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主题”可以切换皮肤和字体大小!

厉害的还在后头。不久后,秦王下令:车裂嫪毐,并灭其三族。吕不韦受连坐之罪,念在昔日有功,立即逐出咸阳,迁往蜀地居住。

自此,秦王政一举拿下两大权臣,将秦国政局牢牢握在了一人手中。吕不韦见秦王行事如此老辣,害怕自己下场比嫪毐更惨,在迁往蜀地之前,饮鸠自尽。

第九十三回:王翦削兵下邺城,桓齮乘虚袭赵后

实事求是的说:当日,嫪毐手抓太后,又有二玺,叛乱之策已经成功了三分。在这等局面下,年少的秦王只需稍有不慎,就会身陷死地,万劫不复。奇的是,最终下来,秦王政不仅未被伤及分毫,反而借用这次机会大举夺权——诛杀嫪毐,罢黜太后,逼杀吕不韦,招招连环,打得几位权臣毫无反抗之力。等吕不韦一党反应过来时,咸阳城内甲士已直接归秦王统领,王翦等军中大将也个个俯首听令。因而吕不韦输得心服口服,未作任何反抗便饮鸠自尽。

事后,秦王政虽听从大臣之劝,重新迎回太后,仍以母子之礼侍奉。但到这时,太后之权已被剥夺了干净,虽名为太后,依然养尊处优,实则为处处遭受监视的废人。当然,这一切也算她咎由自取,怨不得他人。

理清咸阳城内大事后,秦王政大权在握,终于开始将眼光转移到了东方,继续完成先辈们未竟的大事业。

山东六国此时在做什么?

——太不争气了,竟然还在内讧。

公元前236年,赵悼襄王见赵国屡战屡胜,元气渐复,心中也动起了开疆拓土的念头。鉴于数年前刚刚五国伐秦,都攻至咸阳大门口了还是被迫撤军而归,不敢再打秦国的主意。于是,他遣军一支,北上攻燕,意图一举灭去燕国,重演昔日赵武灵王灭中山,逐胡林的丰功伟业。

燕国是赵国的手下败将,本不足虑,可虑的是燕王喜大惊之下,竟急派使者飞奔数千里,抄小道赶到了秦国求援,而这一切,赵国完全被蒙在鼓里。

结果,就在赵军一路节节获胜,向燕国都城逼进时,秦王拜王翦为主将,桓齮、杨端和二人为副将,领大军三十万前去救燕。王翦率军出咸阳时,知此行虽名为救燕,实为伐赵,于是不急着绕道赶往燕国,而是直奔阏与而去。

阏与是赵国抵御秦国的第一道防线,往日自是守备森严。不过,由于此次赵国志在灭燕,因而邯郸一带防备空虚,区区一个阏与,自然远非三十万秦国大军的对手。饶是如此,数千赵军凭借地利优势,成功地拖缓了秦国的攻势,等到王翦大军攻下阏与时,已过去近二十日,前去伐燕的赵军已经撤退,一齐向邯郸方面汇集。

就此凭借三十万军队强攻邯郸么?——不,王翦用兵,以稳为主,岂会犯下昔日王龁之错?那就此撤军么?——也不行,秦军若就此撤退,非但阏与将得而复失,赵国上下必会放弃攻燕,转而重新联络他国极力抗秦。因而,这时的战局,无论是进是退,都需极其慎重。

王翦就是慎重的人。因而,他在权衡利弊后,作出了一个极为艰难地决定:继续攻赵。

在拿下阏与后,参考此时秦、赵双方的军力对比,秦军约有三十万,赵军约有二十万。但赵军历来有个良好的传统:在孤注一掷时,往往威力巨大——这事可参考赵奢父子,以及前任赵国大将军廉颇。细究原因,可能是因为赵国以“胡服骑射”起家,对骑兵的运用水平远胜他国一筹。骑兵嘛,特点就是在于质量而不在乎数量,日后自会细说。

王翦顾忌此事,因而不敢轻易逼近邯郸,但他仍然选择继续攻赵,目标是:邺城。

邺城就在邯郸城往南不到百里处,之前一直属魏国管辖。“窃符救赵”前,魏国大将晋鄙曾率魏国大军开至此地就停滞不前,后被朱亥锤杀。在这之后,因魏国势头每况愈下,干脆将此地献给了赵国,求个北方太平。

邯郸与邺城相隔虽近,但中间被漳水隔断,王翦选择攻取此地也正是图赵军急救不便。如能一举克之,赵军战力虽强,无奈何也。

问题是,邺城南邻大梁,北接邯郸,又是大城,赵军岂能无备。再怎么说,也该比荒郊野外的阏与要塞驻军要多得多。若按攻打阏与时的那般效率,打个十多天都攻不下,只怕到那时漳水南岸的赵军船只都已排满,秦军除了撤退一途,别无他路。

于是,在攻打此城之前,谨慎无比的王翦将军下达了一个命令:三十万大军,只留八万,其余全部遣散回国。

——秦军横行天下,所向披靡,只为一个“勇”字。既然大半军士只为军饷,不好勇战,那就干脆全部遣散,本将军只要精兵,不能打的,不要。

八万精兵,由王翦精心挑选,个个都是好战之士。结果,当秦军再次突袭邺城时,只用了数日,便一鼓而下。

此后,秦军趁胜追击,沿着漳水连续推进,彻底控制了漳水南岸,直接以“U”字形战线威逼赵国的核心地带——秦军的刀锋,已经悬到了邯郸头上。

一阵手忙脚乱,方才撤回主力的赵国见秦军大举驻扎于漳水对岸,深为惶恐,连忙也沿着漳水布置防线,竭力阻止秦军强渡漳水的意图。这一举措毫无疑问是正确的,正如白起伐楚时,鄢城一旦失守,郢都必不能保,是一个道理。

然而,王翦笑了,秦王政也笑了:他二人不是白起,不爱险中求胜,何况眼下秦国完全具有硬碰硬的强大实力。他们要的,只是逼迫赵国在南线全面设防而已。

一年之后,秦王不动王翦所部,突然又连派援军,新建二支大部队前去攻赵。一路径袭赵国北地,一路直取赵国武城。从地理位置上来看,邺城、北地、武城三处地界恰好是赵国的南、北、西三处防线。只要失了一处,邯郸的防线便会露出破绽,让实力强大的秦军有隙可钻。而结果恰恰是:在三个方向的战斗中,秦军全部获胜。尤其是攻打武安的那一路秦军,主将正是之前王翦的副将:桓齮。他利用王翦牵制住赵军主力的大好机会,一举攻下重镇武安,又趁机借助地利优势,围点打援,全歼了十万急急赶来支援的赵国援军,联合王翦等人,对邯郸形成了三面包围之势。

——赵国大难临头了。

直到这时,面对严峻的形势,赵国上下,包括郭开在内,在思想上才终于达成了一致。

——上李牧!

第九十四回:桓齮率军袭宜安,李牧大胜于肥下

这也是无可奈何之举,因为眼下赵国的情况已经坏得不能再坏了。

往几年前看,赵国形势还算不错,既打退了燕军多次的进攻,又充当了一回合纵长,总督五国之师绕道伐秦。虽说那次伐秦没能伐出个好结局,但至少证明了赵国的声望已重新振作了起来。赵国,依稀还是那个拥有强军的北方大国。

也正因此,赵悼襄王被眼前美好的景象冲昏了头脑,犯了和燕王喜一样的错误,冒冒失失地派出了大军前去伐燕。结果伐燕没伐成,赵国的西南端防线倒是被秦军灭了个底朝天:从最西边的阏与开始,武安、轑阳、河间、安阳、邺城、武城等要地相继落入了秦国手中——秦军已经控制了整个漳水流域,数十万大军随时可一举渡河,围攻邯郸。

纵横华夏之名将传奇(两千年逐鹿中原史)》小说在线阅读_第108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猪猪然2011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纵横华夏之名将传奇(两千年逐鹿中原史)第108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