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四回:成信侯大献三策,汉大军一马平川
此时的汉王,已不再是“汉中王”,而是“汉、关王”——就在楚霸王施逞举鼎神威,深陷齐地,四处血战时,他已轻松写意的控制了三秦、陇西、北地,外加之前的汉中、巴、蜀,总计有八郡之多,和项羽一字平肩。
地盘有了,接下来就是怎么管理的问题,恰在这时,张良如约而归。
——楚霸王出兵伐齐前,因担心韩王成与刘邦私通,竟将其赐死,而张良却幸免于难(估计又是项伯说的情)。楚军走后,张良略施小计,便逃出彭城,投入到汉王处。
唉,韩王、汉王都待我张良不薄,若非韩王不幸大薨,本要助他返回封地后,再作图算……再见刘邦时,张良心中五味杂陈。
但对面的刘邦,当时就蹦起来了。
张司徒回来了!——汉王得见张良归来,如何不喜,再问其故,得知韩王成已遭项羽诛杀,心下更喜。知张良除了尽心辅佐自己外,再无他念。当下便封张良为“成信侯”,赏赐无数,又请他与韩信共掌兵权。张良以体弱多病为由,拒辞不受,从此常伴汉王身侧,充作军师。
——如此,汉国终于打造出首套管理体系。君主刘邦行不行先不谈;相国萧何、元帅韩信、军师张良,这都是最顶尖的人才,堪称“黄金团队”。
汉王看着这个团队,心满意足,准备与项羽决战。楚国精锐,此时全在齐地,趁虚而入,是他的一贯作风。
“大王万万不可。眼下虽得关中,根基尚弱,非可与楚国决战之时也。”劝汉王的,正是张良,如今已是汉国重臣:“张侯爷”。
“张爱卿,莫非是忌惮章邯乎?”
“章邯独守雍丘,大势已去,何足挂齿?张良所虑者,秦人也。大王欲与项羽争霸天下,必先收秦人之心,以固后方。否则,汉、楚一旦大战,必旷日持久,万一秦人不堪其负,关中有变,如之奈何?”
“爱卿这般说话,必有良策,寡人愿闻其详。”
“张良不才,实有三策:第一,废除秦社稷,建立汉社稷。社稷乃国之根本也,眼下秦国虽亡,社稷未废,大王欲得天下,必先废秦立汉,昭告天下,如此,伐楚一事才可为名正言顺此。此为其一;第二:大王只凭十万军队,能胜章邯,一赖韩元帅之能,二赖秦人相助之故,趁眼下关中大定,大王可出深宫,巡视各地,召集乡民,以告知前日之约不变,此为其二;第三:汉军出关中时,必先过韩地、魏地,方可入楚,趁汉、楚尚未交战时,大王可传檄天下,斥项羽无道之罪,以纳诸侯——试问大王,合天下诸侯之力,合战项羽;独一汉之力,独战项羽,孰优恕劣?。”
汉王拍案叫绝,无所不从。当下便传各部司职官员上殿,以按张良策略行事。
首先,大摆仪式,昭告天下:我刘邦,之所以是汉王,乃是因为灭秦定汉,取代秦国而称王。上有祭祀之神,下有怀王之约,并非他项羽封的。——非但不是项羽所封,而且寡人承继秦皇帝业,尊位犹在项羽之上。不日,寡人便奉神灵旨意,讨伐南蛮项羽,以正其谋逆之罪。
其次:汉王轻车简行,巡视四周,到处宣扬他的简法轻刑政策,以争取民心。各地百姓但望汉王驾到,无不争相投效,杀猪宰羊犒劳汉军。汉王对此当然是固辞不受,四处转了一圈后,才乐滋滋地回到国都栎阳(因咸阳被焚毁,暂时定都栎阳)。
最后,在以上二策顺利实施的前提下,汉王大派使者出关,大挖项羽墙角:愿降的,受降;不愿降的,出兵征讨。部分“墙头草”被这么一吓,立即倒向汉王:如河南王申阳,殷王司马卬等;汉王又以韩国宗室韩信(韩襄王之孙,非汉军元帅韩信)为“韩国太尉”,领兵攻打韩地,成功逐走前“韩王”郑昌(项羽掳走韩王成后,另立亲信郑昌为韩王)。韩信得韩地后,刘邦立之为韩王,是为“韩王信”。
全拜张良奇谋,汉王连施三招,效果极佳。放眼天下局势,西楚霸王所封的十八路诸侯中,塞王司马欣、翟王董翳、河南王申阳、殷王司马卬都已降汉;“三齐王”已被田横代替,“二赵王”已被陈余统一,此时都与楚国对立;而雍王章邯苦守废丘,亦是名存实亡。算来算去,十八路诸侯中,不与楚霸王为敌的,已仅剩魏王魏豹、衡山王吴芮、临江王共敖、燕王臧荼、九江王英布五路。(其中,因辽东王韩广不满与昔日手下将领臧荼平分燕地,此时已被臧荼击杀。臧荼藉此统一燕国,独霸辽东、辽西。)
但他们也怕了,顺着这波“反楚投汉”的汹涌潮流,集体打出了中立旗号。也就是说,项羽虽名为霸王,其实连一路诸侯,都已号召不动。
真正的霸王,是“西汉霸王”:刘邦。
局势已理清了,楚国的形势不大好。有朋友这时会问了:那西楚霸王呢,在做什么?还不赶紧出面管管!——答案是:他还忙着在齐地平乱,无空理会这事。——众诸侯因身后无楚霸王撑腰,是他们集体叛变的根本原因。
不过,形势虽然严峻,楚霸王倒也不急。因汉王磨刀霍霍之外,并无实质举动,充其量,不过是在搞一些造势、离间、拉拢等阴谋诡计。我项羽乃顶天立地的铮铮好汉,岂会惧怕这些?于是攻齐之势愈发锐利,只求尽快脱出身来。
但很快,他发现这事不管不行了。
公元前205年三月,“万众瞩目”的汉王刘邦,终于宣布:正式东征。
三十万汉军,由汉王亲率,韩信、张良随行。与之一起的,还有司马欣、董翳二人。因此声势极壮,所过皆降。——河南王申阳、殷王司马卬皆不消说,连魏王魏豹也降了!
如此,关中与楚地之间的所有障碍,已全被打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