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没有收尾的作品并非都是太监文,也许...就好比你追求一个人,最终她(他)并非属于你。

第一百一十一回:章邯大建囚徒军,陈王兵败身遭戮

能以秋风扫落叶之势干掉六国,秦军的实力不可谓不强。可如今才过去十年,几百位拿着竹竿木棒的佃户就能将他打得毫无还手之力。为什么?

答案其实很简单:秦军的实力虽然很强,只可惜没人管事。

自李斯相助二世皇帝与赵高诛杀扶苏与“二蒙”之后,秦国政坛上就没他什么事了,早被赵高伙同皇帝晾在了一旁。那秦二世又信了赵高的鬼话,说什么“天子之尊贵,在于威仪卓著。若与臣子相处久了,难免露了短处。因此,不如居深宫不出,诸类旨意,由下臣代为颁发。一来,陛下可安享荣华富贵;二来,天下人只闻天子之声,不见天子之形,必称颂陛下贤明。”

这话要是别人说的,秦二世可能还会琢磨一番。但赵高是谁?自己的授业恩师啊!又甘冒杀身之祸,相助自己夺得了皇位,他的话岂能有错?于是秦二世自以为占了便宜,将繁琐之事全扔给了赵高,自己乐得享受那三千后宫佳丽去了。

不久后,因陈胜吴广起义,各地失守的败报飞也似的传到了咸阳。李斯坐不住了,每日和百官等候,始终见不着皇帝,这可如何是好?于是率领百官去向赵高问罪。

赵高把持朝政多时,早已有备,于是顺水推舟道:“战事如此紧急,丞相应当面呈陛下。”李斯见赵高不阻拦,大喜:“如此甚好,还望赵大人代为引荐。”赵高道:“这是自然,丞相可先带百官退下。等下臣寻一良机,立即前去通知丞相。”李斯听了这话,方退。

赵高果然言而守信,不过几日,便急差人去通知李斯,说今日皇帝兴致大好,可立即进谏。李斯闻言,连忙拿上奏本,朝宫中赶来。急急赶到时,那皇帝正与宫妃在行鱼**欢,结果被李斯打断,心下不喜。只得草草议了下政事,尚未谈到正题时,已传令李斯退下。过了几日,蒙赵高引荐,李斯又来,结果又恰好撞上皇帝正“忙”。如是连续几次。李斯不禁大怒,私下责问赵高道:“赵大人是故意捉弄李某耶?”赵高矢口否认。李斯因皇帝平日只召赵高一人议事,又不敢私自闯入,只得愤愤而退。

然而,不止李斯怒,皇帝也是大怒,问赵高道:“这丞相是怎的回事,难道欺负朕年幼么?该来时不来,不该来时偏偏必来。”赵高暗笑,连忙将“盗贼纷起”的过错一股脑儿推到李斯父子身上。又说那李由身为三川郡守,与盗贼私通,若不然,区区几个小毛贼,怎会横行至此?秦二世听后,果然暴跳如雷,下令立即调查李斯父子“伙同盗贼,欲行不轨”之事。

到这时,李斯等人方才明白已中了赵高之计。再要上书自辩,同时劝皇帝停建阿房宫,减轻劳役时,为时晚矣。很快,李斯便被下狱,又经赵高审讯,得个个谋反之罪,是年被腰斩于市。

——此时,距离当初李斯矫诏,诛杀二蒙时,才过去仅仅一年多。

有朋友可能会问了:以李斯这等才智,能平天下,为何斗不过一赵高?其实不难理解:一杀韩非,二行“焚书”,三改遗诏。若非利欲熏心,其贤名尚列于管仲之上,何至身败名裂于此。

解决完李斯,赵高顺利坐上了丞相之位。又通过“指鹿为马”之计,排斥异己,独掌大权:此时的秦国,赵高,才是真正的皇帝。

好吧,赵“皇帝”,您如愿以偿了。可周文的十几万起义军也已开至函谷关下了。也怪他这段时间瞒着军报,只顾斗李斯,竟然不曾召集四方军队前来勤王。如今咸阳城中仅有守军数万,而秦军主力,仍滞留在岭南、九原、关东等处。

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赵丞相终于慌了。他一慌,皇帝更慌,终于肯神龙现身,召集群臣共商退敌之计。

这时,朝中的能人早已或死或走,所剩无几。见皇帝和丞相都没主意,他们哪能有什么主意?只得说可下令让九原、岭南等地的守军赶来相救,若救得及时,或能免过亡国之祸。

呵,还“若救得及时”——等他赶到,皇帝的脑袋都挂在那风干了。

关键时刻,一人挺身而出道:“陛下若能释放骊山囚徒,可得大军数十万,平叛足矣。”

皇帝与丞相闻言大喜,目视此人,乃是“九卿之一”:少府章邯。秦二世连忙道:“爱卿既出此妙计,定是深通兵法。可封你为上将军,立即前去平叛。”

章邯果断领命,径自领了兵符前去骊山,召集所有囚徒,大声道:“你等不是死囚,便是役夫,本该死于骊山脚下。今日本将特求陛下开恩,恕你等死罪,随我前去从军。若能立得战功者,非但此生可脱囚徒之名,加官进爵亦不在话下。”

数十万囚徒一听这话,老泪纵横,都喊:“大将军隆恩,我等必誓死以报!”于是点算各处囚徒,奴隶,得七十万之众。章邯下令:只用三十万青壮者为兵卒,其余人等,可随大军之后,负责押运粮草、辎重。

于是,三十万大军一朝集齐。又蒙得赵高准许,大开武库、粮仓。不过数日,大军已抵达秦国门户:函谷关。

此前,楚将周文率十多万楚军,连续猛攻函谷关已有月余,士气稍挫。如今章邯一来,又带来了全副武装的三十万大军,哪能抵挡,很快便大败而走。章邯见初战告捷,率帐下精兵强将连夜追赶,很快便又追上了周文所部,再战,楚军又是大败。

周文叫苦不迭,一边组织败兵撤退,一边差人火速赶往吴广处求援。那吴广得了援书,心下琢磨道:如此,秦军已是精锐尽出,武器装备皆非我等可比,救之无益;不如尽快攻下荥阳,利用城防之利,进可攻退可守,或能扼住秦军锋芒。于是置求援于不顾,下令部下昼夜猛攻荥阳,以争取在秦军杀到之前攻入城去。怎奈城中的李由不知父亲已死,斗志顽强,依然将荥阳守了个滴水不漏。

部下素来敬服吴广,只因他深明大义,厚结民心。如今见他置友军于不顾,荥阳又一时不能急下,皆有不悦之色。于是军中将领田臧等人又去进言,劝吴广绕过荥阳急救周文。结果吴广铁了心要先下荥阳,闻言大怒道:“再有敢言救周文者,斩!”

田臧愤愤而退,召集数名亲信,私下道:“吴广虽贵为‘假王’,实则不通兵事。若依了他,非但周文必死,我等也难免大败。不如将其刺杀,你等推举我为大将,前去急援周文。”那几人也早已对吴广不满,于是果真协助田臧,托“陈王之命”,将吴广刺杀。

吴广既死,田臧自立为将军的讯息很快传到了陈王处。陈王闻讯,哀恸不已。为了笼络田臧,只得又册封他为大将,以节制该路军马。

田臧得了陈王诏书,总算名正言顺。于是率帐下近十万军士急救周文。等及匆匆赶到时,周文已死,所部人马也已全军覆没。章邯见又有楚军到来,哈哈大笑,上前一顿猛攻,又全歼此路义军,田臧等将尽皆战死。

三路人马,到此已没了两路。正在更南方攻打武关的宋留闻讯,连忙率军向东急撤,刚退到南阳以东时,章邯已率军赶上,先断了其后路。宋留见了章邯,肝胆俱裂,慌忙滚鞍下马连称愿降。结果被秦军绳索一扣,送去咸阳斩首示众。其所部兵马逃散大半,尽遭秦军逐一攻杀。

半年前,陈胜刚下陈地时,天下听闻陈胜之名而举义者,不下百万。如今,或叛、或降、或死,陈王已成了真正的“孤家寡人”。章邯知他正是“天下皆反秦”的罪魁祸首,杀败那三路西征军之后,更不打停,直逼陈地而来。而此时,陈王身边的军士已只剩数万老弱,且陈地一带城墙未修,更无“固守待援”一说。在和章邯军数战不利的情况下,他也只得弃地而逃。半路上,因车夫庄贾叛变,陈王被杀,轰轰烈烈的“陈胜吴广起义”,失败了。

纵横华夏之名将传奇(两千年逐鹿中原史)》小说在线阅读_第130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猪猪然2011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纵横华夏之名将传奇(两千年逐鹿中原史)第130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