,按下此事不提。周亚夫去后,景帝前往长乐宫,就白日之事说太后道:“母后所议立王信之事,非皇儿不准,怎奈丞相以高祖之约劝阻,朕不可一意擅行。”

太后身侧,王皇后也在,见景帝为难,忙含笑劝太后道:“既然陛下为难,此事还望太后莫要再提。妾身代我家兄,先行谢过。”太后见皇后大度,慨然叹道:“话虽不错。但今日不得封,他日欲要封时,只怕为时晚矣……老身长兄窦长君,便去世的早,老身欲要封他做侯时,已只能分封其子,可惜,可惜……”婆媳二人劝勉了一会,景帝告退。出长乐宫门时,景帝终于面露喜色:这周亚夫,做的对哪。自汉朝开国以来,外戚权势过大。今日若分封王信,王氏一族继吕氏、薄氏、窦氏之后,终究要分刘氏之权。太子年纪尚幼,未必不是下一个刘盈,丞相以高祖之约推辞,名正言顺,再好不过。

分封王信一事,就此过去。事后,王皇后心怀不满,暗托长公主在太后面前诋毁周亚夫;又兼梁王刘武因周亚夫前日按兵不救,也对周亚夫大有恨意。二人都是太后亲密人,轮流上阵,时间久了,说得窦太后一提到周亚夫,都是怒气难遏。

又有一日,景帝问计于周丞相道:“今匈奴仰慕我大汉威名,共有六大王(应该是谷蠡王、大都尉级别的)南下归降,朕意欲分封此六人为侯。丞相以为如何?”

“此六人并无战功,不可也。”

“虽无战功,但皆是匈奴国重臣。立之,便可劝他人效仿南下。”

周亚夫勃然变色道:“这等人,皆是背主者也。若陛下不杀之而立之,何以劝国人忠诚守节?臣誓死不得奉诏。”

——我周亚夫之所以官居丞相,被封作条侯,乃是因为我父子二代都建有大功,且对大汉忠心耿耿。几个匈奴蛮夷,竟能与我同列而朝?这是何等的耻辱!因此,他强烈否决景帝的提议。

景帝见好言说他不动,也来了火气,直截了当道:“此番丞相之议不可用,朕心意已决。”送走周亚夫,他立即颁诏:册封匈奴六大王为列侯,各有封邑。并传檄北方,引诱其他匈奴贵族前来投奔。檄文尚未传开,下属来报:丞相称病,已缴上相印,辞官去了。

由他去吧,朕还不信,没了他周亚夫,这江山朕便坐不住了。见周亚夫辞官而去,景帝毫不挽留,另立御史大夫刘舍为丞相。同时,亲自监督北方匈奴局势。

景帝的笼络人心之举虽不是毫无效果,但匈奴军队的主力,主要握在大单于、左右贤王三人手上。这三人是不可能被策反的。至于其他什么“左右大都尉”、“左右大当户”之流,没了可以改立,无穷无尽,并不能有效削弱匈奴的实力。而且,景帝的这一举措,反倒激化了汉朝、匈奴双方的矛盾。一见汉朝采用这等“雕虫小技”,深通“阴谋诡计”的中行说立即建议军臣单于(老上单于之子),加大对中原的打击力度,逼他们献出叛臣。

公元前148年,平静了多年的北方,烽火再起。

景帝闻知战报,本想修书一封求教于周亚夫,踱步几圈,又缩了回来。最终,他下旨给一位刚被罢官的庶人,让他北入雁门接替太守一职。

酷吏郅都,就此上任。

郅都,景帝初年曾官拜中郎将,为皇帝侍从。为人果敢异常,公正廉洁,每逢有私人请托,从不答应。景帝对他极为器重,便令他远赴齐地,担任济南郡守。

七国之乱时,济南国也有参与,是为“齐地五反王”之一。平乱之后,该国被剪除,由朝廷直接委派郡守管辖。结果郡守换了几波,都是草草去草草回,说这个济南郡太守做不得。为何?——只因该地大姓宗族众多,共计有三百余家,他们暗中通和,上瞒朝廷暗扣赋税,下欺百姓侵吞良田,单靠一位郡守,几位佐官,如何整治?

郅都笑了,别人管不了,是他们没本事,且看我郅都如何行事。他到任后,便操练官府卫队,四处查探、逮捕违法分子。逮捕之后,仔细一审,罪名确立,杀!

杀一个,不见效,那就杀,杀;杀到最后,变成了杀,杀,杀……。一年之后,济南郡路不拾遗,赋税剧增,纵是乡、亭之下,皆知何为国法。郅都因此功绩,调回长安升任中尉,坐镇北军,总督京师防务。

丞相周亚夫,当年也是中尉出身,但面对郅都,也忍不住叹句“后生可畏”。周亚夫固然高傲,眼睛还是长在脸上;这郅都不一样,他眼睛可是长在头顶上。每逢见丞相、权臣时,他向来只略作一揖,从不跪拜;至于胆敢违法者,甭管是皇亲国戚,还是当朝重臣,该打得打,该杀得杀,丝毫没皱过一下眉头。——时人称之为“苍鹰”,对他又敬又怕,但凡与他狭路相逢,皆唯唯诺诺,侧目视之。

但这么强悍的一个人,终究还是让窦太后给治了。

却说当日,太子刘荣被贬作临江王。到了封地后不久,便遭人举报,说他私建宫室,侵占了宗庙地(汉代,历代君主依照生前功绩,在下属各郡国都建有宗庙,供后代旁枝瞻仰拜祭。比如高祖庙号为“太祖”,文帝庙号为“太宗”)。景帝不敢对祖宗不敬,便让人逮捕来儿子刘荣,交由中尉府审讯。

小刘荣哪能吃得消“苍鹰”审讯?没多久,已没了生母的他,不堪郅都的巨大压力,写完供词后,自尽而死。消息传到太后处,窦太后勃然大怒:好你个郅都,竟敢逼杀我亲生孙子,老身要你一命偿一命!

景帝闻知此事,也有悔心,毕竟刘荣是他儿子啊。但他悔过之后,力保郅都,只是将他削官遣还回乡,就算对太后有了交代。——人才难得啊!

结果,罪人郅都被扒去官服,方出长安,景帝使者手持圣旨尾随追到,拜他为雁门太守,负责抵御匈奴。郅都谢恩领旨,北上雁门穿起甲胄,专心从军。

当时,汉朝依托长城防线,在北部边境大量屯田,以抵御匈奴侵犯。从西向东依次摆开,分别为:北地郡、九原郡、云中郡、雁门郡、代郡、上谷郡、渔阳郡,共计有七大重镇。其中,又分作以北地、九原、云中三郡为主的西部防线和以雁门、代郡、上谷、渔阳四郡为主的东部防线。

西部防线中,那三郡名为汉朝所有,实则早已被匈奴打烂了——匈奴精骑能够兵临甘泉,且又长期占据河套,便是明证。于是汉朝又在九原、云中以南,长安以北的上郡地界大量屯兵,以拱卫都城,这是西部防线,以上郡最为关键;东部防线中,雁门地处最西,又与河套毗邻,乃是匈奴人最常用的突破口,自然也极其关键。

——由此,足见汉景帝对郅都器重之深。

事实证明,汉景帝没看走眼,“苍鹰”的大名早已传入大漠,名扬匈奴。如今见他前来雁门,匈奴人受他惊吓,竟纷纷遁走,不敢与之交战。匈奴大将好说歹说,见士兵们畏之如虎,气得大骂。遂下令,建一箭靶,令人画作郅都的样貌,召集齐数百精骑,开弓射之,以壮胆气。少时,匈奴骑士云集,各按队列,陆续将数百支箭矢射向“郅都式箭靶”,射完之后,大将上前一看,当场崩溃。

无一箭命中。

往日十天一大战,三天一小战的雁门郡,就此成为了一方乐土。估计郅都自己也纳闷——都说雁门一带匈奴祸患极深,怎的本太守在此数年,从未见有匈奴人来过?

对此,景帝自是大喜,太后却是大怒。她据下属暗报,才得知那郅都不仅没削职为民,反而成了封疆大吏,哪能不恨!恰好朝中有人不满郅都,托言郅都有谋反之心。太后便掐住这事,非要景帝下旨:杀郅都。

景帝这时已年过四旬,依旧拗不过太后,垂泪道:“郅都,是忠臣哪!”

“临江王乃是陛下之子,难道不忠么!”

景帝无奈,只得附从太后之议,为郅都定罪。公元前144年初(此为根据匈奴形势,所推测的年份),朝廷使者手持圣旨,远赴雁门,责“苍鹰”目无尊上,犯有诸多不法之罪。郅都束手就擒,遭诛。

同年六月,匈奴精骑大举南下,一军驰入上郡,一军驰入雁门。汉军战死者数千,百姓、战马、钱财大肆遭掳,边境告急。

纵横华夏之名将传奇(两千年逐鹿中原史)》小说在线阅读_第204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猪猪然2011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纵横华夏之名将传奇(两千年逐鹿中原史)第204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