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主题”可以切换皮肤和字体大小!

第一百五十四回:定律法休养生息,封功臣萧何第一

汉高祖嘴上说的好听,无德无才不做皇帝,一旦做了皇帝后,那是厚积薄发不可遏制,显然是早有准备。很快,他便陆续颁布了一系列政策:如释放死罪以下囚徒,裁兵减员等,对于那些仍“占山为王”的好汉们,高祖下令:只要肯弃盗从良,不但不加怪罪,还会发放田地给他们耕作。因此群盗屏息,百姓悦服,熙攘多年的天下渐渐归于平静。

这就是汉初流行的黄老之学:“无为而治,休养生息”,作为基本国策,一直沿用到“文景之治”时期。高祖作为首创者,功莫大焉。可以这么说,项羽的眼光一直放在战场上,而他的眼光,则是放在整个天下,孰高孰低,一目了然。作为一名皇帝,他在个人品德上有太多不足,但偏偏掐住了最关键的一点:民心。得民心者得天下,老百姓不会因为刘邦耍流氓而憎恨他;却会因为项羽爱屠城而憎恨他。就此事而论,阴陵农夫的表现足以证明——他可是货真价实的楚国人哪。

高祖以休养生息作为终结乱世的治国方针,甚是高明。但光靠这一点是不够的,作为一个朝代,还必须要有律法。有朋友这时会说了,不是有“约法三章”么?——之前说过,“约法三章”的本质就是废除法律,因此只能作为权宜之计,不可长期使用。试想啊,既然是治世了,该种地的种地,该经商的经商,那万一出现土地纠纷,官司纠纷,如何解决?对此,高祖令萧何参考秦国律法,重新制定大汉律法,只有一个要求:量刑不得过重。

萧何不愧是萧何,埋头一番苦干,整理出一份《九章律》,即针对“盗、贼、囚、户、税”等九个犯罪科目进行了细分,并制成相应的惩处办法。需要指出的是,其中绝大部分内容是原版不动的借鉴了大秦律法,如“法律思想,定刑标准”等等,唯独将“刑罚严度”降了降——同样的罪,在秦朝可能是杀头,到了汉朝则变成了背杖三十,因此大多数人都能接受。这还不算,之后汉高祖又下令将秦朝时流行的“灭族”、“连坐”、“妖言惑众”等酷刑废除,说九条律法已然够用,无需再增加了。——对比秦朝时期成百上千条五花八门的律法,《九章律》绝对算的上是宽刑简罚。

但很快崇尚宽刑的高祖同志就后悔了,为什么呢?——还不是因为该律法太过简单了。要知道,高祖麾下萧何、张良这样的文人毕竟少,大多是莽夫武将,一到朝会、宫宴时,全无体统。甚至,个别贪杯的悍将们,竟会在酒醉时拔剑乱砍,这可是在朝堂!高祖每当看到这一幕,都是毛骨悚然,偏偏碍于没有相应的律法,有苦难述。

却说有一老儒生,名叫叔孙通,熟习儒家之道。此人为人处事相当圆滑,秦朝时,他侍奉秦二世;后见秦朝将亡,便弃官而逃投入项梁手下;之后项梁战死,楚怀王抢收项家兵权,他又归到怀王帐下;再后来,西楚霸王一手遮天,渐渐视义帝为无物,他抓紧时机,又弃义帝而投项羽,任职于西楚国。最后,汉高祖还收三秦,东击彭城时,他又脱下儒生衣袍,穿件短袖投入到高祖帐下,被任命为博士,掌管史籍、典章等文字工作。眼下他见高祖为群臣目无尊上之事烦恼,上前进言道:“陛下与项羽决战之时,儒生无用;今海内一统,陛下却可用儒生以治国。”

“朕愿闻其详。”

“微臣可召集一批儒生,为陛下制定一套礼法。——律法无以限制时,便可用礼法对群臣加以约束。”

高祖一听,这主意不错哈。但又为难道:“朕乃布衣出身,不喜欢繁文缛节,如之奈何?”

“商、周、秦历朝历代礼法不一,微臣可为陛下将礼法简化。陛下能用者,臣留之;陛下不能用者,臣去之。绝不使陛下为难。”

高祖大喜,调拨钱财授令他前去忙活。结果没想到,这叔孙通一手抓钱,一手拿着皇帝旨意,竟然还有人不买帐。其实也不奇怪,天下哪里盛产儒生呢?——鲁地!人家都不怕屠城,还能怕你一张圣旨?有几人见叔孙通来,当场就骂开了:前日皇帝扫平天下时,你不推荐我等,现在天下已定,你却来找我们制定什么破礼法?礼法乃先贤所立,岂能因你一言就“化繁为简”?省省吧,我看阁下先后追随的主子不下十位,简直毫无廉耻可言,竟敢还敢自居儒生!

叔孙通不怒反笑道:乱世用武将,治世用文臣,这个道理还要老夫解释?你们几位,谁能上阵打仗?……再说了,天下大乱多时,你们当还是“孔圣人”在世那时吗?老夫忍辱负重,只为宣扬儒家道义,若不因时制宜,当今天下哪还有儒家一席之地?如此迂腐之辈,不用也罢。

而鲁人毕竟对高祖普遍有好感,虽有几人不去,大多还是踊跃报名。最终叔孙通召集到三十几人,返回国都成功制定出汉朝礼法:《傍章律》,共计一十八篇,对朝廷、祭祀、君臣礼仪等进行了细分。高祖一试,感叹道:“朕今日方知身为天子之尊贵也。”此礼法简而不俗,后来被汉朝历代国君一直沿用,叔孙通也借此一举成名,被太史公尊为“汉家儒宗”。

高祖不顾名声,屡战屡败,屡败屡战;张良、陈平数献不义之计,为高祖挣得了一个“狡诈”的光荣称号;叔孙通见风使舵,以迎合主上为使命。这在春秋时期的确会被人唾弃,但时代不一样了,他们全部取得了成功。——此是与孙武子“兵不厌诈”,商鞅公“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之说,有异曲同工之妙也。

以上分别是制定律法、礼法过程。汉高祖吸取秦朝一味主张严刑酷法而迅速灭亡的教训,最终采用二者之所长,确定下汉朝初期礼、法相结合的整体制度。至于之后武帝的再次改革,此处不暇细表。

纵横华夏之名将传奇(两千年逐鹿中原史)》小说在线阅读_第180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猪猪然2011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纵横华夏之名将传奇(两千年逐鹿中原史)第180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