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八回:曹咎轻出失要地,楚汉相峙广武山
时年六月下旬,汉王不用大军,与夏侯婴二人共乘一车,北渡黄河,驰入小修武(今河南修武县东北)。再往北去,便是赵地,距离韩信、张耳的河北军大营已然不远。
二人到了小修武后,秘密找一馆驿歇下,对外只宣称是行商路过,并无一人怀疑。第二日凌晨,汉王令夏侯婴驾车,火速驰入韩信军营。入了军营后,汉王悄声走进韩信大帐,当场将搁在木案上的大元帅印信取过,就去帐外调集河北大军,令他们南下救援洛阳。当时,韩信、张耳各自酣睡未起,隐约听见帐外有喧哗声,又惊又怒,连忙起身查看到底是何缘故。出帐一看,原来是汉王驾到,连忙跪拜接驾。
汉王见韩信、张耳衣冠不整而来,假意发怒,斥责他二人戒备不严,说此时若楚军杀到,何以应敌?韩信冷汗直下,只顾磕头赔罪。汉王这才怒色稍缓,当即下令:没收韩信大元帅一职,令他重新在赵地招兵买马,尽快伐齐。
韩信得令,心中暗怒道:我既已失了印信,又没了兵马,如何招兵,如何伐齐?正当他寻思该如何推却此事时,汉王那边又下一令:即日起,加封韩信为汉相国,总督伐齐一事;另封张耳为赵王,总摄赵地大小事务,并协助韩信招募兵卒。
韩信、张耳二人遂又大喜,忙磕头谢恩。虽说这个“相国”只是个虚职,但足以说明汉王发怒是假,想要调走兵马是真。重新招兵就重新招兵吧,赵人天生好勇,又有“赵王”张耳相助,何愁不能重新集齐十万大军?韩信恭敬接过“相国”印信,答应汉王:三个月后,一定出兵东征齐地。
搞定韩信、张耳之后,汉王既得了二十万大军,好战之心又起,遂下令全军南下,开赴洛阳与项羽再战。却说河北将士之中,有一人名叫郑忠,颇有些见识,当下说汉王道:“项羽英勇难敌,大王切不可与之再战。不如先行驻军修武,坚守不战;另派良将南下,相助彭越猛击楚军粮道。楚军粮道若断,必撤军而回,到那时,再趁虚追袭楚军身后,方为必胜之策。”汉王从其言,果然令亲信刘贾(刘邦堂兄)、卢绾(刘邦好友)率轻骑二万南下濮阳。彭越既得了汉军相助,再起兵马,沿着梁地向东一路杀过去,将“彭城——荥阳、成皋”中间这一段的大小城池十七座,悉数攻下。
攻下城池之下,彭越尽迁城中军民北上,然后下令:“放火,将所有缴获的粮草,全部烧掉。”
很快,尚在攻打巩县的数十万楚军,断粮了。
楚霸王闻讯后暴跳如雷,他何尝不知道这是汉军的惯用伎俩,就是要逼得楚军回救。那样,汉国的洛阳危局自会迎刃而解。但不救又不行,“荥阳会战”打到现在,打得就是后勤,而这正是楚军最大的软肋。
唉,手下已无良将可用,还须得寡人亲自出马。楚霸王无奈之下,放弃了攻占洛阳、巩县的打算,撤回主力去疏通粮道。临行前,他知道成皋、荥阳二地关键,因此特留亲信曹咎镇守成皋,钟离昧镇守荥阳。与二人约定道:“无论汉军如何搦战,你等切不可出击。只需坚守十五日,寡人便可平定梁地而回!”二人唯唯诺诺,连口答应。
却说这二位守将之中,钟离昧有勇有谋,身为楚军将领中最为优秀的几人之一,无需细说;而曹咎,之所以能担当此要任,主要是因为他是项羽的亲信——先前说过,当日项梁杀人,被二人所救。救他的一位是司马欣,一位就是曹咎。楚霸王因恼恨前日司马欣随汉王东入彭城,因此不肯再委以大任,就令他与董翳二人作为副将,相助曹咎镇守成皋。
曹咎、司马欣、董翳这三人,也算当下楚军阵营中,为数不多的将才了。楚霸王因此放心而去,一战便杀得彭越弃城而逃,将“彭城—荥阳”的粮道重新打通。而汉王那边,也同时下达了争夺成皋的命令。
因楚军早已撤除对洛阳、巩县的围困,张良、陈平、郦食其等人遂放心率军北上,与汉王在小修武会合。到了小修武后,郦食其说汉王道:“今日项羽得荥阳、成皋,却不令重兵看守敖仓,是为不知敖仓有余粮之故也。大王可当机立断,速速率军南下争夺成皋,借机控制敖仓。敖仓若下,则军民可以得食;军民得食,则汉王方可王定天下——此乃‘王者以民为天,民以食为天’之理。”
汉王这人,有一点最好,那就是不记仇。郦食其先前刚献过一招蹩脚计策,惹得他大骂不止;骂过之后,觉得他其他主意好,依然肯再用。当下听闻此策,想想在理,便不再试图加固洛阳防线,转而尽起兵马,前去争夺敖仓。
当然,想控制敖仓,必须先得成皋。成皋城中有军马数万,又有三员大将镇守,并不像郦食其说得那么轻松。——十五日内拿不下,气势汹汹的楚霸王便得回来了,空费力气不说,只怕洛阳城也难保。
因此,郦食其的建议好不好,关键在于能不能在最短时间内攻克成皋。而节省时间的最好办法,就是诱成皋守军主动出战。
汉王跟陈平相处久了,早已练就了一身无赖招术。他在抵达成皋后,见城西有一条河道,名叫汜水,两侧渡船未收,已有主意。遂下令汉军主力悄悄隐藏,只令数百骑渡过河去,逼近成皋城下整日叫骂。那曹咎毫无战阵经验,见几百人竟敢对着几万人叫骂,怒火中烧,不听司马欣、董翳二人劝谏,尽出守军前去追击。数百汉军一见楚军出城,立即向西逃窜数十里,夺河而逃。楚军见东岸仍留有许多船只,并不疑心,也是争先过河继续追击。
汉王躲在暗处,见曹咎、司马欣、董翳三人中计,都已先后渡河而过,一声令下,两侧伏兵大起,先从身后将楚军的退路抄断。楚军哪能料到汉王还有这一手,顿时大乱,三员大将无路可逃,尽皆战死在汜水西岸。汉王拿下曹咎后,率全军渡河,轻易攻入成皋。
成皋既下,敖仓守军甚少,也迅速被汉军占领。汉王争分夺秒,又遣一军去攻打荥阳,将钟离昧团团围困,日夜攻城不止。
楚霸王身在梁地,刚逐走彭越,听闻成皋已失,连忙又率精骑回救荥阳。汉王见荥阳一时难下,楚军主力又到,便撤除包围,将二十万大军分作三部:一部用于镇守成皋;一部用于镇守敖仓;汉王自率汉军主力,驻扎于成皋、敖仓之间的一座险山上,是为“广武山”。三部兵马自西南向东北依次排开,分别为成皋、广武、敖仓,成互援之势,各占城防、险隘,只守不出。
(另有一说法,说广武山其实就是敖山,汉军驻军广武,只为方便取食敖仓之粮。不管哪种说法,足以证明汉军在驻军广武的同时,已控制了敖仓。)
楚霸王一番辛劳,总算保住了荥阳一城。他见汉军防线布得严谨,楚军连月奔波不断,也早已疲困至极。只得有样学样,依托荥阳城池,在广武山对面的广武山上(广武山地形独特,东、西两侧各有一座山头,被当中的一条深涧隔开)驻军下来,与汉军隔涧对峙。
别看同样是对峙,这里边学问大了。汉王驻守广武山,是为明智之举;而楚霸王驻守广武山,则是大大的昏招。因为汉王身后有成皋之险,萧何可将关中的援军、粮草源源不断地输送过来,又有敖仓之粮应急;楚霸王困守孤山,荥阳城中存粮有限,与汉王的“怡然自得”实有天壤之别。
更可怕的是,在他身后还有两颗定时炸弹:韩信与彭越,已然点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