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可以看到当前章节及切换阅读主题!

忙了一天,刚到家,先说三事。

第一:今天小猪没有旅游,而是出车祸了,但好在没人员伤亡,在交警大队和汽修店呆了一天,无机会和大家解释,抱歉。

第二:我不是自比赵括,而是有人说我通兵法。我的意思就是说小猪不过是在纸上谈兵,此文和《三国演义》一样也是小说。大家知道有这些个厉害人物,传奇故事就好了,别认为那些仗是我打的。

第三:十一期间我暂时不发表文章。但不会休息,会每天都写,直到把《先秦篇》写完,这样过了节我就能把第一卷一次性发完。到时候大家应该会看到一个精彩的压轴。我这么做也是情不得已,国庆期间事儿太多,搞得我这两天大忙,都出事了。

第一百零六回:王翦南下降南越,王贲北上定辽东

王翦大破楚军,俘获楚王的消息很快传到了咸阳,秦王大喜,下令侍者速速备车,立即前往楚地犒军。到了淮南后,王翦率众接驾过了,当场便跪拜在地,双手高举兵符。秦王连忙请他起身道:“眼下楚国虽亡,仍有大军数十万盘踞吴、越之地,其势不小。寡人深知将军忠义,可继续率军前去征讨,休要疑虑。”

王翦道:“楚国紧要之地皆在长江以北,眼下既已将江北夺了,吴、越之地一举荡平,不在话下。大王可收兵一半先行回国,养足气力,另作攻打燕、代之用。”

秦王道:“攻打燕、代,可用何人为将?”

“前者李信有勇有谋,大王可重新委以重任,必能一战而胜。”

“李信勇则勇矣,可惜少谋。不如用将军之子王贲为主将,李信为副,如何?”

王翦大惊,苦苦劝阻,但见秦王主意已定,于是道:“若大王必要犬子掌兵,请等末将取胜归来。半年之内,必克楚地。”秦王大喜,遂传令依王翦之议:留三十万大军给他,作平定江南之用。其余军士,先随寡人返回咸阳休整,静等佳音。

秦王去后,王翦派人多处查探,知昌平君等人已逃往兰陵(今日江苏常州)。于是马不停蹄,和蒙武率军渡江。一路无人阻截,顺利抵达了兰陵城下。到了此地后,王翦传令:十万军士往南驻军,以当南越救兵;十万军士伏于城外,以当楚军出城;十万军士诸事不问,只顾朝城中全力放箭。

却说战国末期时,天下之强弓劲弩以韩国为最。等及秦国灭韩后,尽得韩国能工巧匠,令他们依前样制作,制成了无数强弓大弩。因此眼下王翦军中的弓弩手一经发动,着实威力无比。城中虽有守军二十余万,被一阵乱箭射过,当即死伤惨重。其余的,即便寻着了好掩体,也是头上乱箭纷飞,惶惶不可终日。项燕大怒,亲率大军出城驱逐弓弩手,刚追出数里时,秦军伏兵一齐杀出,楚军大败,只得扔下无数尸身又退回城去。王翦打退了楚军,又不紧不慢地下令弓弩手继续放箭,不把来时携带的大量箭支射完,不肯干休。

昌平君见秦军攻势凶猛,而项燕又无计可施,于是亲去城头观察秦军虚实。刚上城头不久,有秦军认得此人正是“叛臣”昌平君的,不由分说,纷纷掉过准头朝他齐射!等那边项燕闻知此事,连忙赶来看时,昌平君已身中数十箭,死在城头矣。

项燕见状,跪于尸身前大声恸哭:“我连战连败,之所以尚且偷生,就是因为楚国尚有昌平君在——秦军若退,便可扶他为主。如今昌平君既然没了,楚王又无其他子嗣,我还活着作甚?”

他已无求生之念,于是拔出剑来,站立于城头,俯视城下团团围定的秦军,又怒道:“楚国将亡,秦灭六国之势已是必然。只是,他国亡,乃是亡于君臣昏庸,而我大楚着实无罪——若非昔日怀王中了秦人奸计,一去不返,让秦人趁机夺取了楚西之地,一蹶不振,今日楚军何至于狼狈至此耶!”

正咬牙发狠时,一枝利箭呼啸而来,径将项燕当胸穿透。他猛一惊颤,负痛中回头大喝道:“楚南公曾有言:‘楚虽三户,亡秦必楚’。愿楚人勿忘国耻,让项燕于九泉之下得见!”言罢,他拔剑自刎,在鲜血激飞中于城头上跌落了下来。

王翦见状,传令弓弩手一齐停住,叹道:“这些年来,秦军每逢征战,杀戮必重。既然项燕已死,楚军已无抵抗之力,可受降之。”于是派一使者拿着项燕首级,前去招降。十数万楚军纷纷落泪,无奈之下,只得降了。

降得了吴地后,王翦率大军南下,继续征讨楚国东南各地。吴地的南面,便是越地,虽名属楚国管辖,但驻军稀少,统治极为薄弱。因此王翦大军一到,战无不胜,数十日间便轻松扫清了该地,为秦国置下会稽、闽中等郡。

——白起当日也曾心存忌惮的超级大国:楚国。到这时,终于被彻底连根拔除。

不过,楚国大陆虽平,海上却仍有一股不小的势力。

先前提过,东南之地原有一小国,名叫越国,越王勾践时也曾鼎盛一时,为“春秋五霸”之一。到楚怀王时,该国被楚军攻破,越国亡。

越国虽亡,但越国国君却在军队的保护下及时逃了出去,迁徙到东海的小岛上。世代相传,一直寻机复国。眼下,他们见秦军如此精悍,只用数月便荡平了全楚之地,知道复国之事再无希望。于是主动往王翦军中递上降书,求得回归故土,王翦准了。于是越国遗民尽数登岸,自愿成为秦国子民,南越一带遂平。至于再往南去的南海、桂林等地,人烟稀少,几无可战之兵,秦军檄文一到,纷纷来投,不在话下。

忙完这一切,王翦望着遍插“秦”字旗号的江南大地,终于下令奏凯班师。刚到咸阳城外时,秦王早已率文武百官在此等候,礼仪隆重至极。王翦见状,忙滚鞍下马,先将战功汇报过了,又再次献上兵符。秦王见他如此自谦,心中暗暗夸赞,于是依照前言下令:“拜王贲为主将,李信为副将,二人领军三十万,前去攻伐辽东。”

王贲、李信二位小将当着秦王、王翦之面,慨然领命。王翦又与秦王计议道:“辽东虽然偏远,但士气丧尽,不难定也。定完辽东之后,便可趁势北上灭代,此事也自不难。唯有东土的齐国,尚有军士数十万,不容小觑。需寻思个双管齐下的办法,方能一战胜之。”

秦王一想,对啊,只顾沉浸在攻灭楚国的喜悦中了,怎的将齐国给忘了——若其倾尽全力抵抗,也不失为一劲敌。于是召集三员大将,共商伐齐之策。那王翦为人处事何等老道?——既有此提议,自然是早已成竹在胸,当下不慌不忙将计策说了。王贲等人大喜,于是集齐兵马,向辽东进发。

却说那李信,先前率军伐楚时曾遭受大败,一身功绩更是被秦王削得干干净净,自视为生平的奇耻大辱。这次幸得王翦举荐,终于又再次担任了将官,对王翦父子的感激之情那是不必细说的了。于是,一到了辽东地界后,他就向王贲请缨道:“王将军,此战的要害不在于燕军,而在于辽东的地势。下将愿率一军担当先锋,若遭遇燕军阻拦,便可一战而胜;即便碰不得燕军,也定要将周遭的地势探查清楚,以便大军畅行无阻。”王贲壮其言语,当即赐予他八千精骑。

若给别人,得了八千骑兵,一路小心查探状况就是了。但这李信不一样,他是个喜欢玩命的主。自打领到了这支先锋部队后,他随即下令:全军一向无前,奇袭襄平!

襄平(今辽宁省辽阳一带),便是燕王喜逃往辽东后的藏身之地(可算作燕国最后的都城)。城防坚固不说,其中尚有守军数万。而且,从辽西前去辽东,只有一条大路,两侧早已埋下伏兵,只等秦军过去后,就好趁势断其退路。

眼下,李信才不管这许多,直接领着八千精骑风驰电掣般地杀过去了。等及伏兵大起时,秦军先锋早已通过,连忙从后尾随赶上。李信见状,督促众军士道:“我等只顾向前,休管身后,杀至襄平城下再作区处。”如此,很快便将伏兵远远甩下。燕王喜闻讯,亲率城中所有兵马出迎,欲要为子报仇。这一下,却正好又合了李信之意:若是燕军凭险死守,李信再勇猛,在内外夹攻之下也必然战败;偏偏这燕王喜欺秦军兵少,主动出战,那可就是托大了——李信所部杀至襄平后,只一番冲击,燕王麾下军士已然大乱。燕王喜本就不擅用兵,对此毫无办法,只得慌忙传令身旁卫士贴身保驾,任由八千秦军往来驰骋,肆意砍杀,不多时,数万守军已战死、逃亡了大半。正危急时,幸得先前的燕军伏兵急忙赶来救驾,接住李信军继续厮杀,战局一时陷入僵持。

却说正当两军恶斗,不分胜负间。突见西方喊杀声大起,震耳欲聋。燕王连忙看时,却是王贲听闻战况,亲率数十万大军自西向东麾师大进。燕军见了这等阵势,如何抵挡,当即纷纷向城内逃窜。匆忙间,老燕王无人照看,竟被李信率领所部精骑从后追上,砍翻御者,当场给擒获了过去。

数日后,燕王喜被囚车一套,押送去了咸阳。在他身后,喊杀声中,秦军大举攻入襄平。公元前222年,燕国彻底灭亡。

纵横华夏之名将传奇(两千年逐鹿中原史)》小说在线阅读_第122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猪猪然2011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纵横华夏之名将传奇(两千年逐鹿中原史)第122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