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主题”可以切换皮肤和字体大小!

话说早在吴国世子被刘启用棋盘砸死时,刘濞便暗中招募军队,储备军粮,以防朝廷有异动。结果文帝一朝,始终对他恭恭敬敬,刘濞的谋反之心,也渐渐消了。

他并不想谋反哪!虽说他铸铜为钱,煮海为盐,早就国富兵强,但以他吴国区区的三个郡,对抗朝廷的十五个郡,胜负不难预料。而且,除朝廷之外,另外十余个诸侯手中,尚控有大小郡县约四十个,皆听命于朝廷。一招不慎,不但吴王做不成,还得诛灭三族。

因此,一直以来,他不忍也得忍,虽然在朝的已是景帝,且砸死了他爱子。

然而,随着晁错一通乱削乱切,局势发生了微妙扭转。楚王、赵王、胶西王三人自不消说,其余的诸侯,也皆是惶恐不安。但刘濞还是在忍,直到他接到朝廷诏令,被削去两个大郡。

退一步海阔天空,但刘濞已无路可退,于是他振臂一呼,楚王、赵王、胶西王群情踊跃,纷纷举兵响应。而齐地的其余几位诸侯,和胶西王刘昂分属同宗,大多是原齐王刘肥之子,见亲兄弟有难,自然要抄上家伙,和堂兄弟拼命。

胶西国、胶东国、菑川国、济南国、楚王国、赵国、齐国,在刘濞旗下,已有八国兵马。但这还不够,刘濞乃是一时枭雄,能忍人所不能忍,一旦暴发,自然要将事情做绝。他在得了七国相助后,又劝说济北、淮南二国起兵,那二路诸侯迫于形势,点头答应;然后,刘濞再修书三封发出,一给南越(势力大致为今日广西一带),一给闽越(势力大致为今日福建、广东一带),一给匈奴,多赠财币,并答应事成之后重谢,那三国收到书信后,全部答允出兵。

如此,晁错的削藩之计,终于削出一个“与天下为敌”。俯瞰天下局势,燕、代二国虽未反,但因被南边的赵国挡着,根本无力南下;“七齐”之中虽仍有“二齐”,但被其余“五齐”裹着,也无力动弹。真正能相助朝廷的盟友,只剩一个梁王刘武。

景帝这时发话了,梁王,朕当日赠你城池,送你钱财,助你大修城池,又答应千岁之后扶你做大汉皇帝,为的便是今日。好兄弟,给朕顶住!

同时,他拜文帝临终推荐的周亚夫为太尉,领关中精兵十万,出关平叛,这是针对东南的吴、楚二军;又召上二位老将,令骊寄率一军北击赵地,令栾布率一军东击齐地,这是针对“五齐”、赵军;最后,又召上窦氏子弟窦婴,拜他作大将,率一军入驻荥阳,策应各路兵马,并监督赵、齐二地局势。

——吴王那边造势充分,景帝这边也不差。甚至可以说,他与晁错二人早就预料到这种局面,事先已作好充足准备。拜他所赐,之前梁国地盘急剧膨胀,已将叛军主力吴、楚两军通往函谷关的行军线路牢牢封死,只需缓得一缓,周亚夫精兵一到,擒得贼首刘濞、刘戍,其余叛军便不足为虑。

骊寄、栾布二人高祖时期便在朝,识得大体,二话不说,各领取兵符去了。周亚夫与他老子一样,为人处事有棱有角,出征时,特求皇帝不得掣肘,须得由他自主决断战策,见景帝许诺,便也悬挂太尉印信,手执兵符去了。偏偏一个窦婴,还在生太后的气,说做个詹事足以,无才无能,不堪用作大将。

——你不去怎么能行,论用兵,你或许不如那三位,但论信得过,你当属第一,谁让你是朕表兄弟呢。景帝连拉带哄,甚至不惜动用太后,才将窦婴劝住,同意前往荥阳。目视着四路兵马整齐出城,景帝心中稍定,留于长安整日打探战报。

不料,才过数日,坐镇皇宫的景帝便坐不住了。为何?——只因他非高祖,毫无临阵经验,之前的许多部署,都是早已预备下的,若局势样样顺着他的构思来,他便镇定,如不顺着他的思路走,他便乱了。

刚开始时,形势不错。不出晁错所料,诸侯虽号称八路,实则与战国时期的合纵伐秦一样,心中各怀鬼胎。比如齐王刘将闾,之前与吴、楚合谋时,胸口拍得“梆梆”响,慨然签署出兵文书。一到出兵时,却胆怯起来,单方面撕毁前日约定,不肯发兵。胶东、胶西、菑川等齐地诸侯因齐王叛变,只得调转枪头,由讨伐朝廷变成了讨伐齐国,无力西进。至于济北、淮南二国,则做得更绝,直接托言城墙未修,军粮未备,总之一句话,不去。

反正前日你们八国签署文书时,我二人并不在内,口头承诺,也能算作数吗?

这是好消息,若都是如此,景帝也不用发愁。问题是,与其他诸侯相比,吴、楚二军才是真正的主力,而这两位总计才六个郡的小诸侯,纸面上出动了多少兵力呢?

——五十万。

刘濞自起兵时起,就没打算给自己留后路。他在征召吴军时,曾下令道:“今寡人年过六旬,世子年仅十四,尚且披甲上阵,但凡国中男子,上不过本王,下不输世子者,全部出征。”

如此,刘濞倾尽国力,凑得大军二十余万,又得楚、越等国兵马相助,再多十余万。为了震慑朝廷、梁王,他出兵之时,另遣细作先行,四处散播檄文道:今吴王总督大军五十万,克日入关,诛晁错,清君侧!

这下由不得景帝不惊了,他抓破脑袋也想不通,怎么诸侯军队比朝廷还多?紧接着,攻打赵地的骊寄又传来急报:末将连战连胜,赵军已不足为虑,但近日得代地守将来报,说匈奴人大肆出没,只怕要趁此良机南下!

景帝忌惮匈奴,不输吴楚两军,自此整日忧心忡忡。但最可怕的,永远在最后,据属下来报:太尉周亚夫率军出霸上后,突然改变预定行军路线,不往东,却往南,行踪诡异,相当可疑。

七国之乱乱到现在,景帝之所以能临危不乱,只因自恃有周亚夫在手,如今连周亚夫都靠不住了,还能靠谁?当下急召“智囊”晁错入宫,商议此事。

晁错一听这事,也有点着慌,思索良久后,他劝景帝道:“未免军中有变,陛下不如御驾亲征!”

景帝犹豫道:“朕初即位,尚未立太子,若东征,则国中空矣。以恩师看,可用何人镇守关中?”

“微臣愿当此任。”

刹那间,景帝脸色大变:好你个晁错,真的什么都敢说。朕亲征,你守国中,到底是何用意?——当日,高祖与萧何情若兄弟,尚且对他放心不下;你晁错才做了几天御史大夫,就敢自比萧何,要独掌关中?惊疑过后,景帝到底是精明人,便又和颜悦色说晁错道:“太尉此举,必有主张。且朕当日亲口承诺,不干涉其军政,不可贸然行事。”再略谈几句,他下令侍从送晁错出宫。晁错去后,景帝立即派人暗查周亚夫动向。

纵横华夏之名将传奇(两千年逐鹿中原史)》小说在线阅读_第198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猪猪然2011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纵横华夏之名将传奇(两千年逐鹿中原史)第198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