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没有收尾的作品并非都是太监文,也许...就好比你追求一个人,最终她(他)并非属于你。

第一百四十二回:自恃义兵不用计,背水一战韩信胜

汉王是厚道人哪,再次见了魏豹后,不仅饶其不死,还给他发了枚将印,堪称王恩浩荡。当然,洗脚时召人谈话的坏毛病还是没改,不过魏豹对此已不敢再有怨言了。

凭借韩信的“声东击西”,楚军尚未来得及出发,便得知了魏国告破的消息。楚霸王无奈,只得将攻打荥阳的计划暂且放一放,继续打探汉军主力动向。但很快,他又兴奋了起来,紧急召集大军,向荥阳进发。

因为韩信太狂妄了,在灭魏之后,非但未回荥阳,反而向汉王提出了一套规模宏大的战略计划:即灭魏之后,可趁势攻下代、赵,之后北击燕国,再南下灭齐。——只要能完成这一整套战略构思,汉军便可从西、北、南三个方向,实现对楚国的合围。

细看这一战略,无疑是很高明的:在“下邑论策”的大框架上,又提出了具体实施办法。如此,汉王镇守荥阳,当楚军西面;韩信袭破千里,届时可由齐地南下;英布出兵九江,可扰楚国东南;再加上个游击高手彭越,专断楚军粮道——除非西楚霸王真有拔山之力,否则必然崩溃。

汉王在深思熟虑后,赞同了这一计划,并让张耳率军三万北上增援,充作向导。对此,张耳自然是求之不得,托韩信的福,找陈余报仇去了。

“荥阳会战”期间的第二场“小规模战斗”,就此开打。对比双方兵力,汉、赵两军大抵相当,都在二十万左右。其中,韩信本有汉军十余万,又在魏地受降、招募了数万魏兵,因此军势日盛。

早在《先秦篇》时,在下曾分析过王翦灭赵战役。由此可知,韩信主力既在上党、太原一带,要想进入赵国腹地,就必须穿过那条著名的狭道:井陉。

——王翦当日拥有精兵三十万,却被缺兵少粮的李牧堵在井陉内整整一年,这事虽已过去三十年,但依然无人不知。因此韩信、陈余二人都将目光瞄向了那座狭小的出口,那里,便是最终的战场。

陈余知汉军训练有素,不敢怠慢,集合赵、代二军所有兵力,再拉上赵王歇,一起驻军井陉东出口处,大修壁垒。过了许多日,壁垒早已修完,陈余掐指一算:韩信大军即便全是乌龟,也该露出头来了,怎会毫无动静?正当他狐疑时,北边的代地守军却都屁滚尿流而来,说代地已被韩信偷袭得手,相国夏说也已被汉军俘虏而去!

难怪韩信不肯出头,原来是奔着代地去了!陈余吃惊过后,很快镇定下来。他不是魏豹,不会冒冒失失的北上收复代地,那样一来,便是又中了韩信的声东击西之计。他传令众军,继续坚守井陉出口,只要在此地击败汉军主力,代地便可不战而回。

陈余相信自己的判断——韩信用兵虽奇,但绝不敢完全放弃太行山道,从代地迂回南下。若真是那样,赵军只需派个数万兵力,将太行山路拦腰隔断,汉军便进退无路,只能守在代地等死。

再等等吧。又等了半月,惊天消息传来:难怪韩信躲在井陉狭道中不出头,原来手中没兵了!

就在韩信攻破代国,将二十万大军集合在井陉出口,伺机东进时。在他的南面,楚霸王也率着三十万楚军精锐,开至了荥阳。荥阳若失,楚军便可直叩关中,张良的下邑论策也好,韩信的迂回战术也罢,统统失去了意义。因此韩信无奈,只得将汉、魏两军主力,尽数遣派往汉王处助战;唯独留下了三万魏人,全为临时募集的乌合之众,继续攻赵。

陈余获知了这一消息后,岂能不喜,有如吃下了定心丸。他所担心的,不再是韩信何时来攻,而是汉军会不会不战而逃。

——来吧,韩元帅,井陉以东,便是你的葬身之地!

正当他欢喜的心痒痒,只怕韩信不来时。有一人,名叫李左车,正是李牧之孙,极有韬略。他鉴于祖父当年大战王翦的经验,向陈余献上了一计,可谓有准又狠。

“代王明鉴,今井陉之道,既狭又长——所谓‘车不得方轨、骑不得成列’是也。距离魏地,又达数百里之遥。大王若要击破汉军,只需坚壁高垒,扼守此地不出;另由末将率三万偏师,从他处绕至汉军身后,断其粮道。如此,韩信欲战不能,粮草不继,无需十日,末将便可将韩信、张耳二人首级,献于代王麾下。”

陈余大怒:一来,寡人乃堂堂君子,岂可用此诡计;二来,你这破主意,万一将韩信吓跑了怎办!——寡人拥精兵二十万,对三万乌合之众,若再避而不战,岂非叫天下人笑话。

李左车苦苦劝谏,无奈陈余不听;再进谏赵王,偏偏赵王歇又做不得主。出营之后,他苦叹一声,弃官而逃。——唉,陈余骄奢自满,必为韩信所擒。此地留不得,我李左车去也。

结果,李左车前脚刚走,韩信便从井陉狭道中探出头来。前几日,他之所以不出兵,正因担心赵军来这么一手!在闻知暗探来报,说陈余弃李左车之计不用,决意硬碰硬时,才兵分三路,大胆出战。

第一路,为两千骑兵,先抄山间小道绕至赵军壁垒身后。临行前,韩信已授之以秘计,只待时机一到,便可出战。

第二路,为一万步卒,当着陈余的面,走出井陉。之所以说是“走”,只因他们出关之后,并未奔着赵军壁垒而去;而是在赵军众目睽睽之下,大大咧咧走到一条河边,开始背水布阵。

目睹这一幕后,二十万赵军轰然大笑。就在数月前,项羽刚利用谷水、泗水、睢水三条河流,杀了刘邦一个全军覆没。陈余不禁心道:看来这韩信徒有虚名,遭受这等大败,竟也未能吸取教训。于是,当有部下要率军出战时,他挥手止住道:“不妨,且等韩信出战后,再战不迟。此等乌合之众,轻易一击,便可尽数逐入水中。”

韩信躲在狭道内,见赵军除了哄笑外,并无对策,心下暗喜。便召过张耳,以及剩余部将,进行战前布署。布署完后,众汉军将士心中稍安,各自养精蓄锐,只等来日大战。

第二日清晨,韩信率剩余军士齐出,是为第三路兵马。出战前,韩信令偏将置下食物,与全体将士订约:“先破赵,后就食!”将士们无奈,只得空腹出战。为了抓紧时间,免得士兵们被饿得动弹不得,此次韩信不再玩弄虚招,直接将两万军士堆在赵军壁垒下搦战。陈余等候了近一月,只为这一天,当下不甘示弱,令半数赵军先行出战。韩信兵少,又非精锐,哪敌得过十万人马!只稍战片刻,便支持不住,传令向河边撤退。陈余尚怕韩信有诈,登于壁垒上远望,见汉军步伐尽皆散乱,旌旗、战鼓洒落一地,知汉军是真败。赶紧召集全军,倾巢而出,驰下壁垒助战,只怕被韩信跑了。

汉军逃,赵军追,打打停停,二十余万大军渐渐向河边靠拢。韩信见战局不利,令旗一摇,前一日先行赶来的一万汉军连忙接上助阵。这么一来,那二万人才算喘过一口气,形势稍稍缓和。趁此时机,韩信大呼一声道:“我等背后便是大河,不胜即死,众将士何不死战!”众军凛然听令,翻身回战,无人不抱殊死之心。赵军此后反复冲击多次,并未能将三万汉军驱赶入水。陈余见一时取胜不得,又已是晌午,便传令赵军先行回营,用完餐后,再来复战。汉军哪里肯放,齐声发喊,尾随赵军一路追至壁垒下(出战前韩元帅说了:不破赵军,没饭吃哪)。陈余只道己方兵力强盛,也不以为意,令军士先行撤入壁垒再说。抬头一看,壁垒上似乎有些异样:原来,旗号已被人掉了包,由“赵”字旗号,统统变成了“汉”字旗号。正吃惊时,两千汉军骑士一起从壁垒上现出身来,高声喝道:“赵军听着,赵王已被我等擒获,速速归降!”

赵军一来被汉军从背后追赶得急,二来只道赵王歇真的已被擒获,当场大乱,四散溃逃。陈余连斩数人,却喝止不住败军,只得随波逐流,也向南方逃去。韩信见汉军已胜,再传一令:三万步卒,退入壁垒休整,可立即用餐;二千骑兵兵分两路:一路随韩信追赵王歇,一路随张耳追陈余。不多时,韩信便成功将正撒腿乱跑的赵王歇擒获;再探问张耳军动向时,军士来报,说陈余率数骑匆匆南逃,张耳紧追不放,也往南下杀过去了。

韩信知张耳熟知赵国地利,并不担心,于是自率军士休整,坐等捷报。果然,天色将晚时,张耳得胜而回,拜过大元帅后,呈上一物。韩信略一打量,下令用木匣装了,连同赵王囚车一起,送去荥阳,任由汉王发落。

——木匣中所装的,正是陈余首级!

纵横华夏之名将传奇(两千年逐鹿中原史)》小说在线阅读_第167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猪猪然2011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纵横华夏之名将传奇(两千年逐鹿中原史)第167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