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信传(公元前231年-公元前196年)
“韩信点兵,多多益善。”——韩信
第一百三十回:萧何月下追韩信,韩信登坛大点兵
话说项羽在关中大封十八路诸侯后,率领所部兵马返回彭城。义帝因不满项羽擅自分封,口出怨言,最终被项羽暗杀。
时为公元前205年。
楚怀王这番结局,可说是咎由自取。他虽贵为楚王,也胸怀大志,偏偏不懂“时势”为何物。早在一年前,项羽分封诸侯时,就已目中无人。他自恃为义帝,手下无兵无将,却想和项羽争夺彭城,不驾崩,还能怎样?
更何况,项羽大封诸侯时,虽名为“霸王”,其实已是天子。因他极度热爱楚国,厌恶秦国,因此推翻了秦朝的“郡县制”,恢复了“分封制”,与商、周二朝同例。他自己相当于“周王”,其他刘邦、章邯等,则相当于西周列侯,分居四面以作楚国屏障。
据楚地而南面称尊,何其壮哉!公元前206年,驱逐义帝,重返彭城之后,项羽荣登大典。置令尹二人:范增、项伯,以掌国政;又封龙且、英布、季布、钟离昧、虞子期为“西楚五虎将”,以镇四方。这般强大的组合阵容,试问何人可挡?
田荣道:我敢!
这个田荣绝对是条硬汉,而且总是和项家人过不去。当初,项梁大败章邯,名扬天下时,与项梁对着干;如今,项羽分封天下,兵强马壮,把实力排第二的刘邦都挤蜀中去了,他依然还敢冒出头来,不得不佩服。
不过,他虽是硬汉,倒也不傻。之所以敢和楚霸王叫阵,是因为他确实有造反的理由,和造反的实力。
先说理由。追溯上文,项羽大封天下时,将齐国也一分为三:田市、田都、田安三人,一人一份。其中,田市是田儋之子,原先的齐王,这还算说得过去;而田都、田安二人,则一直是田荣手下的将领。如今他二人都成王了,却没田荣的份,你说气人不气人?
还有更可气的。齐地一分为三下来,田市成了“胶东王”,连都城临淄都让田都给占去了。眼下只好携家带口,迁都去即墨。田荣身为相国,自当随行。
田荣气极,霸占着临淄不肯动身,谁来打谁!结果那齐王田都刚率军开到临淄城外,就被田荣一顿痛打,当场落荒而逃,躲去了楚霸王项羽那儿。
项羽听闻这事,咬牙切齿:这个田荣着实可恨。当初我叔父好心救他,却背信弃义,不肯出兵助拳,害我叔父兵败身死;之后寡人在巨鹿与章邯激战时,他又冷眼旁观,始终按着兵马不放。总算田都、田安二人识大体,私自出兵跟随寡人入关,故而封他二人为王。你田荣不服又如何?也堪作我楚霸王的对手?
数日后,楚将萧公角率精兵数万,杀往齐国。
大敌当前,田荣终于展示出真正的实力——具体来说,是两个人。
第一位:彭越是也。
自打和刘邦分离后,彭越一直在齐地干着他的老本行:江洋大盗。随着不断打劫成功,他的势力越来越大,渐渐发展到了万余人。田荣深知彭越之能,在据齐自立后,将他收罗帐下,封之为大将军,南下迎战萧公角。
萧公角自非彭越的对手,只过了十余日,便惨败而逃。田荣见状,亲率大军追击,结果刚出城不久,手下来报,说齐王跑了!
——你田荣不怕项羽,我田市可怕得紧,这个齐王我不干了,还是老老实实地去即墨做胶东王吧。
田荣大怒,萧公角也不要了,回头急追胶东王,一路追到即墨才算赶上。看着这个窝囊的侄子,他气不打一处来,竟不顾叔侄之情,将田市当场斩杀,自立为齐王。这便是扯张虎皮作大旗,明摆着要和楚霸王对着干了!
第二位高人随之而出:陈余。
话说当日,赵国大将军陈余因畏惧秦军势大,不肯相救张耳。后幸得项羽破釜沉舟,大破王离,张耳等人才侥幸保得性命。自此,二人化友为敌,张耳没收陈余将军印信,率赵军主力随项羽西入咸阳;而陈余因没了兵权,只得带着几百号亲兵,退隐江湖。
项羽分封诸侯时,所封的大多是随他入关的。因陈余未率军跟随,故而只封张耳为常山王,未分陈余。当时,诸侯中有和陈余交好的,进谏楚霸王:张耳、陈余素来齐名,战功相当,不可厚此薄彼也。项羽推却不过,随便找了三个县追封给陈余,以南皮县为中心,故称之为“南皮县令”。
陈余不想做县令,他也想做大王,尤其是不愿屈居在张耳之下。于是他和田荣一拍即合:田荣借他兵马复赵,事成之后,齐、赵二国便可携手对抗楚国。
昔日的刎颈之交,就此彻底决裂。
很快,陈余便借助齐国之力赶走了常山王张耳,迎接代王赵歇回赵国。赵歇也就此变成了赵王,势力范围与战国时期的赵国相当,又封陈余为代王,以示嘉奖。
与之同时,齐王田荣在赶走田都后,又率军北上,攻杀济北王田安。至此,田荣也成功收复三齐之地,再加上盟友赵国,终成气候。
数月之间,十八路诸侯去了五路,齐、赵两地脱离控制,楚霸王大惊。看来,非寡人御驾亲征不可了!项羽为防局势继续恶化,点兵选将,准备北上伐齐。
范增闻讯,急忙赶来,说霸王道:“田荣、陈余等辈,皆癣疥之疾,大王无须过虑;唯有汉王刘邦,不可不防。据微臣料度,今大王若轻率北上,刘邦必会趁机出蜀而攻关中,此实为心腹之患也。”
区区一个“巴蜀王”,有何可怕?楚霸王见亚父说来说去,三句话不离刘邦,心中纳闷。不过,亚父说得也是,田荣那点能耐摆在那儿,那就先缓一缓再说吧。
缓了数月,西边果有急报传来:说汉王已令部下大肆修复栈道,意欲攻打关中。
项羽又惊又喜。惊的是:亚父端的料事如神,这刘邦竟真的反了!喜的是:八百里栈道,何年何月才修的好,这刘邦烧绝栈道时,怎未想到会有这一天。于是安坐彭城,静观齐地和关中两处局势——谁敢再妄动一步,就先打谁。
好了,这时我们再把目光转到西边,细看正大搞栈道工程的汉王刘邦。
几个月前,田荣据临淄而反项羽时,刘邦已有反意。但是,他一看自己手下的兵将们,又不禁心灰意冷。堵在汉中大门口的是谁?——是个连西楚霸王都忌惮三分的昔日名将:雍王章邯。樊哙、夏侯婴等虽说忠勇可嘉,但和章邯一比,高下立现。所以只好耐住性子,广积粮,多蓄兵,以作出蜀准备。
便在这时,上天将一个大大的转机砸向了汉中,恰好落在夏侯婴身上。
话说刘邦率军入汉中后,也学楚霸王一样大置官僚。封萧何为相国,以主巴蜀内政;又将一帮难兄难弟都封作将领、列侯,各司其职。这其中,夏侯婴运气不好,只捞到了个闲差:“太仆”。专门负责为汉王管理车马等杂碎零活。试想,那汉王被憋在汉中,周遭都是穷乡僻壤,哪有心思去野外闲晃。于是夏侯婴闲着也是闲着,只好自己去找事做。找来找去,最终找了个血腥的兼职:监斩官。
却说有一日,汉王属下来报,说有座粮仓因管理不善,其中的粮食大多都霉变了。那汉王深知:想要出蜀,就必须备足粮草,因此听了这话哪能不怒,当即下令将管理这座仓库的大小官员统统斩首。夏侯婴得令,便将涉事人员缉捕归案,共计得十四人。
斩决人犯的过程无需细说。很快,十三人已人头落地,夏侯婴也开始准备退场手续。正在这时,最后一位人犯突然大喊道:“汉王不欲得天下乎?为何要斩壮士?(说他自己)”夏侯婴被他这么一喊,连忙下令刽子手刀下留人,亲身上前与之细谈。谈完后,夏侯婴监斩官也不当了,拉着这人就走,去见汉王。
夏侯婴得了此人,当作至宝,结果汉王却不太感冒。问那人道:“你姓甚名谁,擅长何事?”
“在下乃淮阴人韩信,擅长用兵之法。”
汉王闻言大喜,忙又问他:“先前我等入关时,阁下跟随哪路诸侯?立过何等战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