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回:汉王忧难问群臣,下邑论策定三将
下邑,属砀郡地界,位于楚地西北角。该地的楚军,早在汉王入彭城前就被汉军驱逐干净,加上再往西去,便是韩地,属铁杆盟友韩王信地盘。——汉王逃到这时,总算脱险。
话说汉王率夏侯婴、吕泽等人到下邑后,张良等人迎接过了,就与汉王细述前日战况。那一战,楚军奔袭数百里,又趁初晓时分突然猛攻,神不知鬼不觉,韩信、张良二人虽然多智,对此也是无可奈何,只得先退出彭城再作商议。随后,因楚军主力集体南下追赶汉王,韩信抓紧时机,沿途收拢残兵败卒,得数万人,率军突围;张良则绕道赶往砀郡搬救兵,找到了吕泽,半途救下汉王。如此,汉国君臣才有机会再聚一堂。
汉王就此驻军下邑,暗中打探众将消息。数日后,探子回报,说韩信、樊哙、曹参、灌婴等股肱之臣大多无恙,正引军向西回撤。汉王这才放心,又问其他各诸侯动向。回报说:司马欣、董翳、申阳等人,因听说项羽有令:降者不杀,已都背汉而去。唯有陈余、魏豹二人不愿降楚,正赶来会合。
唉,只因彭城一败,前几日还歃血为盟的五六路诸侯,竟跑得只剩二人!再点算手下兵马,来时的六十万大军,也只剩下区区数万。汉王召集下邑群臣,说到此事时,摇头叹息不止。
就在这时,张良上前,恭喜汉王。汉王心道:诸侯皆背寡人而去,兵马死伤殆尽,何喜之有?于是问张良是何意。
张良道:“微臣之所以恭贺大王,原因有三。其一,司马欣、董翳等人,今虽背汉而去,但封地皆临近关中,刚好名正言顺,尽收其地。此其一也;其二,大王前日虽然大败,但始知‘胜多不足喜,兵多不足恃’,唯有‘将用其人,兵行仁义’,方可与项羽再战。此其二也;其三,大王途中偶遇公子,携之同归,大业后继有人。此其三也。大王回国后可速立太子,镇守国中;如此,再率精兵强将东进时,便可心无旁骛。”
汉王闻言,转悲为喜,下令重赏夏侯婴。又问在座众人道:“诚如张爱卿所言:兵多不足恃,唯赖良将。今寡人欲弃函谷关以东,作为封地以赐天下英才,共战项羽。试问,谁能担此重任?”
一听这话,落寞了多日的汉国臣子,瞬间炸开了锅。什么,汉王要将关外之地尽赐他人?一时间,群情踊跃。——这等好事,我等为何不可?
只可惜,他们都曲解汉王本意了。首先,所谓的关外之地,一半在项羽手中,另一半,也大多“名地有主”,如田横、赵歇等实力较强的诸侯,因此能够分封的,至多也就黄河以南的一小块;其次,汉王此举,和当日楚怀王一样,也是个空头支票,堪称“有价无市”的典范。试问,项羽如此厉害,谁敢迎面而上。——连汉王他老人家都不行,你等平庸小吏,反倒可以了?
于是张良又站出来了,答汉王道:“大王虽壮志可嘉,但项羽乃不世出之名将。必集三人之力,方可胜之。”
汉王忙传令众人住口,屏声息气,听张良把话说完。
“第一人,项羽帐下五虎将之一,‘九江王’英布。其虽属项羽手下,但前番上书告罪,又不肯发兵救援彭城,已激怒项羽。大王可招纳此人,断项羽身后,袭扰楚地东南。”
汉王眼睛亮了,盯着张良,等着他继续往下讲。
“第二人,当今魏相国,昌邑人彭越。其乃大王旧交,曾领兵来投,可速速修书与之厚结。请他率所部兵马转战粱地,断绝楚军粮道,使项羽首尾不能兼顾。”
说到这里时,汉王已然有底,这两路都是专袭项羽后方的。那谁可与项羽正面抗衡呢?
“第三人,汉军大元帅:韩信。其用兵之能不下项羽,再辅以英布、彭越,胜项羽必矣!”
——既然汉王打不过项羽,那就放开手脚,让能打的上!一个英布不行,那就上彭越;彭越还不行,可再上韩信。合此三人之力,定能击败项羽。
以上这番话,便是鼎鼎有名的“下邑论策”。
发言者:张良。
拍案叫绝者:汉王刘邦。
不过,张良也太谦虚了。作为汉军总军师,他的地位举足轻重,可与那三人齐肩。正因他的寥寥数语,轻易为汉王拨开了眼前迷雾,指向了必胜的终点。
就此,汉国不满足于“黄金团队”称号,开始加速升级,力图打造成“超白金团队”。当然,君主没得换,还是汉王刘邦;文臣中,陈平被添加进去,与萧何、张良携手画策;武将中,韩信之外,英布、彭越已成既定目标,早晚要归入其中。
所有的一切,只是为了击败西楚霸王:项羽。
汉王能力虽然平庸,但有个很大的优点:善于听取意见。尤其是善于听取正确的意见。很快,一封封书信从汉王处飞向英布处,千言万语,只为哄他来降。
英布得了书信后,只下一令:统统烧掉。
他又不傻,之前汉强楚弱,确实对汉王声势有点顾忌;可眼下汉王已然大败,六十万大军一朝覆没,他怎会放着好好的九江王不做,弃明投暗?
有道是,世上无不透风的墙。英布和汉王眉来眼去的事,终究还是让楚霸王知道了。
好你个英布,刘邦假惺惺发丧时,你暗送书信求饶;刘邦攻入彭城时,你假装告病,见死不救;如今,竟又和刘邦暗通书信,气煞寡人也!楚霸王狠狠捏着密报,心痛不已。
但最终,他还是松开大手,叹道:唉,罢了,我西楚霸王杀人无数,到头来众叛亲离,又有何用?——念在其有大功于寡人,宽恕他吧。不过,饶归饶,骂他一顿还是很有必要的。楚霸王打定主意,也修书一封送去英布处,告知他:你与刘邦暗通之事,寡人已然知晓,若再敢放肆,休怪寡人不念旧情!
书信发出后,他调兵遣将,杀向下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