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可以直接切换白天和夜间模式!

秦王政上任时,年仅十三岁,因而秦国大权就被“奇货可居”的吕相国给握在了手中。吕不韦辛辛苦苦经营多年,好不容易才等来了今天,哪能不珍惜如此的大好机会。因此,自然要先把自己的一些昔日夙愿给实现了,然后,才好全力以赴的为你大秦国办实事。

就这样,在秦王政继位的初期,秦国的焦点从连续的外战上移了开来,逐渐转移到了国内。那既不打仗,吕不韦忙什么呢?

一,养人,二,修书。

话说此时,孟尝君与平原君都已过世,“战国四公子”仅存信陵君与春申君二人。可即便他们还在,也都已是英雄末路,不复昔日之威了。

于是吕不韦站出来了:你们养不起食客,我来养;你们养两千,我养三千!

——偏偏你们公子哥们就能做得“贤公子”,偏偏我一介商旅便做不得。

反正他是相国,又与太后关系“良好”(嬴政为吕不韦所生一事虽不得确认,但吕不韦与其生母赵姬有染,这事倒是确凿的)。因而在集大权于一身的同时,其敛财无数,养个几千食客还不是小事一桩?

话说当日,春申君曾与平原君比富,平原君特意让前往楚国的随从们用金玉镶在宝剑上,依然败下阵来——春申君门下,人人皆是珠宝鞋,穿金戴银自不用说。今日吕不韦养食客,此中的花销就更不用说了,不过,谁让咱大秦国有钱呢!

食客招足了,面子也挣够了,总该忙着开疆拓土了吧?不急,还有一事没完。

吕不韦既招足了食客,又选出其中身怀文采者,开始大举修书。此书名为《吕氏春秋》,乃是数百人合力修成的杂学巨著——所谓杂学,即包罗万象,不仅限于一门一科,可说是集大成之作(有点类似于百科全书)。

要钱砸钱,要人上人,历时数年后,《吕氏春秋》修成了,那总可以就此转移精力了吧?且慢!吕不韦又命人将此书悬于国门之上,并张贴出告示:若有人能将此书改动一字,悬赏千金!

一本书而已,至于搞这么大阵仗吗?

——当然至于,我吕不韦“爱贤、爱才”之美名,不传遍天下,如何肯干休!

在秦王政登基的最初几年内,吕相国主要就是在忙以上两件事,因此,这一段时间,秦国的征战脚步终于停了下来,留给了东方几国最后的喘息之机。

那东方六国还不赶紧努力?还不赶紧一拥而上?

很可惜,如韩、魏等国,早已被秦军洗去了所有血气;齐、楚两国,则偏安于一隅;其中,还就算赵、燕二国有些气概了,他们还算努力,正在忙于一件大事。

——内讧。

第九十回:李牧趁势夺二城,庞煖再破燕大军

公元前245年,赵孝成王去世,其子继位,是为赵悼襄王。

赵悼襄王一上任,首先雷厉风行的办了一件大事:罢黜廉颇。

廉颇,三朝老将,名垂天下,不久前才刚刚大破燕军,立下过大功,怎会落得如此下场?

这事细说起来,可就话远咯。

话说当日,长平之战后,赵国虽得信陵君发兵相救,但国势已一坠落到底,再无与秦国抗衡的资本。赵孝成王为了缓和与秦国的关系,非但准许异人父子归国,而且还反将赵国的太子送去秦国为质。到他临死前,留下遗言:速速接太子回国继位。

赵国有一大夫,名叫郭开,极善于观察时势。他趁大王身死,太子尚未归国的良机,果断力主另一位公子赵偃继位。廉颇抱着赵孝成王的临终遗言不放,与之恶语相向,但最终却不幸输给了郭开——赵偃在郭开等人的相助下,击败了太子,登上了赵王之位。

这样一来,赵国政局的形势便明朗了。那郭开既有相助赵王登基之功,又曾在早先担任过赵偃的陪读,很快便在朝中占据了重要地位。而廉颇则是得罪了新王,竟被责令交出兵权,由副将乐乘担任赵国大将军一职。廉颇不服,一时急火攻心,率领军队进攻乐乘。这下可把乐乘吓坏了,只当老领导廉颇要取自己性命,当即扔下刚得到的大将军印信,匆匆逃亡而出。

廉颇见乐乘逃了,心中才想起这事倒与他无多大关联,后悔不已。但大错已经铸下,还能如何?于是他只好也逃出赵国,奔往魏国去了。

结果,赵悼襄王上任才一年,赵国连失二员大将。这下子,禁不住东北方的燕国又蠢蠢欲动了。

七年前,燕国前任相国栗腹率大军六十万前去伐赵,结果被廉颇轻易化解。在这之后,燕王喜每每想起这事都耿耿于怀,但又忌惮廉颇威名,不敢轻举妄动。眼下,廉颇、乐乘二人都已走,正是赵国国内无大将的大好时机,复仇的念头不由得从他的脑海中立即冒出。

随着燕王喜一声令下,燕军开始大肆集结在边境,准备一雪前耻。

赵悼襄王虽说忠贤不分,但是并不傻,他一听闻燕军的动静,立觉大事不妙,遂问计于郭开。郭开心道:打仗我是一窍不通,还须得找一擅用兵的上阵才行。他放眼望去,原先邯郸城中最能打仗的二人都已被自己赶走了,剩下的嘛……他寻思了一番后,立即向赵王推荐当日也曾大破燕军的北地守将李牧。

李牧领命去了,这次他没有磨磨蹭蹭花上多少年工夫寻找时机,而是趁着燕军忙着向南方集结,北方无备的大好时机,由根据地代地出兵,一举拿下了燕国的武遂(今河北徐水一带)、方城(今河北固安一带)两座城池,杀得燕人刚想迈出国门的脚步很快又缩了回去。燕王喜大惊之下,竟又急迫的与赵国媾和,并献上珍宝无数,再次认了栽。

李牧大胜归来,似乎取代廉颇担任赵国大将军已是水到渠成的事儿。然而,他却犯了和廉颇一样的错误:李牧昔日连赵王都不放在眼里,岂会对一奸臣郭开心存好感?很快,回到朝中述职的李牧就与郭开交恶。郭开不禁大怒道:连老廉颇也要忌我三分,你小子是何人也!赶紧滚回你的北地去吧。

打来打去,打了近二十年了,从无一败的李牧,依然还是赵国北地太守。

结果,李牧前脚刚去,燕军后脚又来。

燕王喜似乎就是要和赵国要杠上了,不见南山不回头。早前打不过廉颇,求饶,廉颇走了,立即发兵攻赵;随后又来了个李牧,也打不过,再次求饶,等李牧一走,再次兴师动众的出兵。不过这次他吸取了前两次的教训,不再贸贸然的随便挑个将军就发兵出战了——燕王终于认识到了一点,那就是纵使燕国仍有六十万大军,在廉颇、李牧这等名将面前也是不够看的。须得自身也找个名将,然后趁廉颇、李牧二人都不在邯郸的良机,一举发兵攻下,如此方可成事。

于是他转而改变策略:不急着点兵了,也开始寻找名将。寻来寻去,请出一老头,拜他为大将,前去伐赵。

这老头之前已出现过了,他便是大名鼎鼎的,乐毅的副将:剧辛。

大家应该还记得吧,当日,济水西岸,上将军乐毅曾与副将剧辛为该不该继续进兵进行过一场辩论。事后,乐毅固执己见,亲率十万燕军强势南下,半年之内连下七十余城,差点一举荡平齐国。而剧辛虽输了辩论,在期间也出力不小,功绩卓著。再来后,因为燕惠王错任骑劫,痛失好局,剧辛也就此在战场上销声匿迹,退回燕国后,一直将主要精力放在治国上——剧辛和商鞅、申不害等人一样,也是法家高人。

纵横华夏之名将传奇(两千年逐鹿中原史)》小说在线阅读_第105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猪猪然2011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纵横华夏之名将传奇(两千年逐鹿中原史)第105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