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九回:项羽自立楚霸王,大封诸侯十八路
鸿门宴结束了,刘邦通过“示弱于敌”,成功化解了一场浩劫。——这顿饭,虽说吃得泪流满面,但吃得值啊。
但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鸿门宴最大的赢家,其实是项羽。
鸿门宴结束后,与项羽齐名的南路军统帅:刘邦,已经对他俯首称臣。因此,“灭除秦国,夺取关中”的卓著功绩,名义上也已落到了项羽的手中(谁让你刘邦是项羽帐下的先锋官呢)。
——范增力主杀刘邦,在后期看来是高明的;但在鸿门宴时,若就这么贸贸然的杀了刘邦,必定会导致众诸侯人心浮动,义军联盟土崩瓦解。所以项羽表象虽醉,心中亮如明镜:不杀刘邦,而是恩威并施,堪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上上之策也。
但项羽的英明,也只在这一顿饭的功夫,很快便大错特错。数日后,近百万大军(含刘邦军在内)总统帅项羽,率军西入咸阳。看着那气势磅礴的咸阳王宫,他决绝地下令道:“付之一炬!”
耗费数十万民力不断修缮,自一个世纪前就是秦国政治中心的咸阳宫殿,被项羽粗暴的放火烧毁。一时间咸阳火光冲天,三月不灭。
咸阳军民大恸,以子婴为首,苦苦劝谏。
项羽大怒,又下一令:杀前任秦王:子婴,尽屠咸阳秦人!
——楚国饱受秦国之苦,所有的秦人统统该死。我楚人项羽要凭一己之力,将这座光荣、伟大的城市,从地图上抹去!
咸阳秦人杀尽了,咸阳王宫(经考证,项羽焚烧秦王宫时,“阿房宫”才刚建了一小部分,并未被烧)烧光了,项羽满意了。接下来,是时候享受胜利果实了。
按理来说,项羽既逼服了刘邦,便已是“关中王”。就在刘邦暗自神伤时,项羽却出人意料道:咸阳既被屠烧干净了,“关中王”要之何用?
不日,我项羽便要返回楚地。
却说项羽帐下有一小吏,名称韩生。在听闻此事后,苦说项羽道:“关中沃土千里,固若金汤。将军不据此地称王,独霸天下,却回楚国作甚?”
项羽推诿道:“富贵不还乡,如锦衣夜行,谁人可知?本将主意已定,你等休要再劝。”
韩生见再劝无用,诺诺退下。旁人问他此事,他笑道:“都说楚人乃‘沐猴而冠’者(这是讽刺项羽胸无大志),果不其然。此项羽弃至宝之地,而回楚国甘受怀王主政,何其愚也。”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很快,这话便传到了项羽耳中。项羽闻言大怒:“无知韩生,岂知本将宏图之志——哼,怀王?如今形势,他岂能制我?”一通怒火发完后,项羽不肯甘休,又令人将韩生丢入大锅,烹了。
结果楚怀王也不干了(综观之前的种种表现,他本非省油的灯)。——寡人身为大王,怎的不可制你?于是他也大怒,作书一封,遣人送至项羽手中。
这下事情彻底闹大了。项羽一见楚王书信,二话不说,传各路诸侯齐聚一堂,围观楚王诏书。
诏书上写道:称王一事,只可尊前日之约,不可擅行。——你项羽既不想当“关中王”,那就不要当了,给刘邦当。
刘邦也在场,暗喜道:这么说来,峰回路转,我刘邦又成“关中王”了?
便在这时,项羽露出了他的庐山真面目,大声道:“楚怀王,何人也?——其上无安民之德,下无尺寸之功,若非我叔侄二人,岂能高居庙堂之上?灭秦者,我项羽与诸位也;定天下者,我项羽与诸位也。他既不肯分封,我等何不自立!”
于是不再询问怀王,项羽作主,大封诸侯,共计十八路(项羽自封,未计算在内)。
“封章邯为雍王,定都废丘。”(今陕西兴平南)
“封司马欣为塞王,定都栎阳。”
“封董翳为翟王,定都高奴。”(今陕西延安北)
“封魏豹为魏王,定都平阳。”(今山西临汾西)
“封申阳为河南王,定都雒阳。”(今河南洛阳东)
“封韩成为韩王,定都阳翟。”(今河南禹县)
“封司马昂为殷王,定都朝歌。”(今河南淇县)
“封赵歇为代王,定都代县。”
“封张耳为常山王,定都襄国。”(今河北邢台)
“封英布为九江王,定都六县。”(今安徽六安北)
“封吴芮为衡山王,定都邾县。”(今湖北黄岗北)
“封共敖为临江王,定都江陵。”
“封韩广为辽东王,定都无终。”(今河北蓟县)
“封臧荼为燕王,定都蓟县。”
“封田市为胶东王,定都即墨。”
“封田都为齐王,定都临淄。”
“封田安为济北王,定都博阳。”(今山东泰安东南)
以上十七路诸侯中,雍王章邯、塞王司马欣、翟王董翳三人封地皆在关中,统称为“三秦王”。除此之外,还有二路诸侯未说,正是项羽、刘邦二人。
先说项羽。
既然是自己说了算,那就不要客气了。于是项羽自封为“西楚霸王”,定都彭城。治下共计有大郡九个,分别是:泗水郡(彭城隶属该郡)、砀郡 、薛郡、东郡、东阳郡(原东海郡)、郯郡、鄣郡、会稽郡 、陈郡。这还不算,再联合上文来看,他的亲密下属英布,也独辖九江、庐江二郡。因此名为“西楚九郡”,实则为“十一郡”。——端的是地大物博,将楚地的精华处全占了。
(注:项羽西楚九郡有几种说法,大致类同,此是说法之一。)
说过项羽,再来看刘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